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口内切口和口外切口联合诊治腮腺导管结石的有效性。方法 :29例经超声和CT诊断为腮腺结石,并接受唾液腺内镜辅助保留腺体治疗的患者。根据结石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单纯使用唾液腺内镜取石、唾液腺内镜辅助下的口内切口或唾液腺内镜辅助下的口外切口取石。结果:9人通过唾液腺内镜成功取石,15人在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口内切口取石成功,另5人在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口外切口取石成功。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腮腺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缺乏碎石设备的情况下,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口内和口外切口是治疗腮腺结石的有效方法,能够降低腮腺切除的比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唾液腺内窥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手术取腮腺导管深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2015年期间共诊治6例腮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均位于咬肌前缘后方的腮腺导管.手术过程为全麻下手术,先用涎腺内窥镜探及腮腺导管结石,以内窥镜灯光作为引导在面部相应位置行皮肤小切口,分离显露结石部位的腮腺导管,同时保护面神经;切开导管取出结石,重建导管.结果 所有患者腮腺导管术后均恢复畅通,复诊半年无腮腺导管阻塞症状出现.结论 唾液腺内窥镜辅助经面部小切口取石术为治疗腮腺导管深部结石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左腮腺导管口异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导管异位于口角外皮肤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结构异常。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因左口角外反复流涎23年入院。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左口角外皮肤有一瘘口且反复流涎。2004年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皮肤瘘口及流涎仍存在遂来我院。门诊以“左腮腺导管异位”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80年至 1998年以来共收治颌面部损伤并腮腺瘘及导管瘘 75例 ,均采取造瘘口腔内置管手术修补瘘口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本组 75例中 ,男性 5 6例 ,占 74 6% ,女性 19例 ,占2 5 4% ,最大年龄 61岁 ,最小年龄 16岁 ,以 2 0~ 40岁年龄段最多。2 损伤原因 本资料 75例中 ,交通事故 2 3例 ,占3 0 6% ;打击伤 3 6例 ,占 48 5 % ;颌面部手术 (脓肿切排 ,肿物切除 ) 16例 ,占 2 1 3 %。3 损伤部位 根据损伤部位 ,通常分为腺体瘘和腺管瘘。腺体瘘偏后 ,腺管瘘偏前 ;根据涎液流量判断 ,腺管瘘涎液较多 ,腺体涎液则较… 相似文献
7.
8.
头发丝进入腮腺导管极为少见,我科于2005年3月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王某,男,2岁1个月。父母系外地务工人员。因口内右侧不明原因扎痛3d,到我院就诊。在此之前,患儿父母已带患儿到几家医院就诊,先后用过口腔炎喷剂、口服消炎药,均无明显疗效。患儿白天、夜间常常哭闹,拒食。父母代诉病史为3d前一次吃鱼后,鱼刺可能扎入口内所致。口腔检查及处理:ⅣⅣⅣⅣ均已萌出,ⅤⅤⅤⅤ正在萌出,无明显龈洞,叩(-),探(-),ⅤⅤⅤⅤ周围牙龈无明显红肿,排除牙源性因素。患儿口内牙龈色泽正常,龈缘及龈乳头未见扎破痕迹及鱼刺,口腔未见溃疡及破损。在患儿所… 相似文献
9.
10.
磁共振唾液腺导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sialography.MRS)是随着磁共振水成像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唾液腺非侵袭性检查手段。随着MRS逐步应用及其成像技术不断改进,MRS能提供临床更快速、更直观的图像信息,体现出其在诊断唾液腺某些疾病方面的价值和优势。本文就近年来MRS的临床应用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腮腺导管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3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一般情况,致伤部位、致伤方式、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愈后等方面作分析。结果:腮腺导管损伤易发生于20-29岁年龄组;易发部位为导管嚼肌段,多为金属、玻璃等利器损伤。B超检查无创伤,直接,数据精确,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腮腺导管损伤一般采取导管修复重建治疗,可采用端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等方法。结论:经过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恢复腮腺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对1例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涎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导管在腮腺导管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并采用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进行腮腺导管吻合的13例患者,评价术后2周腮腺区有无肿胀、涎瘘及导管通畅情况,采用99mTcO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唾液腺分泌功能定量检测。结果 术后2周拔除硬膜外导管,13例患者患侧腮腺区均无肿胀及涎瘘,导管分泌通畅;术后3个月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摄取率无显著差异(t=-0.859,P=0.399),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排泄率无显著差异(t=0.693,P=0.495),患侧腮腺分泌功能良好。结论 以硬膜外导管做支架的腮腺导管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6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查正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51-352
目的:总结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的优缺点。方法:对1995-02—2009-02期间收治的62例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腮腺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切除后,残余腮腺仍有分泌功能,8例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组织,术后残留腮腺有分泌功能,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唾液腺导管癌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唾液腺导管癌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发病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唾液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的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术后辅以放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唾液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广泛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汉族,农民。因左侧面部肿块20年就诊。20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左侧面部一肿块,无不适感,一直未诊治,肿块生长缓慢。5年前左侧面部出现肿胀症状,常在进食时引起;2年前出现口内溢脓,持续至今。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肝脾检查未见异常。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左侧面部略肿胀,表面皮肤无红肿,腮腺导管区可触及一约 相似文献
18.
口内切口腮腺导管转移术治疗眼干症张雄朱旌吴哲民眼干症患者眼部经常性的干燥,使患者极度痛苦,甚至导致失明。以往眼科医师常用一般的方法,如用生理盐水、牛奶、人工泪液和其他油液滴眼等治疗,仅暂时减轻自觉不适症状,不能彻底治疗,仍难免导致失明[1,2]。50... 相似文献
19.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6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功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1):93-94
目的:总结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保留腺体导管的优点。方法:对67例不结扎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残余腮腺均有分泌功能,腮腺无炎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能保存残留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的分类方法及治疗。方法:对39例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腮腺及导管损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A类损伤17例,B类损伤12例,C类损伤3例,D类损伤7例。按照改良腮腺损伤分类法对不同损伤类型分类施治,腮腺及导管损伤均获得痊愈,术后半年随访的27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按照改良的腮腺损伤分类法对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进行分类施治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