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 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对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NEAT1成为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无镁诱导制备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外液)、模型组(无镁细胞外液)、转染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和转染组(转染NEAT1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EAT1和miR-29b-3p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EAT1是否靶向调控miR-29b-3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及NEAT1、Bax、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F=50.980、73.668、65.635、13.203、10.292,P<0.05),IL-1、IL-6和TNF-α的含量增多(F=33.107、33.857、51.129,P<0.05),miR-29b-3p和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F=145.023、67.655,P<0.05);而抑制NEAT1的表达能够降低神经元凋亡,抑制Bax、TLR4和NF-κB的表达,促进miR-29b-3p和Bcl-2的表达,减少IL-1、IL-6和TNF-α的分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AT1和miR-29b-3p的靶向关系。结论 lncRNA NEAT1靶向下调miR-29b-3p的表达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146a-5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成都西囡妇科医院因URSA行清宫术患者(URSA组)及因无生育计划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妊娠者(正常妊娠组)各10例,收集2组所有对象的蜕膜组织。比较2组蜕膜组织中miR-146a-5p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6a-5p潜在靶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并检测蜕膜组织中关键靶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miR-146a-5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miR-146a-5p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1)。在至少3个数据库均预测到的miR-146a-5p靶基因共35个,其中IRAK1、CD80和TRAF6富集于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IRAK1、SORT1和TRAF6富集于神经营养素(NT)信号通路,miR-146a-5p预测靶基因编码的功能蛋白之间存在3对相互作用关系。URSA组IRAK1、CD80、TRAF6和SORT1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miR-146a-5p水平与这4个分子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蜕膜组织中miR-146a-5p可能通过调控TLR和NT信号通路参与URSA发病机制,为后续URSA防治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纳米氧化钕(NPs-Nd2 O3 )致SD大鼠肺部炎症反应中miR-498-5p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42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s-Nd2 O3 染毒组,按照100 mg/kg浓度,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滴注法对大鼠进行NPs-Nd2 O3 染毒处理,在染毒第7、14和28 d后处死大鼠。计算肝脏、脑、肾脏、脾脏、睾丸、肺脏的脏器系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肝脏、脑、肾脏、脾脏、睾丸、肺脏中钕元素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iR-498-5p的相对表达水平; TargetScan、 mireap、miRanda网站预测与miR-498-5p相互作用的下游靶基因; Pearson相关分析miR-498-5p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 NPs-Nd2 O3 染毒后,大鼠肺脏的脏器系数增加(t=-3.408,P=0.005);肝脏、脑、肾脏、脾脏、睾丸、肺脏中均检测到钕元素;血清、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TNF-α、IL-6的含量升高(P<0.05);NPs-Nd2 O3 染毒第7、14和28 d后肺组织中miR-498-5p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7 d组: t= -21.236,P<0.001;14 d组: t= -4.631,P=0.010;28 d组: t= -6.132,P=0.001),miR-498-5p表达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 r =0.787,P=0.012),与IL-6含量呈正相关( r =0.708,P<0.033);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miR-498-5p作用的靶基因其中有27个mRNAs参与JAK/STAT通路,19个mRNAs参与NF-κB通路。结论 NPs-Nd2 O3 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可引起肺部明显炎症反应;NPs-Nd2 O3 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miR-498-5p表达水平升高,并与TNF-α、IL-6含量呈正相关;MiR-498-5p可能通过JAK/STAT通路和NF-κB通路参与NPs-Nd2 O3 诱导的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羊水中微核糖核酸-182(miR-182)的表达与早产儿宫内感染和脑损伤的关系,为预测宫内感染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生产的125例胎龄小于34周单胎早产儿进行研究,在孕妇分娩时留取10 ml羊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羊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羊水中miR-182表达。胎盘行病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诊断脑损伤。基于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将所有病例分为宫内感染组和无宫内感染组。结果 宫内感染组60例,其中发生脑损伤20例(33%);无宫内感染组65例,其中发生脑损伤10例(15%)。宫内感染组羊水中除IL-10降低外,IL-1β、TNF-α、TGF-β、IL-8及miR-182表达量均较无宫内感染组明显升高(t=8.04、17.23、17.37、15.56、4.90、18.13,P<0.001)。宫内感染组中合并脑损伤和无宫内感染组中合并脑损伤的羊水中miR-182表达量均较无脑损伤的明显上升(t=14.41、16.39,P<0.05)。结论 羊水中miR-182的表达与羊水中炎症细胞因子有协同作用,初步推测对早产儿宫内感染和脑损伤有促进作用,可联合细胞因子预测宫内感染后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 NF-κB p65)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影响。 方法 将肺泡上皮细胞分为4组,依次为对照组、感染组、干扰组、阴性对照组(NC组),其中感染组、干扰组和NC组用肺炎链球菌处理细胞,干扰组和NC组分别为转染NF-κB p65小干扰RNA(siRNA NF-κB p65)和阴性对照序列(siRNA control)后的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细胞中NF-κB p65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 结果 感染组和NC组NF-κB p65水平、IL-6含量、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扰组细胞中NF-κB p65水平、IL-6含量、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0.01),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P<0.01)。 