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颌骨几个变量与第三磨牙阻生的关系,以了解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病机理.方法:曲面断层X线片83张,将146侧无缺牙、无多生牙且牙列无明显拥挤者测量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θ)、下颌角(a)、下颌骨嵴缘夹角(β)、磨牙后间隙长度(BX)、下颌骨牙槽长度(OB)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MD)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磨牙后间隙长度、下颌骨牙槽长度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与第三磨牙阻生相关,下颌角和嵴缘夹角角度与阻生牙无关.结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下颌骨发育相关,磨牙后间隙的长度、磨牙后间隙长度与第三磨牙牙冠宽度比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伸长与颞下颌关节(TMJ)各关节间隙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三磨牙伸长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第三磨牙伸长位置、数目分为单颗、双颗单颌、双颗同侧、双颗异颌、三颗第三磨牙伸长组.拔除伸长第三磨牙前后(间隔6月以上),对比受试者TMJ各间隙的CBCT变化情况.结果:单颗组单侧上颌第三磨牙伸长者,拔牙前后,...  相似文献   

3.
冠周炎的发生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与冠周炎发生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34例患者的450颗下颌第三磨牙为研究对象.将450颗下颌第三磨牙分为冠周炎组(Ⅰ组)和无冠周炎组(Ⅱ组),分别记录两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磨牙后垫高度和倾斜度、冠周盲袋深度及龈瓣大小,并将两组牙的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周炎组下颌第三磨牙与无冠周炎组下颌第三磨牙比较,前者磨牙后垫更高、倾斜度更大、盲袋更深、龈瓣面积更大;而两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周存在深盲袋、大龈瓣,高而倾斜的磨牙后垫是下颌第三磨牙高发冠周炎的危险因素,此类下颌第三磨牙可行预防性拔除.  相似文献   

4.
第三磨牙牙胚与矢状面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牙胚与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间的联系.方法选近四年我科收治的正畸患者234例,年龄在14-18岁之间.通过测量ANB角,将样本分属于三类矢状骨面型,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判定第三磨牙牙胚的缺失情况.对不同骨面型的第三磨牙牙胚缺失情况进行统计学(x2检验)分析.结果在全部患者中,第三磨牙牙胚缺失率以人数计为29.5%、以牙胚数计为14.9%.无论上颌还是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缺失率与左右侧无关.骨型Ⅰ、Ⅱ类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错(牙合)患者中,约有30%者存在一个或数个第三磨牙的缺失;矢状骨面型与第三磨牙牙胚缺失可能存在某种关系,Ⅲ类骨面型上颌第三磨牙牙胚缺失要高于Ⅰ、Ⅱ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二恒磨牙拔除后第三磨牙自行迁移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距离变化以及近中倾斜角的改变.方法将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全部或部分第二恒磨牙15例,对照组未拔第二恒磨牙11例.两组均拍摄侧位X线头影测量片,两组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测量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距离和近中倾斜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验组上、下颌之间第三磨牙在这三个方面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第三磨牙较对照组在水平方向(7.08mm,2.09mm)移动较快,有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5.75mm,1.96mm)移动较快,有显著差异;其近中倾斜角(11.2°,3.97°)直立也有显著意义.实验组中上颌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7.99mm)和垂直方向(7.84mm)移动距离较下颌(6.03mm,3.26mm)较快具有显著差异,近中倾斜角(13.04°)也变化较大,直立快于下颌(7.4°).结论拔除第二恒磨牙加速了第三磨牙的萌出,减少了第三磨牙的阻生,并使第三磨牙尽快直立.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快于下颌第三磨牙,其直立也快于下颌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字全景片调查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并分析其规律.方法 对 600张第三磨牙皆存的全景片中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进行双盲评定并分析.结果 上下颌第三磨牙各1200个.正常萌出情况:上颌965(80.42%)个,下颌489(40.75%)个,上颌正常萌出率高于下颌(χ2=39.67,P<0.01).阻生情况:上颌235(19.58%)个,下颌711(59.25%)个.在阻生程度和方向上,上颌以高位阻生(59.15%)和垂直阻生(67.66%)最多见,下颌以中位阻生(75.11%)和近中阻生(34.88%)为主.同名牙萌出状态间具有对称性.结论 上颌第三磨牙正常萌出率高于下颌.上颌第三磨牙以近中和高位阻生最多见,下颌以垂直和中位阻生为主.同名牙萌出状态间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方法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的情况,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3组病例(上颌各20例、下颌各30例),对全颌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矫治前后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及其与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2)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正畸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治疗结束的成人患者80 例,共有下颌第三磨牙154 颗.按照下颌单侧拔牙的情况分为非拔牙组40 颗,拔第一前磨牙组66 颗,拔第二前磨牙组48 颗.对术前、术后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及萌出间隙,并且根据术后X线片选取116 颗下颌第三磨牙判断其萌出水平.