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郁证脾胃病的新概念。临床上部分患者看似脾胃病,实际乃是郁证的表现。脾胃病的病因有外邪、饮食、劳倦,病位在脾胃,治需调理脾胃为主;郁证性脾胃病的病因为七情不遂,病位在肝、心、脾,治需从郁论治为主。单纯肝病、心病、脾病郁证均可出现脾胃病类症状。郁证性脾胃病有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后者具有郁证与非郁证脾胃病相混杂的因机证治。郁证性脾胃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类、脾胃病类以及脾胃病以外广泛、纷繁而多彩的躯体表现。其诊断需要根据以下几项作出综合判断:脾胃病类症状因情志致病因素引起并兼有情志类临床表现;无器质性胃肠病或无法合理解释病情;症状夸张怪异不合常理;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郁证脾胃病学说的提出远早于现代医学《罗马Ⅳ》中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功能性胃肠病的“肠-脑互动异常”学说。  相似文献   

2.
郁证性乳甚为多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继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是郁证性乳癖的主要病因病机。郁证性乳癖除了局部症状外,通常具有情志类表现和(或)隐性郁证常见的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乳癖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础,结合化痰活血、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3.
郁证性脾病是指思虑伤脾所引起的郁证。本文从脾藏意智、思虑伤脾生理病理,从归脾汤类方与类归脾汤方的主治、适应症及组成药物性能,从其他治疗脾病方药的功能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郁证性脾病的客观存在;并从心脾同病、肝脾同病、脾胃同病讨论了郁证性脾病与心病、肝病及胃病的关系。郁证性脾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致病因素及其情志类临床表现,具有脾胃病类甚至脾胃病类以外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广泛多样的躯体症状,具有心脾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机特点而需要同时治以益气健脾和养血安神者。  相似文献   

4.
郁痰是指由情志不遂所致痰证或郁证性病证。七情不遂是产生郁痰的原发病因,气机郁滞为郁痰形成的基本病机;郁痰既是七情不遂气机郁滞的病理产物,又是引发郁证性病证的继发病因。郁痰临床表现纷繁多彩,百病丛生,包括情志类和(或)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的躯体类表现。"怪症必有痰"多为具有郁痰病机的郁证表现。部分郁痰可能为隐性郁证。解郁理气化痰是治疗郁痰的主要方法,代表方包括半夏厚朴汤类、加味二陈汤类及理气化痰类。治疗郁痰从痰论治即是从郁论治。对疑难杂(怪)症常规辨证论治难以取效时,毋忘郁痰的可能性而不妨试从郁痰论治。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有理气清胆,化痰和胃之功,是临床常用方剂。郁证,乃因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温胆汤治疗因胆热痰扰所引起的郁证疗效颇佳,现分析其病机、方解并介绍验案如下。1胆热痰扰型郁证的病机分析郁证,顾名思义,是由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关于清志病变,医者每责之于肝。其说固然不谬,但深入分析,其实与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胆与肝在五行同属木,胆为少阳甲木,肝为厥阴乙木,二者一腑一脏,互为表里,共同主司气机之疏泄。《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股也。”胆,不过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郁证的病脉症治及其相关的学术思想。有关精神心理表现按神志正常与否可分成神志类和情志类,后者属于郁证性质的临床表现。除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外,以奔豚气、虚烦不寐、虚烦懊憹、烦惊谵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未尝不属于郁证范畴。张仲景"或然症"有郁证无关与郁证相关二类,后者实际是隐性郁证和(或)广义郁证的躯体表现,小柴胡汤证即是其代表性方证。张仲景治疗郁证的大法有养心安神、镇惊安神、和解少阳枢机、养阴清热除烦、调和营卫阴阳、化痰蠲饮、活血化瘀、消痞开郁及温阳化气等,足为后世垂范。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探讨郁证性咽(喉)病的因机证治。举凡梅核气、咽嗌不利、咽中热灼以及喉痹声喑等,皆可由七情不遂所致,病机涉及肝郁失疏、肝火灼烁、思虑伤及心脾以及痰涎瘀血阻滞。郁证性咽(喉)病通常伴有情志类临床表现及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治疗当重视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开郁顺气,化痰散结;及散血养荣,活血祛瘀等。现代医学咽异感症、癔症球、癔症性失音以及其他咽喉神经与精神性疾病可属郁证性咽(喉)病范畴,心理暗示及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对上述病症有效。  相似文献   

