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方法 2015—2019年依据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项目方案,对某医院内空气、物体表面、医疗用水、透析用水、压力蒸汽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软式内镜、外科手和卫生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 连续5年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7.52%、透析用水合格率为94.62%、卫生手合格率为87.90%和外科手合格率为98.91%,年度监测合格率比较高,各监测指标不同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合格率为86.19%、软式内镜合格率为86.66%和医疗用水合格率为83.95%,不同年度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监测项目合格率不稳定偏差大,消毒质量有待提高。 结论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除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合格率为100%,其他项目的合格率有待提高,应持续加强对医务人员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的意识,认真按规范操作,提高监测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托幼机构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前儿童饮水安全。方法 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市抽取一定数量的托幼机构为研究对象,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开展水质监测及现场调查。结果 抽检样品187份,样品合格率73.26%,检测指标2 747项次,项次合格率97.71%。样品合格率末梢水(96.08%)高于饮用净水(65.42%)及开水(62.07%),托儿所(92.31%)高于幼儿园(70.19%)。14项检测指标中12项均合格,其中铁、耗氧量在饮用净水含量最低,浑浊度、砷、氯化物在开水含量最低,主要不合格指标为细菌总数、pH。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72.19%,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均未检出。卫生学调查符合率最低的指标为周围环境无污染源(22.95%)。结论 该市托幼机构水质整体情况良好,饮用净水、开水存在卫生问题,应加强其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状况和工作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相关标准要求,对监测点医院的X射线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监测点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总合格率为59.69%(77/129),各地市合格率在16.67%~70.59%之间;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总合格率为95.35%(123/129),各地市合格率在55.56%以上。结论 西藏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管与监测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海华 《中国校医》2018,32(1):19-20
目的了解桂林市非星级宾馆客房的卫生状况,提高客房内空气及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质量。方法2016年,随机抽取桂林市市区的53 家非星级宾馆的客房空气质量(空气中沉降菌、甲醛、CO、CO2)进行监测,并随机抽取公共用品用具(毛巾和床上卧具、茶具、洁具)进行卫生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家非星级带空调宾馆中,监测全部合格26家,合格率为49.26%。抽检76间客房,合格49间,合格率为64.44%。检验1 103项次,合格1 052项次,合格率为95.37%;空气中沉降菌不合格率为27%(27/100),公共用品用具的细菌总数不合格率为7.64%(13/170)。结论建议继续加强非星级带空调宾馆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城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用水污染现状,为提高口腔用水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11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0所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口腔用水的现场采集,检测方法参照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参照GB 547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结果 共采集30所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水样264份,合格水样76份,合格率28.79%。手机水和储水瓶水的菌落总数中位数均在2 000 CFU/mL左右,手机水水样合格率(18.33%)高于储水瓶(9.09%);进口综合治疗台和国产综合治疗台水样的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255、1 750 CFU/mL,进口综合治疗台水样合格率(42.39%)高于国产综合治疗台(21.51%);自来水和储水瓶水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400、2 100 CFU/mL,自来水水样合格率(35.82%)高于储水瓶(12.16%)。结论 北京市此城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用水污染严重,建议尽快制定口腔医疗机构相关标准规范,提高口腔用水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东莞市2015年泳池水卫生质量状况, 为进一步做好游泳池水卫生监督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依据GB/T1820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对276份泳池水进行抽检并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pH值、游离性余氯、尿素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评价。结果 东莞市2015年共抽检游泳池水样276份,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的有224份,合格率为81.2%,其中公共场所、酒店、住宅小区和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80.0%、92.0%、74.8%、100%,各单项检测合格率: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分别98.2%、100%、89.9%、88.8%、90.2%、98.9%。