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是脊椎关节的力学紊乱,经常由于姿势不当等因素而发作。传统治疗法上有药物、理疗、牵引和针灸等,但在颈椎的力学结构失衡不做充分调整。笔者采用改良式整脊手法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Borden法测量X线片颈椎曲度做为康复评定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显效率92%。同时与单纯牵引组的50例患者对照。结论是:本整脊疗法可使颈椎曲度恢复、疗效优于牵引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采取麦肯基疗法)和治疗组(35例,采取麦肯基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颈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组颈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颈椎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与牵引疗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及牵引疗法,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椎X光片颈椎曲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与自身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两组间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刺运动疗法结合益颈通络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年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运动疗法及益颈通络经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颈椎曲度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结合益颈通络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6.
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二组: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治疗。一疗后摄颈椎正侧位片。根据Borden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能达到颈椎生理曲度重建,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分期施用对脊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接受牵引治疗,对照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观察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76.32%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治疗颈椎病效果满意,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快速缓解病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组(治疗组)及常规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治疗频次均为3次/周,3周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和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随访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的D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D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组显愈率为81.25%(26/32)和总有效率为93.75%(30/32),均优于常规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组的61.29%(19/31,P0.05)和80.64%(25/31,P0.05)。结论: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能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是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5~60岁,中位数47.5岁。病程2~49周,中位数14.5周。治疗组采用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整脊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分方法及Bobor’s法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疗效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结果:①总体疗效。治疗组治愈47例,好转13例;对照组治愈31例,好转29例;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U=3.050,P=0.002)。②疗效评分。治疗前治疗组疗效评分(13.93±2.14)分,对照组疗效评分(14.07±2.19)分;治疗后治疗组疗效评分(28.44±1.52)分,对照组疗效评分(24.34±2.20)分;治疗前2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3);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评分均增加(t=42.819,P=0.000;t=25.627,P=0.000),治疗组增加更明显(t=15.898,P=0.000)。③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前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2.72±1.60)mm,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2.64±1.34)mm;治疗后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4.30±1.23)mm,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3.55±1.82)mm;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P=0.767);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改善(t=6.064,P=0.000;t=3.119,P=0.002),治疗组改善更明显(t=15.041,P=0.000)。结论:整脊推拿配合导引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拔伸斜扳推拿法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善或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文华 《河南中医》2014,(5):865-86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牵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颈型颈椎病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接受中药内服配合牵引、麦肯基疗法和中药内服配合牵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76.6%、86.6%、100%,中药内服配合牵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效最好,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牵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达到临床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针刺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综合疗法,即按摩、药物、自我保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电针仪针刺,针刺穴位包括后溪、内关、外关、风驰以及第六颈椎棘突旁开2寸经验穴等5对;疗程结束后结合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背疼痛、肌肉僵直痛、头晕头痛三项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颈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纠正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临床疼痛症状,纠正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宇澄 《陕西中医》2013,34(7):892-893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改善青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青年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颈椎CR片,比较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采用牵引合整脊调曲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治疗20次(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为6.47±2.54mm,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有助于重建颈椎内外的生物力学平衡,有效改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以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多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X线征象,是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颈椎病的有效治疗要重视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不良的坐姿、长期伏案工作、汽车驾驶导致的颈肩疲劳、睡眠姿势不良、运动损伤等常见原因。中医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医疗器械的运用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佩戴颈围),2组均治疗2周,分别在病例筛选入组当天及末次治疗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进行颈椎曲度测量并记录。结果2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可能是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拔伸顶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颈椎曲度改变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拔伸顶推手法治疗)30例与对照组(常规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分别为(3.27±1.72)mm、(2.32±1.59)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拔伸顶推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对照手法,拔伸顶推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从而增强颈椎椎稳定性,加强远期疗效,减少颈椎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疗法组(治疗组),采用无创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对模型组和治疗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家兔不予干预;于造模结束后对治疗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8天(每7天1次,共4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完成和治疗结束后给各组家兔拍摄X线片并进行评分;于治疗结束后取出各组家兔C_(5~6)椎间盘行HE染色。结果造模完成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边缘增生等变化,空白组X线评分为(1.25±0.463)分,模型组为(3.75±1.488)分,治疗组为(4.25±0.707)分,X线评分升高(P0.05),椎间盘HE染色显示纤维环和髓核发生退变;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等改善明显,椎体边缘轻微骨质增生变化不大,X线评分降低(P0.05),椎间盘HE染色显示纤维环和髓核退变改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兔有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颈椎的曲度改善了椎间盘的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周玲 《新中医》2016,48(1):80-82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支持、牵引和颈椎制动3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小针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对2组患者进行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3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