结论 NF-κB p65能够抑制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的表达,作用机制可能与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调节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哮喘相关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哮喘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联合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HMGB1组(浓度分别为100、200、500 ng/mL),500 ng/mL HMGB1+AG490组,500 ng/mL HMGB1+雷帕霉素组。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结构;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肺部组织HMGB1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两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HMGB1的含量和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 哮喘组小鼠HMBG1的表达比正常小鼠明显升高。HMGB1升高细胞中TNF-α、IL-6和IL-1α水平,上调p-JAK2和p-STAT3水平,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AG490和雷帕霉素处理抑制细胞中p-JAK2和p-STAT3表达,同时降低TNF-α、IL-6和IL-1α水平。结论 HMGB1参与调控哮喘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与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肌钙蛋白(troponin,cTnI)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6~8周龄、SPF级的昆明系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各30只,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HMGB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 结果 在0 h时刻,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血清HMGB1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12、24、48及72 h,模型组小鼠的血清HMGB1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48 h,模型组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血清BNP、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造模后48 h,模型组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0、血清BNP、血清cTnI水平与血清HMGB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血清HMGB1在脓毒症小鼠中水平升高趋势明显,并且与小鼠心肌损伤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 513份,有效回收1 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 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MPP患儿,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 (RMMP)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肺外损伤将RMPP患儿分为合并肺外损伤组和未合并肺外损伤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患儿外周血中miR-15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结果 共有MPP患儿136例,普通MPP组80例,RMPP组56例;RMPP患儿中肺外损伤组25例,无肺外损伤组31例。RMPP组IFN-γ、IL-4、miR-155水平高于普通MPP组,IFN-γ/IL-4低于普通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307,P=0.021);miR-155诊断RMP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且miR-155是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无肺外损伤组相比,肺外损伤组IL-4、miR-155水平升高,IFN-γ/IL-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外损伤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不相关(P>0.05);miR-155诊断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且miR-155是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55在RMPP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与T淋巴细胞平衡密切相关,且对RMPP诊断及肺外损伤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翻转课堂模式在医院感染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用的效果,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医院感染学课程教学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1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讲授方法。临床实习期间对手卫生执行的正确性和依从性进行观察;问卷调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翻转课程的设置总满意度达63.79%。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模式,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卫生依从率(88.05% VS 47.91%)、消毒隔离技术及格率(86.21% VS 48.28%)、职业暴露防护及格率(84.48% VS 36.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目标达成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国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BDQ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9月某院接受含BDQ治疗方案的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10例(14.5%)为XDR-TB;63例(91.3%)完成24周含BDQ治疗,2例在治疗期间分别死于心脏骤停、呼吸衰竭,3例退组,1例失访。39例(56.5%)患者报告了108次不良事件,大部分不良事件被归为1级或2级(75次,69.4%),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QT间期延长。治疗基线痰培养阳性29例(46.0%),第8、12、24周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93.1%(27例)、100.0%(29例)、93.1%(27例),2例患者痰培养于24周时复阳;痰培养阴转中位时间为24 d(四分位间距:14~61 d)。52例合并肺部空洞患者中,48例(92.3%)完成24周含BDQ治疗,12、24周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7.5%、64.6%。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24周含BDQ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MDR/XDR-TB患者痰培养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但需重视QT间期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生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n=44)借助微信小程序等平台,针对护生法律法规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n=43)则采取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法,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课程考核成绩、自制满意度问卷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调查表"比较教学效果和质量。结果试验组的课程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护士法律法规教学,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生教学体验,也有利于从不同维度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2011—2018年某院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取同期全院各科室手卫生用品,包括清洁剂和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计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利用隐蔽式调查的方法结合手卫生用品使用量计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对直接观察获得的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校正,分析霍桑效应。