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VS 33.3%,P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VS 87.5%)、咳痰(33.3%VS 66.7%)和咽喉不适(28.6%VS 70.8%)少见(均P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30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而再次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复阳前后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患者复阳返院时临床症状少,复阳后无一例出现发热;发热、咳嗽、咽干咽痛临床症状,患者复阳前后首诊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患者再次入院后的实验室指标大多正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D-二聚体、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LAC)患者复阳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后胸部CT正常者无变化,有肺炎者均较前吸收、改善。复阳后再次住院时间短于首次住院时间[(6.93±3.84)d VS(17.73±7.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者病情继续改善,复阳并不等于再次发病,未见人传人现象,未引起严重公共危害,但复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射治疗,以面颈联合野为主,肿瘤照射剂量60~70Gy;观察组患者在每次照射前30 min静脉注射200 mg/m2氨磷汀;对照组患者给予同剂量的葡萄糖;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腺功能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腮腺的UR30、EF、E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R30、ER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仅EF有所降低(P<0.05),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13例(32.50%)患者未出现口干症状,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两组患者口干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粘膜炎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Ⅱ级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干症状,减轻放疗对患者腮腺、颌下腺功能的影响,但会增加患者的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呼吸系统功能及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20年2-3月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吸烟史、既往史、运动情况等基线临床特征,改良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出院时胸部CT表现及评分。在出院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是否仍有COVID-19的临床症状。结果 纳入320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179例(55.9%),重型组141例(44.1%);男性149例(46.6%),女性171例(53.4%)。疲劳或乏力、睡眠障碍为患者出院后随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与出院时相比,出院后12个月明显好转(P<0.05)。与出院时相比,普通型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出院后6个月明显改善,重型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明显改善(均P<0.05)。胸部CT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纤维化改变,截止出院后24个月有94.1%(174/185)的患者胸部CT病变完全吸收。经Cox回归分析,年龄较小(HR=0.975,95%CI:0.963~0.987,P<0.001),疾病严重程度较轻(普通型/重型组,HR=1.800,95%CI:1.255~2.581,P=0.001),运动等级较高(中等活动量/波动量,HR=1.432,95%CI:1.046~1.961,P=0.025),基线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HR=1.126,95%CI:1.054~1.202,P<0.001),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HR=0.991,95%CI:0.982~0.999,P=0.036)是COVID-19患者胸部CT异常表现完全吸收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大多数普通型与重型COVID-19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普通型组比重型组恢复得更快。年龄较小、体育活动等级高、疾病严重程度较低、基线淋巴细胞水平较高、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均有利于患者胸部CT显示病变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为Delta感染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8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收治的76例SARS-CoV-2变异株Delta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次疫情涉及17个家庭,8个工作环境和场地中的76例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4.7±18.1)岁,高发于15~49岁人群。无症状感染者4例(5.26%),轻型17例(22.37%),普通型50例(65.79%),重型4例(5.26%),危重型1例(1.32%);76例Delta感染者中SARS-CoV-2核酸最低Ct值N值17.5,Lab值16.25,平均SARS-CoV-2核酸持续阳性时间为34.5 d,其中23例出院7 d后再次出现SARS-CoV-2核酸Ct值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感染早期98.68%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11.84%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轻度升高,少数患者肌酐和心肌酶出现异常;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比率分别为58.21%、5.26%和31.58%。其中55例(73.37%)出现肺部病变,以沿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样影改变为主要影像学特点,部分病例合并胸腔积液和实变。结论 Delta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早期可伴AST/ALT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5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为不同专业的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9个不同专业的ICU住院患者检出的MDRO资料,分析不同专业ICU MDRO检出率、发现率、感染部位以及细菌耐药率。结果 2016-2020年不同专业ICU共监测住院患者30 030例,检出MDRO 2 744株,其中医院感染1 235株。5年间不同种类的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有年度升高趋势。5年间MDRO感染发现率为3.86%,发现例次率为4.11%;不同专业间ICU不同年度和持续5年的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ICU不同年度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78例次)、血液(240例次)、泌尿道(170例次)。综合ICU、心外ICU、神外ICU、急诊ICU检出的CRAB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度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以及C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ICU的MDRO感染特征指导感染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市、县、乡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肝肾健康状况及差异。方法 选择市、县、乡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5-2016年职业健康体检资料,统计分析肝脏、胆囊、肾脏B超检查结果、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 乡级医院胆囊B超异常检出率小于县级医院,差异有显著性(P<0.05);乡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比较,县级医院与市级医院比较,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乡级医院总胆红素(TBIL)异常检出率明显大于县级医院(P<0.05);县级医院总胆红素TBIL异常检出率明显小于市级医院(P<0.05);乡级医院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检出率明显大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P<0.05);乡级医院肌酐(CREA)异常检出率大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乡级医院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大于县级医院,差异有显著性(P<0.05);县级医院尿常规异常检出率明显小于市级医院(P<0.05)。结论 乡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肝肾健康状况相对县、市级医院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 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 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 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2月-2021年3月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耐药组(CRKP组)和敏感组(CSKP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30 d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在冠心病或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住院史、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KP组均高于CSKP组(均P<0.05)。CRKP组患者30天病死率高于CSKP组(58.82% VS 9.68%,P<0.001)。结论 社区获得性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在有心肺肾基础疾病及近期住院史的患者中比例高,CRKP组预后差,临床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AP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将AP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与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62例AP合并感染患者,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44例(54.96%)。