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损伤是中耳乳突手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科1975~1995年间进行中耳乳突手术发生面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年间进行中耳乳突手术289例,发生面神经损伤17例,占5.88%。损伤部位,水平段6例, 占35.29%;垂直段11例,占64.70%。损伤原因:面神经骨管鼓室段先天性缺裂11例,占64 .70%,其中3例面神经走向有异常,术中损伤面神经骨管5例,占24.41%,牵拉鼓索神经致 伤1例,占5.88%。17例中面神经均为刺激、牵拉伤。16例当即进行面神经骨管部分减压术 ,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1例未行减压术,面神经功能未恢复,面神经损伤的治愈率达 到94.11%。   面神经部分减压术的具体方法:继续在局麻下用6倍手术显微镜将面神经损伤部位探查清楚 ,用切削钻头将受损部位及两端骨管骨质切削磨薄,再用小剥离器将已磨薄之骨片向外挑起 取出,范围为骨管两端各约5 mm,彻底开放面神经受损两端骨管,达到充分减压目的,一般 不切开面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2.
洪锦科  高盛宏  张俊  周锦川 《人民军医》2004,47(10):591-593
面神经损伤多由医源性或外伤性(颞骨穿透伤或颞骨骨折)等引起。医源性损伤可见于中耳(易损伤前庭窗上方和面神经)、乳突(易损伤水平段)、中颅凹(易损伤迷路段)及腮腺手术等。据资料统计,中耳乳突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3%。1974年3月~2003年8月,我院做中耳乳突手术306例,其中发生面神经损伤5例(1.6%),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3.
二次中耳乳突手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提高分期鼓室成型术一期手术的干耳率。方法 根据47例二次中耳乳突根治术及7例分期鼓室成型术Ⅱ期手术的术中所见病变进行总结。结果 肉芽组织增生44例,胆脂瘤复发31例,乳突气房残留28例,面神经嵴过高24例,外耳道口狭窄23例,换药不当19例,再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均达到干耳。结论 彻底消除病变组织,重点是肉芽及胆脂瘤,彻底开放乳突气房,磨低面神经嵴至相当水平,扩大外耳道口,重视术后术腔换药是降低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耳乳突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促进乳突腔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者将湿润烧伤药膏应用于耳外科领域,对30例行乳突根治术后的病人应用湿润烧伤膏。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此药在促进术腔愈合减少术后细菌感染中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乳突手术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院1980年1月~1992年6月资料较完整的乳突根治术87例,共88耳的治疗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87例(88耳)中,男56耳,女32耳。年龄9~64岁,平均27.7岁,其中10~39岁73耳(83%)。左45耳,右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66耳(75、0%),骨病型19耳(21.6%),乳突根治术后炎症本控制3耳(3.4%)。病史0.5月~50年,平均13.3年。其间持续流脓28耳,间歇流脓57耳,否认流脓史3耳。术前并发面瘫1例,耳后骨膜下脓肿或骨膜下渗8例,耳后痊管2例,外耳道狭窄1例,颅内并发症4例(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脑膜炎、脑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与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的13例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中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依据House-Brack-mann[1]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标准评定,完全恢复6例,Ⅱ级恢复3例,Ⅲ级恢复2例,Ⅳ级恢复1例,Ⅴ级恢复1例,其中完全恢复与Ⅱ级恢复者占随访人数69.2%。结论对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开展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面神经减压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我院胸外科发现术后腋神经损伤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损伤4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与手术时机。方法对1987年9月-199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共有7种术方法、4种神经修复方式,总的优良率为63%。结论对开放性损伤,应力急急诊修复;闭合性损伤,如伤后1个月仍无电生理反应,也应积极手术探查;下干损伤应早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9.
10.