结果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2011—2018年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 712.41,P0.01),由最初的38.17%提升至94.46%。根据速干手消毒剂和清洁剂每次使用量估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2011年为12.41次,2018年为22.37次;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和每床日清洁剂使用量与手卫生依从率均有较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82、0.79,均P0.05)。校正后的手卫生依从率为36.87%~69.10%,与直接观察法相差1%~43%。结论采取手卫生用品使用量和手卫生依从率双重指标,对正确评估手卫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能避免过高评估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在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方法 对某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前采用常规注重结果指标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干预措施主要在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关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指标,观察该方法与常规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于手卫生影响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血液净化中心各类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生组:52.38%、75.22%;护理组:69.49%、88.17%;护工组:52.72%、73.93%;清洁工组:12.54%、56.83%)、正确率(医生组:80.91%、94.07%;护理组:87.08%、95.49%;护工组:37.74%、56.20%;清洁工组:57.14%、59.49%)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78.12±8.37)分VS (88.82±6.57)分],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33.33±2.07)瓶VS (53.50±1.81)瓶],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58.82% VS 91.18%),患者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满意度(88.92% VS 96.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深静脉导管感染率为2.1例次/1 000导管日,干预后未发生深静脉导管感染。结论 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的工作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在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患者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自评量表综合评价学生在《卫生统计学》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情况,从学生角度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方法 在2017年春开展传统课堂教学(148人),2018年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107人)。量表涵盖教学满意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4方面,等级变量进行构成比描述、秩和检验,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翻转课堂组成绩较传统课堂组提高19.87%。46.5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进度较快,传统课堂组仅有20.83%。对于课堂回答问题的频率,翻转课堂组仅25.74%的学生选择从不,而传统课堂组有45.14%。结论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问,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合理把控课程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有可比性的2016级精神本科(实验组)、影像本科(对照组)学生各35人,实验组学生采取翻转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理论知识、心电图判读考试及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于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了心电图的读图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个问题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心电图的能力,提高了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对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患者围操作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某附属医院2019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1 0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MS策略对患者围操作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组织、完善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宣教与培训、持续干预和监督等。以2017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8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以及用药时长的变化;同时比较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82%(204/822),干预后为17.10%(172/1 0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D方面,干预后为2.18,低于干预前的14.95;联合用药比例、用药时长与干预前相比亦明显下降。AMS策略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01);而操作后感染发生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S策略能够优化消化内镜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知信行现状,分析其知信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该儿童医院护理员采用隐蔽性现场观察方法调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同时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对手卫生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1.10%,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72.92%,三年间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6年护理员手卫生的知识得分与信念得分具有相关性(P<0.05),但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与行为得分不相关(均P>0.05);2017—2018年护理员手卫生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与行为得分均相关(均P<0.05)。医院监督不够严格、认为快速手消毒剂刺激皮肤,以及周围护理员洗手意识薄弱是造成手卫生行为得分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该儿童医院手卫生依从率总体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主管部门应制定可行的手卫生制度与规范,并做好落实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及细菌学监测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