结论 东莞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有待改善,应加强监督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医院消毒质量,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重庆市三家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各一家,位于不同区)作为监测点,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采样和监测工作。 结果 2019年,共采集本市医疗机构不同对象样本770件,合格686件,总合格率为89.1%。三家哨点医院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7,P=0.002),其中三级哨点医院的合格率最高,为92.6%,二级哨点医院的合格率最低,为84.3%。项目监测合格率最高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为100.0%,医疗用水的合格率最低,为66.2%。在医疗用水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三用枪水和冲洗水,其合格率分别为50.0%和37.5%。 结论 2019年重庆市哨点医院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应重视医疗用水合格率低的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高其合格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六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现状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预防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方法 2018年度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六安市部分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和评价。 结果 共监测六安市6类50家公共场所,监测样本数4 619份,合格数3 833份,合格率为82.98%。美容店合格率最高,为95.80%,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为71.20%。六类场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96,P<0.001)。不同类别场所中,宾馆噪声合格率最低,为8.64%。游泳池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合格率最低,为0.00%。沐浴场所浴池水的消毒剂余量合格率最低,为0.00%。理发和美容场所室内空气的PM2.5合格率最低,分别为31.25%和50.00%。候车室湿度合格率最低,为0.00%。公共用品用具问题主要为菌落总数超标。冬季室内PM10和PM2.5浓度高于夏季(t=-3.126,P<0.05;t=-8.467,P<0.001)和夏季室内甲醛浓度高于冬季(t=6.5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六安市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较好,但部分监测指标合格率较低,特别是宾馆的湿度和噪声及游泳场所消毒剂余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合格率较低,沐浴场所消毒不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在雾霾天气下佩戴的日常自吸式防颗粒物口罩进行微生物学评价,并给出推荐的累计佩戴时间,提高公众健康防护水平。 方法 选取在雾霾天气下佩戴的自吸式防颗粒物口罩,记录口罩基本情况,分别对其外层及内层材料进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菌总数的检测,利用16S rRNA基因鉴定纯化菌株的生物学分类,并将微生物指标与口罩累计佩戴时间进行相关性拟合。 结果 日常自吸式防颗粒物口罩内层材料上附着的微生物与口罩累计佩戴时间呈现正相关,模拟出两条拟合度较高的多项式预测曲线(R2细菌总数=0.994,R2真菌总数=0.965),而外层材料的微生物与口罩累计佩戴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在累计佩戴时间为5~7 h时,口罩内层材料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呈现急速增长。在口罩内、外层材料中分离纯化的菌株主要分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细菌最多。大部分纯化菌株为环境非致病菌,仅在口罩内层材料上分离到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随着口罩累计佩戴时间增长、累计佩戴次数增加,口罩内层材料中微生物浓度相应增加,在累计佩戴时间为5~7 h时,微生物浓度急速增加,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检出率增高。建议健康人群在佩戴同一防护口罩时累计时间控制在7 h以内,而免疫力低下人群累计佩戴时间应控制在5 h以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3-10月,按照《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 48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检测。 结果 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70.34%),供水方式包括:常规处理(16.21%)、沉淀过滤(30.87%)、仅消毒(9.28%)和未处理(43.64%);枯水期和丰水期合计采集水样5 366份,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7.13%和46.97%,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5.02%和45.87%;不同水处理工艺的供水水质中,有消毒措施工艺的供水水质(52.53%)明显高于沉淀过滤(39.23%)和未处理(47.31%)的水质(P<0.05)。正常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57.43%)明显高于偶尔使用(48.94%)和不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39.07%)(P<0.05);单项指标达标率最低的为总大肠菌群(64.60%)和菌落总数(87.30%);达标率较低的指标还包括氟化物(92.12%)和六价铬(96.07%)。 结论 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影响湖南省城市饮用水浑浊度的主要因素,分析浑浊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4-2017年湖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直报数据,分析饮用水浑浊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浑浊度与耗氧量、菌落总数、余氯和二氧化氯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 2017年湖南省城市饮用水浑浊度超标率(2.97%)明显低于2014(6.69%)、2015(7.29%)和2016(5.77%)(P<0.001);经过完全处理(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饮用水浑浊度超标率(5.38%)较低;地下水源饮用水浑浊度超标率(16.78%)明显高于地表水源饮用水(4.95%)(P<0.001),其中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源饮用水浑浊度超标率最高,达50%;二次供水浑浊度超标率(2.7%)较出厂水(7.16%)和末梢水(6.21%)低(P<0.001);浑浊度与菌落总数、耗氧量存在正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r=0.177、0.094,P<0.001);与余氯和二氧化氯存在负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r=-0.03、-0.196,P<0.001)。