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曹罗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15-16
目的:探究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8月CHF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生活质量(MLHF)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Sd、LVEF、LVEDd、MLHF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Sd、LVEDd、MLHF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采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64)。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浆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HF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其Scr、BUN、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原发病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血清Scr、BUN、NT-proBNP水平及LVEF、心率、24 h尿量变化,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cr、BUN、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心率、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剂或β受体拈抗剂等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左西孟旦单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给予心脏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变化、分析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疾病相关指标[脑尿纳肽(BNP)、心指数(CI)]的变化情况及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改善结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前6WMT为(173.2±32.5)m,治疗6个月后为(345.1±31.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CI、NYHA轻中度率、6WMT距离均较治疗前提高,部分心脏超声指标(LVSd、LVDd)与BNP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提升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83-85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对TGF-β1、sICAM-1、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在规范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88.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标准化抗心衰的基础上辅以米力农和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88-390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利于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脉隆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某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脑钠肽(BNP)为(1517.31±467.58)ng/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81.24±8.26)ng/L、血浆心钠素(ANP)为(32.17±3.09)ng/L、血浆醛固酮(ALD)为(83.36±8.19)n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966.42±585.31)ng/L、(100.82±11.37)ng/L、(58.88±5.03)ng/L、(97.39±9.14)ng/L;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3.59±5.3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41.05±4.5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125.33±12.84)m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0.74±5.49)mm、(49.67±4.72)mm、(151.86±13.07)mL,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6.78±6.72)%,高于对照组的(38.8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心衰,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增强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NT-proBNP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贾其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120-121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清乳酸水平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乳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86例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即进行预见性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BNP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率及血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CO、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使血中BNP浓度降低,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时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左心室 Tei指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10 5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0例 ) ,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 6个月时分别用超声测量左心室 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等指标。结果 治疗 3个月、 6个月时 ,两组 Tei指数、 L VEF、 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1) ,螺内酯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P<0 .0 1)。结论 应用 Tei指数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价简便、可行 ,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后左心功能改善 ,Tei指数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的影响,识别认知受损的患者,以期引起护理人员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关注,为优先对认知受损患者提供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慢性心功能衰竭监护病房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52例住院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表和心功能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以24分为界值,发现21.3%的患者伴认知功能损伤;其中延迟回忆、语言、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维度受损较严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功能分级、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维持变异的解释度为30.1%,其中认知功能占21.5%;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管理及自我护理信心变异的解释度分别为29.2%和36.5%。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了其自我护理,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识别认知受损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并对其优先实施延续性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CHF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为治疗组,同期48例CHF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评价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参数。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CHF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影响。方法 17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6)和对照组(n=36),入选后即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测CysC浓度、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每天行2次6MWT运动强度的步行训练。8周后复查6MWT、血清CysC浓度、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6MWT距离心功能Ⅲ级患者均显著短于Ⅱ级患者(P〈O.05),CysC水平Ⅲ级患者均显著高于Ⅱ患者(P〈O.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P〈O.05),心功能客观指标明显提高(P〈0.05),但训练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CHF患者的运动能力并降低血清CysC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J76例平均(68.1±8.3)岁的老年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LC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C3.0g/d,静脉滴注,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及胸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LC组治疗后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及ST段压低〉0.5rflrfl的导联数均明显降低(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2011年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同一心功能等级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每月给予随访检查及心理护理,持续半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检查。两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半年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测量其生活质量,并比较出院后半年内两组患者每月测得的血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的浓度。结果同一心功能级别的两组患者在出院第4、5、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相应心功能级别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时,同一心功能等级的两组患者在MLHFQ问卷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出院第6个月,同一心功能等级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MLHFQ问卷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持续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80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和脑钠肽(BNP)含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LVEDd及血浆AngⅡ、ET-1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CHF病人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