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娅  李瑞娟  张静 《陕西中医》2014,(5):594-595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分级法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及GQO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穴位按摩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1次,对照组每天给予现代康复训练1次。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张雷  韩杰  徐静 《光明中医》2023,(3):500-502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率组(30例)和高频率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基础治疗,其中低、高频率组分别采用20 Hz、50 Hz频率电针(电流强度均为1.5 mA)刺激相应穴位(2组取穴相同),留针30 min, 1次/d, 5次/周。观察并对比2组NIHSS评分,偏身麻木、神疲乏力、感觉障碍、口舌歪斜障碍等主要临床症状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低频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高频组(P<0.05)。治疗后,2组偏身麻木、神疲乏力、感觉障碍、口舌歪斜等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频组上述症状评分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低频组NIHSS评分低于高频组,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高频组(P<0.05)。结论 不同频率电针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低频电针临床疗效更佳,其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偏身麻木、神疲乏力、感觉障碍、口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FMA评分、下肢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80.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愈率为80.5%,总有效率为91.5%)(P0.05),2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偏瘫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脑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均给予药物治疗、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合并疰和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将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出血性中风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出血性中风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辨证施膳、情志调护、语言训练、功能锻炼及穴位按摩等。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Barthe index(BI)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提高出血性中风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毫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30天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2.98%,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电生理指标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中风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上下肢痉挛状况[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和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肌电生理指标[H反射H/M max值、表面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和下肢FMA评分、CSI评分、上肢痉挛分级、H反射H/M max值、i EMG、RMS及M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H/M值和肌电信号变化,缓解痉挛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120例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熏洗治疗。对2组患者采用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感觉功能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感觉功能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有显著疗效,并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大都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基础穴位配合大都穴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基础穴位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穴位配合大都穴治疗中风偏瘫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四肢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Fo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中风瘫痪患者,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明显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穴位针灸按摩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40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针灸按摩治疗,2组均治疗8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210/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170/220)(P0.05)。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深感觉评分、浅感觉评分和Lindmark感觉功能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穴位针灸按摩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滚针结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感觉障碍、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感觉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I-74)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杜静  余红  翁雪云  徐倩  李琳青  张帆  欧子杨 《新中医》2021,53(16):178-182
目的:观察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按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冰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窍利咽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3周,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并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2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9.
蓝晶晶  梁巧巧  吴悦 《新中医》2021,53(4):197-20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干预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西药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定肌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情况,以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S移动能力、力量状况、记忆交流能力及情绪4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并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情志疏导,疗效满意,有助于缓解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