结论 2014-2017年湖南城市饮用水浑浊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类型、水源水质情况、水处理工艺和管网,浑浊度与有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污染有着密切的关联,浑浊度增加会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其他可培养共生菌的定植情况,为鼻腔定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SA的感染预防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在某院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健康军医大学本科生鼻前庭标本,以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各类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观察,对分离菌株采用质谱鉴定,对SA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采集鼻前庭标本161份,检出鼻腔定植菌5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3株,革兰阴性菌56株,居前三位的细菌为拥挤棒状杆菌(151株)、表皮葡萄球菌(150株)、假白喉棒状杆菌(54株)。共有72种不同的带菌模式,以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拥挤棒状杆菌带菌模式的学员最多,达21名(13.04%)。鼻腔SA定植率为25.46%(41/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率为4.35%(7/161),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9.02%~78.05%。结论军医大学本科生鼻腔定植菌群以正常菌群为主,需注意定植的SA和其他条件致病菌导致自身感染和引发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o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流行特征,为DEC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1 67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菌株分离与鉴定,对DEC感染病例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时间及其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快速手消毒剂开启后不同时间的染菌量及其消毒效果,为临床快速手消毒剂的有效使用提供指导。方法在同一科室同一时间开启使用3瓶快速手消毒剂,并在开启使用第1天、10天、20天、30天、40天时各随机取15份样本行细菌培养,同时对使用相应消毒剂消毒的手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在开启使用第1天的快速手消毒剂中,细菌量最高者仅为11 CFU/mL;使用该消毒剂消毒的手细菌量最高者也仅为6 CFU/cm2。但随着开启时间的延长,快速手消毒剂及用其消毒后手的细菌量均明显增加,至第30 d时分别达93.1 CFU/mL和9.45 CFU/cm2。结论快速手消毒剂应在开启后30 d内使用;对人员少的科室,建议使用小包装的快速手消毒剂,避免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MPP患儿,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 (RMMP)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肺外损伤将RMPP患儿分为合并肺外损伤组和未合并肺外损伤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患儿外周血中miR-15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结果 共有MPP患儿136例,普通MPP组80例,RMPP组56例;RMPP患儿中肺外损伤组25例,无肺外损伤组31例。RMPP组IFN-γ、IL-4、miR-155水平高于普通MPP组,IFN-γ/IL-4低于普通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307,P=0.021);miR-155诊断RMP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且miR-155是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无肺外损伤组相比,肺外损伤组IL-4、miR-155水平升高,IFN-γ/IL-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外损伤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不相关(P>0.05);miR-155诊断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且miR-155是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55在RMPP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与T淋巴细胞平衡密切相关,且对RMPP诊断及肺外损伤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 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 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测, 比较有无残留组织胶内镜组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和菌落数分布情况。结果 41条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使用后的钳子管道, 清洗消毒后28条有组织胶残留, 发生率为68.29%。组织胶残留部位以距离钳子管道出口0~2 cm处为主(23条), 组织胶残留形状多呈块状(23条)。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为46.43%(13条), 13条无组织胶残留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 两组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 P=0.003)。残留组织胶内镜组和无组织胶残留内镜组的菌落数分布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 P<0.001)。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合格率为53.57%(15条), 与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 P=0.593)。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后菌落数与首次清洗消毒菌落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 P=0.236)。结论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发生率高, 导致钳子管道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及细菌检出率高, 降低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