结果: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的变化量在3 组之间均有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1),拔第二前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拔第一前磨牙组大于非拔牙组.拔第二前磨牙组正畸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水平显著优于非拔牙组和拔第一前磨牙组(P<0.05).结论: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变化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但其萌出间隙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支抗越弱,间隙增加越多,萌出状况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尤其是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较为严重之一即是下齿槽神经或舌神经损伤。对第三磨牙拔除术引起的下齿槽神经损伤,专业书籍中曾有简要记载,而舌神经的损伤则缺乏描述。本文就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齿槽神经的解剖关系,舌神经在第三磨牙区的解剖关系,如何减少上述神经损伤以及这类并发症的治疗等问题进行文献复习。一、解剖学考虑 1.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齿槽神经或下颌管的解剖关系关于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关系已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上颌或下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各牙根尖应力传导规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透明环氧树脂复制以相同牙列而排成的正常牙合、单侧上颌或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的咬合模型各 1副 ,2 .0kg垂直加载 ,切片后投影式光弹仪上观测各牙根尖主应力的大小与方向 ,及其与下颌牙根轴倾角间的关系。结果 :所建 3个 (种 )模型下颌牙根轴倾角无显著差异 ,上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侧及下颌第三磨牙伸长侧磨牙的根尖主应力较正常牙合者更偏向远中颊侧 ,应力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而相应另一侧的磨牙根尖主应力方向更偏向近中舌侧。上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侧及下颌第三磨牙伸长侧的应力水平均高于正常牙合 (P <0 .0 5 )。结论 :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可致牙根尖应力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拔除第二恒磨牙后第三磨牙自行迁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第二恒磨牙拔除后第三磨牙自行迁移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距离变化以及近中倾斜角的改变。方法 :将 2 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拔除第二恒磨牙的患者 15例 ,对照组未拔第二恒磨牙的患者 11例。 2组均拍摄侧位X线头影测量片 ,治疗前和治疗 9个月后测量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距离和近中倾斜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第三磨牙较对照组在水平方向 ( 7.0 8mm ,2 .0 9mm)移动较快 ,有显著差异 ;在垂直方向 ( 5 .75mm ,1.96mm)移动较快 ,有显著差异 ;其近中倾斜角变化 ( 11.2° ,3 .97°)也有显著意义。结论 :拔除第二恒磨牙加速了第三磨牙的萌出 ,减少了第三磨牙的阻生 ,并使第三磨牙尽快直立 ,并向近中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模式正畸治疗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发育中的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 选择39例青少年患者,并分为3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组、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及不拔牙组,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研究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在正畸治疗前后的年平均变化量,第一磨牙拔除组>第一前磨牙拔除组>不拔牙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年平均变化量,3组分别为(2.38±1.62)mm、(1.61±0.90)mm和(1.08±1.49)mm;萌出角度的年平均变化量,3组分别为1.89° ±1.93°,1.37° ±1.16°,和0.83° ±1.74°.结论 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可使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明显增加并使其萌出角度有所改善,对第三磨牙的萌出有利.  相似文献   

13.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传统的凿骨劈冠法与改良涡轮机拔除法的优劣.方法: 600 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病例,其中300 例,使用传统的凿骨劈冠法拔除, 另300 例使用改良涡轮机法拔除,对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2 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2.285±12.025) min和(16.115±12.078) min.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相比,改良涡轮机拔除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器械的应用,使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更加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第三磨牙的发生和发育情况.方法:对870名8~18岁青少年全牙列曲面断层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三磨牙牙胚发生率趋于稳定的时间下颌早于上颌约1年;男14岁,女13岁起第三磨牙的发生率趋于稳定;上颌第三磨牙缺失率约为17%,下颌约为12%;个体缺失4个、3个、2个和1个第三磨牙的比例分别是5.06%、3.86%、8.92%和10.84%;上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比主要集中在0.9 0.1,而下颌集中在1.0 0.1的范围内;第三磨牙的发育阶段个体年龄差异较大.