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 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 、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 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 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 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01月~2015年01月经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值均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身体干扰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处理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统计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6例,均在局麻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手术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VAS评分、NaKai优良率。 结果 患者NaKai优良25例,术后复发1例,无效0例,总优良率为96.2%。术前 JOA评分(5.18±0.28)与术后1周 JOA评分(28.2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评分(6.18±0.28),术后3个月评分(3.24±0.46),术后6个月评分(2.64±1.27),术后1年评分为(1.44±1.16)。术后3个月到1年VAS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例患者下腰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24~69岁,平均43岁。病例分别采用PETD(31例)与PEID(27例)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与PEID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PETD组手术时间为(82.4±23.8)分钟,术中透视次数为(21.4±9.2)次;PEID组手术时间为(63.3±19.6)分钟,术中透视次数为(6.1±4.4)次。PETD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减压神经根支配区麻木加重,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4周复发突出,行mast-quandrant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术;PEID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肢感觉异常,1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1%;PEID组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ETD与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二者相互补充,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确定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游离突出型椎间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游离突出型的患者99例,男45例,女54例;年龄21~65岁,平均(49.95±8.73)岁。病例分别采用PETD(51例)与PEID(48例)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与PEID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TD组手术时间为(89.7±23.4)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7.2±6.5)次;PEID组手术时间为(64.0±18.2)min,术中透视次数为(7.4±2.9)次。PETD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减压神经根支配区麻木加重,1例出现局部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1例患者术后12周复发,行后路融合手术; PEID组,1例复发行椎间盘单摘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肢感觉异常,1例患者术中硬脊膜撕裂,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随访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PETD组优良率88.2%; PEID组优良率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D与PEID治疗L5/S1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但PEID手术时间短、辐射暴露少,临床中应根据解剖特点、患者症状特征确定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采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的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15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9.66%。结论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采用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7. 26±7. 5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 53±2. 85) m L;手术总费用(3. 24±1. 12)万元,术中均无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血肿形成、脏器损伤等并发症。28例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15. 1±7. 6)个月。患者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 86%。术后复发1例,经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治愈。结论 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术中无痛苦、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难以配合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并进行6~18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以评价不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 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BEIS技术组较TESSY技术组手术时间短,C臂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经皮内镜BEIS与TESSY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BEIS技术操作更易掌握,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透视方面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并进行6~18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以评价不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 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BEIS技术组较TESSY技术组手术时间短,C臂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经皮内镜BEIS与TESSY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BEIS技术操作更易掌握,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透视方面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侧卧位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高风险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风险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侧卧位开窗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对我院17例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侧卧位小切口开窗椎间盘切除手术,观察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4~62(37.5±12.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12(9.8±1.6),术后3个月JOA评分18~28(22.3±3.8),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2例,可1例。结论老年高风险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卧位开窗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观察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ODI、JOA评分。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4.84±18.74)min,平均住院时间(8.52±1.52)d;随访3~6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20±1.14)分、(2.01±0.86)分和(1.13±0.64)分;JOA评分分别为(10.13±2.56)分、(22.57±1.69)分和(23.72±1.27)分;ODI评分分别为(40.46±5.55)分、(11.97±2.52)分和(9.13±1.4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6例,良5例,可1例。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98.39%。术后髓核残留1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复发3例,发生率为4.84%,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10例,发生率为16.13%,术后脑脊液漏患者2例,发生率为3.23%。5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通过椎间孔镜下手术操作后,术后VAS、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术中出血量较的传统手术有明显下降,微创手术缩短下地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