8.
论文探讨郁证性斑秃的病脉症治。郁证性斑秃与情志因素致病密切相关,其病机多现肝气郁结和(或)心脾两亏。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分析、中医体质研究均发现斑秃患者具有七情不遂、肝气郁结的特点。临床治疗除了养血填精生发以外,毋忘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理论也证实精神因素与斑秃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郁证,是指以心情抑郁、胸胁胀闷、情绪不宁,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多因情志不遂导致脏腑、气血失调而为病,发病与五脏相关,与心、肝二脏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药防治郁证的历史源远流长,《内经》中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与护理郁证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姚淮芳教授运用自拟方"欣舒颗粒"治疗郁证的经验。姚教授认为郁证主要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引起肝气失疏,日久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主张疏肝健脾为治疗总方针,临床疗效确切。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郁证性消瘦的因机证治。激烈或持久的七情内伤,可以引起体重逐渐下降而致消瘦。证候病机主要有思虑伤及心脾致使营血暗耗、悒郁伤肝影响脾胃运化及心肾不交等。临床除见烦躁悲伤、沮丧抑郁、忧思不宁等精神心理类表现外,还多伴有少食、不寐等繁杂多彩的躯体症状。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辅以调理脾胃、补益肾元、益气养血,并当坚持长期治疗。更应重视调摄情志以解除心结,不可全凭药力。郁证性消瘦可见于现代医学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及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主要探讨郁证性目疾的因机证治。举凡目干目涩、目糊目昏目暗、视物不明、目痛目胀、目赤、目泪、目盲、目张不得瞑、胞轮振跳、目劄以及不耐久视等,其病因概可由七情不遂所致。郁证性目疾除了上述种种眼目局部症状外,常可伴有情志类临床表现以及其它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郁证性目疾病位涉及五脏,病机主要在于肝心之用有余而肝心之体不足,还可见到心脾、肝肾、脾胃、肝肺亏虚以及痰涎瘀血等。治疗用药需要从郁论治或兼顾从郁论治。郁证性目疾可见于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焦虑症、功能性视力障碍等精神障碍类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视疲劳、干眼症、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明清新安医家从临床出发,认识郁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在郁证理、法、方、药等方面都提出其独特认知,并扩大郁证于内科杂症的应用,于促进郁证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探究新安医家于郁证的创新性观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喜哭,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1]。郁证的这些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心境障碍、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转换性障碍等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这类患者会越来越多,郁证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医早就认识到运用非药物情志疗法治疗郁证及郁证类病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药物情志疗法主要有(或相当于)祝由疗法、开导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移精变气疗法、认知疗法、音乐疗法、顺欲从志疗法、情志相胜疗法、森田疗法以及气功疗法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多彩。非药物情志疗法结合药物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非药物疗法有时甚至可以起到药物疗法所难以起到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各家相火主要观点、相火主要病脉症治及相火具有郁证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综述了历代医家关于相火的多种观点,相火主要寄于肾、肝、少阳(三焦、胆)及心包络,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相火为病有虚有实,主要有肾系(生殖泌尿)、心系、肝胆系、脾胃系病证(症),多有心肾不交、心脾两亏、心气不足、心神不宁、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火、肝阳肝风、胆郁痰湿(火)、真阴亏损、元气耗伤等病机特点。基于听命君火、感念而起,心包相火、君火化身,君臣失睦、心肾不交,肝胆相火、因郁失疏的相火因机证治特质;基于恬淡养心可防治相火的契机,论证相火具有郁证性因机证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郁病是一个广泛的含义,泛指因积滞、蕴结,不得发越所致的病证。纵观中医历代医学家对郁病的认识,大约金元以前均以外邪、情志立论,认为凡情志所伤、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所致脏腑气机郁滞不得发越所致的一切病证,皆属因郁而得,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五脏之郁;《赤水玄珠·郁证门》根据《内经》理论,提出五脏本气自郁,  相似文献   

18.
郁证是中医内科的临床常见病,临床以情绪不宁、心情抑郁、胸胁胀痛,或喉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是易怒善哭,或是失眠为主症,多由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所致,其中以肝气郁结为多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等属于本证的范畴。本人应用丹栀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郁证30例,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情志护理学渊源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学巨著中就有“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充分阐述了注意精神情志的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结合中医辩证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郁证的效果。方法 2012年2-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符合郁证诊断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思想实施音乐疗法(简称中医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评分情况,并于干预后对研究组患者就中医音乐疗法进行访谈,了解患者的感受和评价。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忧郁情绪、入睡困难、睡眠困难、早醒、工作和兴趣、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疑病等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焦虑心境、害怕、失眠、胃肠道症状等焦虑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访谈发现,研究组患者非常愿意接受中医音乐疗法,表示音乐带给他们享受、增加舒适感、改变情绪并振奋精神。结论中医音乐疗法可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郁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身心放松、情志舒畅,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