结论:对第三磨牙的发生、发育及牙冠大小的评估对于口腔各专业学科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曲面断层全景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早期预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指标 ,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2 68例患者 (共 417颗下颌第三磨牙 ) ,将其随机分为萌出组、阻生组 ,运用曲面断层全景机对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萌出水平、牙冠近远中径、牙根形成、磨牙后间隙、磨牙后间隙 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阻生组中 (15 4例 ,2 18颗下颌第三磨牙 )近中倾斜角平均为 15 .64° ,性别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阻生组磨牙后间隙比萌出组小 ,二者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萌出组与阻生组磨牙后间隙 牙冠近远中径的平均值分别为 1.0 5、0 .74(P <0 .0 0 1)。阻生组与萌出组的牙冠近远中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生率与近中倾斜角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磨牙后间隙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大多数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磨牙后间隙 牙冠近远中径比值小于 1。由于没有足够的间隙萌出 ,是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患者垂直向咬合情况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关系. 方法 选取37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20例非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的口腔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估其垂直向、颊舌向、近远中向咬合状况,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下颌牙列Spee曲线测量. 结果 观察组 TMD患病率(51. 4%)显著高于对照组(1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 24,P=0. 007);观察组垂直向咬合异常率(40. 5%)高于对照组(1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 79, P=0. 056),观察组和对照组颊舌向、近远中向咬合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Spee曲线平均深度分别为(2. 41 ± 0. 26) mm、(2. 05 ± 0. 18) mm,观察组Spee曲线深度较对照组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 51,P=0. 009). 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患者TMD发生率高于非近中阻生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引发垂直向咬合异常.  相似文献   

17.
第三磨牙与错牙畸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对620名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研究。结果:第三磨牙缺失率为14.84%;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明显大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Ⅰ类(X~2=16.34,P<0.0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为71.75%,明显高于其缺失率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X~2=9.78,P<0.01);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发育率为74.12%,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相近。结论:第三磨牙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应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三视图(即同时观察侧向,斜向45°和后前位头颅片)来描述男性下颌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观察某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萌出道;考察第三磨牙萌出与阻生有关的参数。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用改良的随机抽样法选择20人(均属北美黑种人),每人均有二个下颌第三磨牙,共计40颗牙。在B.F.Wehmer头测量器上摄取所有为本研究使用的标准侧位:左右侧斜向45°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预防性拔除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武汉存济口腔医院就诊的562名12~16周岁青少年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字影像资料,其中男252例,女310例,观察下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状况、萌出方向及下颌牙列拥挤情况。结果: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为95.2%,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无性别差异(P>0.05);大多数下颌第三磨牙处于牙冠形成生长发育阶段,冠根生长发育状况无性别差异(P>0.05);近中向阻生发育最常见,并且常伴有下颌牙列拥挤。结论:CBCT可用于准确评估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对12~16岁人群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为临床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数人认为第三磨牙随着人类进化而呈现退化趋势,表现为第三磨牙的阻生、缺失、牙冠大小以及牙根形态的变异等。阻生的第三磨牙自行萌出到位的机率大不大?正畸拔牙病例治疗结束后,第三磨牙的萌出率有无变化?第三磨牙仍被拔除的几率有多高?第三磨牙经治疗后的利用率?能否通过正畸干预保留阻生的第三磨牙?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综述如下。1.第三磨牙缺失情况第三磨牙先天缺失情况,各学者报道不一。王光耀[1]报导12~17岁年龄段有81.4%~97.6%的人第三磨牙牙胚可以在X线片上观察到。续美如[2]报道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率为18.36%。刘新强[3]报导,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