共分离出病原菌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7株(71.13%),革兰阳性菌84株(28.87%);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1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0株)。SAP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MDRO感染率高于非SAP组(P0.05),胆源性AP患者较非胆源性AP患者更易发生MDRO感染(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6%和35.56%;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5%外,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结论 AP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且MDRO感染对SAP患者的治疗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GNB,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CR-GNB 9 50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3 879株(40.18%),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3 602株(37.89%),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RPA)1 322株(13.9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CREC)334株(3.51%)。CR-GNB主要分布在ICU(6 340株,66.69%),其次是呼吸内科(751株,7.90%);以呼吸道标本来源的菌株最多(6 614株,69.58%),其次是血标本(800株,8.42%)。四种主要的CR-GNB均对常见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中CRPA仅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9.39%、74.18%;CRAB、CRKP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0.30%~99.66%;CREC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6.49%~99.13%。结论 CR-GNB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ICU分离株,临床医生应个体化制定更为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包括CR-GNB在内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并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单元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住康复科后再发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形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康复干预措施等。结果 共调查269例患者,再发肺部感染167例。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清蛋白(95%CI:0.750~0.883,OR=0.814)、GCS<8分(95%CI:0.176~0.571,OR=0.317)及昏迷时间≥ 3周(95%CI:1.637~10.752,OR=4.196)是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69例患者共检出245株病原菌,居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7株,31.43%)、鲍曼不动杆菌(70株,28.57%)、肺炎克雷伯菌(40株,16.32%);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3株,49.22%)、铜绿假单胞菌(29株,22.66%)、肺炎克雷伯菌(20株,15.62%)。结论 对于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积极改善意识水平,纠正及预防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来源细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从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监测报告中提取BALF标本相关数据,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4—2019年BALF标本中共检出细菌140321株,检出细菌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9.1%)、鲍曼不动杆菌(16.6%)、肺炎克雷伯菌(16.6%)、金黄色葡萄球菌(7.8%)和肺炎链球菌(6.2%)。药敏数据显示,MRSA 6年间的检出率分别为52.3%、55.5%、51.4%、42.8%、40.6%和37.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总体在1.0%~4.4%,且青霉素非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外,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尤其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大多在30%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变化不大,但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大部分超过50%。结论中国BALF标本分离病原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状严重。呼吁临床多送检高质量BALF标本,重视病原学检测,根据相应的耐药监测资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4—2019年全国临床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及政府及时掌握全国细菌耐药形势,制定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利用WHONET 5.6软件对2014—2019年CARSS上报的分离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9年革兰阳性菌分离居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分离居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6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有所下降(分别从36.0%、79.8%降至30.2%、75.4%)。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8%、2.9%降至0.2%、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从4.3%降至1.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变化不大(18.2%~21.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数高于5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逐渐下降,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化不大,且均低于1.5%。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4.8%升至10.5%。流感嗜血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从48.1%升至69.0%。结论MRSA、MRCNS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流感嗜血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做好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8年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培养标本分离的细菌菌株,包括菌种名称、来源标本和药敏情况,应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共分离细菌5 014株,主要为革兰阴性(G-)菌(3 797株,占75.73%)。检出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 182株,占23.57%)、肺炎克雷伯菌(669株,占13.34%)和铜绿假单胞菌(408株,占8.14%)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1%和20.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1.71%和53.7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42.1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院近年来临床分离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较平稳,整体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病原学情况,为SCAP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从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310例SCAP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痰液和血液标本病原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儿基线资料,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主要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310例SCAP患儿中男性210例、占比67.74%,年龄<1岁217例、占70.00%,冬季发病113例人数、占36.45%。310例SCAP患儿痰液标本和血标本共检出病原体689株,其中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3.37%)、肺炎链球菌(19.16%)、腺病毒(12.63%)、流感嗜血杆菌(11.90%)、肺炎克雷伯菌(9.72%)、金黄色葡萄球菌(7.98%)、流感病毒(7.55%)、大肠埃希菌(5.81%)、真菌(1.89%)。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间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无锡市某医院老年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该院年龄≥ 65岁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及其临床资料,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15 102份血标本检出病原菌7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6.13%、37.74%及6.13%。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0.16%、10.90%、7.90%;血培养阳性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187株,25.4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7.5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50%,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69.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4.38%,低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91.38%、100.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3.03%和6.06%。结论 老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优势,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高于MRSA,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