吴小宝  马文学 《人民军医》2003,46(7):430-431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 1/ 3处贴近骨干 ,肱骨骨折时容易受损伤 ,由于医疗疏忽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医源性损伤。 1995~ 2 0 0 2年 ,笔者收集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17例。1 临床资料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6~ 73岁。多因医疗疏忽、处理不当造成 :手法暴力复位 9例 ,术中牵拉 4例 ,止血带压迫 2例 ,钢板使用不当 1例 ,术后切口感染 1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垂腕、垂指 ,前臂后侧及手背桡侧感觉减弱或消失 ,前臂旋后障碍。2 讨 论桡神经为臂丛后束发出的一支粗大神经 ,起源于C5~T1,与肱深动脉一同下行向外向下 ,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  相似文献   

11.
黄饶萍  梁艳华 《武警医学》1999,10(3):180-180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腹部外伤于1996年9月17日中午入院,即日在全麻下取仰卧位,两手臂用插手板固定于两侧,行剖腹探查术,历时35h。待患者术后清醒后发现有左腕下垂,拇指及其它四指掌指关节背伸障碍,临床诊断:左上臂桡神经损伤,立即予以地塞米...  相似文献   

12.
13.
潘希贵  田万成 《人民军医》1999,42(3):135-136
1980~1996年,我们对已行伤口缝合及组织修复,合并有正中神经损伤46例,进行二次正中神经探查术,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8~61岁。损伤原因:玻璃割伤18例,刀伤9例,锐器刺伤8例,机器挤压伤11例。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的时间:1d~3年。初次手术单纯清创缝合12例,行神经及肌腱修复34例。单侧动脉损伤均予以结扎。1.2 临床表现 手指无感觉13例,手指麻痛11例,手怕冷、活动不便14例,手畸形萎缩8例。1.3 正中神经损伤情况 (1)正中神经完全断裂未修复11例,其中5例神经断端与肌腱错接,未修复的神经断…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45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一拳头大肿物,质软,无痛,无红肿,不发热,肿物生长慢,曾在某医院彩超检查,诊断“右下腹混合性肿物,边界欠清”。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头颅五官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右下腹外侧可触及一约8cm×8cm大肿物,质软,轻触痛,活动性差。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后经准备行右下腹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下腹侧腹壁,并向腹膜后延伸,在髂外动脉外侧,约8cm×8cm×5cm,呈囊性,包膜欠完整,分离时有陈旧血液流出,不能判断性质,…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以来,我们对12例延髓胶质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11~51岁,平均18.4岁。病史2周~1年。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10例,走路不稳2例。CT检查7例,MRI检查5例,其中3例行CT和MRI检查。肿瘤起源于延髓左侧1例,右侧2例,双侧9例。肿瘤直径3~5cm。病理为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各6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03-2009-03采用保守治疗37例、手术治疗40例无神经损伤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比较两种方法对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脊柱后突角经Cobb氏法测定,复位前平均为22.5°,复位后平均为8.6°,椎体前缘高度复位前平均为46.2%,复位后平均为86.1%,治疗前后椎管占位率分别为26.3%、12.1%。长期随访后5例有间歇性、轻度腰痛但功能不受限,1例出现严重腰痛及右下肢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经手术治疗好转。手术治疗组X线示椎体恢复高度及生理弧度,无后凸畸形,治疗前后椎管占位率分别为27.4%、11.7%,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顽固性胸腰背疼痛3例,经对症治疗其中2例明显好转,1例持续顽固性疼痛,取出内固定后好转。结论: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时,两种方法都可得到很好的远期效果,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18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92— 2 0 0 0年共收治臀部肌肉注射后致坐骨神经损伤 1 8例 ,全部行坐骨神经松解术。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 1例 ,女 7例。年龄 2~ 1 4岁 ,平均年龄 6 4 4岁。左侧 8例、右侧 1 0例。就诊时间 :2天~ 9个月。1 2 临床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颅脑损伤术后再次开颅的主要原因,认为主要为复发性血肿、迟发性血肿和对侧血肿,并提出首次手术时应仔细止血,血肿腔放置引流是避免再次开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