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这两种小儿手术中的复合麻醉法的比较,探讨怎么样更有效和安全的对小儿手术进行麻醉.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100)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100),P1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咪唑安定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分钟停掉.通过对麻醉时间,麻醉的苏醒时间,循环,小儿的呼吸,以及在小儿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对比,得出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麻醉时间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麻醉时间相似.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静脉麻醉法的苏醒时间.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呼吸抑制比较明显,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明显比氯胺酮静脉麻醉法低.所以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更适合应用在小儿手术中,它的安全性高,而且在小儿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羟丁酸钠拮抗氯胺酮升高眼内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氯胺酮是小儿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容易引起眼压增高,由此可能促使正常眼组织移位,带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鉴于静脉麻醉药泾丁酸钠有降低眼压的作用。为此,我们试图将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复合施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和麻醉后的眼压变化,企图找出一种既能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又可使眼压保持正常范围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今将观察结果与评价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静脉合用咪唑安定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但其并发症亦屡见不鲜。本文采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法与之对照 ,以探讨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 10岁的小儿上肢手术 60例 ,分成A、B两组 ,每组 3 0例。A组为氯胺酮加臂丛阻滞组 ,B组为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组。麻醉方法 术前 3 0分钟患儿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 ( 1)两组均于入手术室后臂肌注射氯胺酮 4~ 6mg/kg ,待入睡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 2 )A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 ,估计…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辅助氯胺酮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中的麻醉药物。但单独应用氯胺酮时往往会出现喉痉挛、心动过速、苏醒烦躁等副作用的发生。本研究主要是观察氯胺酮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中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岁患儿30例,男22例,女8例,ASAⅠ~Ⅱ级,体重9~15kg。手术种类:隐睾下降固定、疝气修补、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等短小手术。手术时间30~1.5mi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麻醉方法:术前均肌注阿托品0.02mg/kg,安定0.…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麻醉是小儿临床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并发症少。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尽快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基本条件。1资料与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随机抽取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患者250例,其中0~1岁32例,~5岁102例,~8岁89例,~12岁16例。单纯氯胺酮麻醉101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149例。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做好详细的术前评估。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儿病史及病情的发展状况;掌握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询问患儿的用药情况及药敏结果,了解…  相似文献   

7.
7例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麻醉中的重要课题。本院自1988年至今共实施小儿眼科手术麻醉资料完整的计385例,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占1.8%)。本文就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详见表1。回病房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等喉水肿症状。2.小儿呼吸道内径小,呼吸道的轻微炎症或少量分泌物即可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因此,对手术前有合并症患儿的麻醉更应重视。例6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由于是急诊,匆匆上台,术中患儿有明显的痰鸣音,反复吸痰都不能保持性比成人低,普鲁卡因的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各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45例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儿手术中不同时段呼吸及循环情况、麻醉效果、舒适度、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 2组患儿手术中均出现轻度循环呼吸抑制。研究组患儿手术舒适度及苏醒后质量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全身麻醉,术中舒适度及苏醒后各临床反应均明显比单一使用氯胺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麻醉方法的正确选择,对疾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56例小儿手术病人行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是一常见手术,手术操作并不困难,但麻醉意外和肺部并发症并非少见。其手术麻醉方法颇多,国内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此法用药复杂,单纯氯胺酮用于喉部手术麻醉易致屏气和喉痉挛的发生。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适合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观察其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本组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 1 病例选择 选200例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年龄4.5~12岁,ADA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安合剂 (即氯胺酮 10 0mg/ 2ml与安定 10mg/ 2ml针剂混合剂 )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 2 0 0例小儿中、小手术中氯安合剂麻醉 ,手术开始前静注氯安合剂 0 .0 5~ 0 .1ml/kg ,麻醉减浅时追加半量。结果 :2 0 0例麻醉均较平稳 ,术中心率较术前波动 <± 15 %以内占 81% ,均于 1.5h内清醒。结论 :麻醉效果满意 ,该方法适用于小儿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2.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采用全身麻醉,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我们将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65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效果尚称满意,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儿骨科的发展,臂丛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肯定。但小儿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难以合作,需合理应用辅助药物作基础麻醉。近年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已见报道,镇静作用理想。本文研究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并与单纯氯胺酮或异丙酚作比较,观察共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采用氯胺酮 +γ -羟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 ,辅以安氟醚吸入。结果 :麻醉满意率 90 % ,10 %的患儿出现屏气、紫绀 ,均于术后0 .5~ 2h内完全清醒。结论 :上述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 ,可以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5.
小儿静脉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丙泊酚是一种新的快效、短效的静脉全麻药。笔者采用丙泊酚 氯胺酮静脉微泵复合麻醉与传统的地西泮 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进行比较 ,以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疝囊结扎修补、尿道下裂成形、隐睾还纳、骨折切开复位术ASAⅠ~Ⅱ级的患儿 4 8例 ,年龄 3~ 11岁 ,体重 12 6~ 36kg ,男 35例 ,女 13例 ,随机分为丙泊酚 氯胺酮组 (PK组 )和地西泮 氯胺酮组 (VK组 ) ,每组 2 4例 ,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手术时间 (5 4 4±17 2 )min。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0 0 1~ 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喉罩下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且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正> 现代门诊科(day-care-surgery)是近十年来开展的工作。由于床位紧张,小儿外科中许多常见病住院困难,在门诊外科进行小儿手术病例日益增多。如何作好小儿门诊外科手术的麻醉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探讨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门诊外科的概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自1990年至1994年14篇文献中报告共70910例,年龄20天~14岁。组1(单项病种手术组):34072例,其中肛门周围脓肿切开术5002例,疝修补术25634例,肠套叠灌肠整复术1765例,鞘膜积液修补术1186例,脱肛酒精注射485例。氯胺酮麻醉占80%~88%;使用氯胺酮肌注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氯胺酮麻醉中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4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SpO_2,40例小儿年龄8个月~10岁,体重8~38kg,施行择期眼科及口腔科等小手术,手术时间20~75min,均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全麻。分为4组,每组10例:(1)单纯氯胺酮肌注(氯肌组);(2)单纯氯胺酮静注(氯静组);(3)氯胺酮复合安定肌注(氯安肌组);(4)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注(氯羟静组)(表1)。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常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但副作用较多。利多卡因可增强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为多次静脉注射,但血药浓度波动大,药物蓄积,用药量不易调控。靶控输注(TCI)可维持血药浓度的平稳,而且用药量精确,操作简便,因而更适用于小儿的静脉麻醉。本研究拟观察斜视矫正术患儿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TCI的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陈新忠,王保国氯胺酮具有使用方便、作用迅速、止痛确切等优点,但有增高颅内压(ICP)的副作用,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有顾虑。我们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冬眠合剂或哌氟合剂,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