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提高结节病的诊治率,增长对结节病认识,减少误诊率,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9例,胸部CT示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11例,4例行PET/CT检查,3例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11例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黏膜活检、肺活检、淋巴结活检、纵膈镜检查确诊,、8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6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者5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升高者8例。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癌1例。结论:肺部是结节病最常累及器官,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是是其特征性表现,常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癌、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19例小细胞肺癌,经胸部正侧位平片,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患者均经X线电视或CT导向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表明,小细胞肺癌中央型较多,主要表现为肺内肿块影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恶性程度高,转移旱,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范晓溪  赵庆涛  杨永  卢荣闯  许顺 《当代医师》2013,(10):1408-1410
【摘要】目的总结胸部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的临床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CD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胸部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14例局灶型Casfleman病(LocalizedCD,LCD):1例为左前胸壁肿物,9例为纵隔肿物,4例为肺门肿物,均手术完整切除,其中4例行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学均为透明血管型;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centricCD,MCD)表现为发热,胸腔积液,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腋窝、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为浆细胞型和透明血管型。术后随访3~89(57.4±4.5)个月,1例失访,余健在,无复发。结论CD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诊断依据。治疗上,LCD多采用手术治疗,MCD多采用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4.
例1女,57岁,干咳2月于1999年3月入院,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胸部CT及胸部X线示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误诊为肺淋巴瘤等疾病。1999年4月剖胸探查术所见:前后纵隔及肺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大约在1~2.5cm之间。病理活检示结节病病理改变。术后口服强的松治疗2月后复查胸部CT示多发淋巴结肿大明显吸收好转(见图1~2)。 例2男,44岁,咳嗽伴胸骨后疼痛2周1999年6月入院。右肺中下呼吸音略低。左肺、心脏及腹部无异常。胸部CT及胸部X线示两肺门呈多发淋巴结肿大。误诊为肺部淋巴瘤及肺癌…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评估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4例,结节6例(其中多发4例),弥漫性多发片状影8例。1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11例,结节病灶强化明显,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特点是大多有充气支气管征或周围间质浸润,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外淋巴肿大。  相似文献   

6.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系统, 其中肺部和胸内淋巴结最容易受累, 其次是皮肤和眼部受累。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的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 以及肺门周围血管束增粗, 多发或弥漫性淋巴管周围分布的直径2~5 mm、边界清晰或模糊的小结节。目前结节病的分期仍沿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根据胸部平片表现进行的Scadding分期:0期:双肺正常。Ⅰ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Ⅱ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浸润影。Ⅲ期:仅有肺内浸润影。Ⅳ期: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各型胸部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按侵犯部位,胸部淋巴瘤可分为4型:肺门纵隔型(27例)、肺型(15例)、胸膜心包型(7例)、混合型(8例).其侵犯纵隔和肺门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并大多融合成块.侵犯肺组织的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影、结节空洞影、渗出实变影.侵犯胸膜或心包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较少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或心包增厚.结论:胸部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CT特点,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非典型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结节病患者20例,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内淋巴结肿大15例,占75%,其中无肺部病灶仅胸内淋巴结肿大者7例,为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者3例,以淋巴瘤误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2例,以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转移误诊.出现蛋壳样钙化,主要在肺门及前中纵隔分布,肿大淋巴结均<2.5cm2例,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重度强化.有肺部病变14例,占70%,误诊12例,为60%误诊率,分别误诊断转移性肺癌和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胸腔积液.另外肺部病变和胸内淋巴结肿大者8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3例,其中误诊为纵隔及肺转移1例.本组20例患者中,诊断为结节病5例,占25%.肺活检诊断8例,经纵隔淋巴结活检诊断5例,经实验室及临床诊断2例,在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结论 结节病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需在对胸部结节病的典型影像学进行掌握的同时,也应了解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史行综合分析,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的10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 10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5例有广泛的纵隔和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纵隔和单侧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出现肺部病变(包括5例肺内多发结节,2例斑片状融合块影,1例肺纤维化);1例胸膜病变。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影像学表现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6例中34例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24例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仅见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实质异常24例,主要表现为:多发结节19例,斑片状影3例,肺组织纤维化2例;胸膜多发结节1例,胸腔积液4例.结论 胸部结节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螺旋CT可作为胸部结节病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巨大淋巴结增生4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至2006年4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单中心型肿瘤分布:颈部10例,胸部20例,腹部9例;多中心型4例.结果 皆通过手术或手术配合放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16例,占37.2%,透明血管型26例,占60.5%,混合型1例,占2.3%;单中心39例,占90.7%,多中心4例,占9.3%.单中心39例经手术切除后38例无复发,皆存活,1例失随访;多中心4例经手术+放或化疗后,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至今,1例无瘤存活.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较为罕见,术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患者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多中心患者手术切除后常有复发,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预后差,尚无较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至12月就诊病例,对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支气管旁肿块的368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68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52例,其中经EBUS-TBNA穿刺活检确诊恶性肿瘤232例,368例患者经EBUS-TBNA共穿刺387组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旁肿块56例。EBUS-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100%。368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或治疗随访考虑良性病变116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门及纵隔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肺门及纵隔肿块为表现的局灶型纵隔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局灶型纵隔Castleman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诊疗情况,总结其临床表现、外科诊疗和预后。结果 5例Castleman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年龄16~30岁。行开胸手术4例,胸腔镜手术1例,病灶位于右肺门、左前纵隔、左后纵隔、右前纵隔和右后纵隔各1例。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行开胸手术为左侧2例、右侧2例,行右侧胸腔镜手术1例,均行纵隔内肿瘤完整切除。随访5~110个月患者均生存、无复发。结论局灶型纵隔Castleman病术前误诊率高,其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手术可行纵隔肿块切除,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增强CT 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 明确诊断的纵隔结核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确诊率.方法 对10 例影像学表现以肺门、纵隔病变为主,临床疑诊为结核病的患者,行EBUS-TBNA 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 例经增强CT 联合EBUS-TBNA 以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9 例明确纵隔结核诊断,1 例诊断为结节病.患者年龄17-71 岁,平均(39±16.82) 岁.发热、咳嗽为常见症状,咳痰症状少见.纵隔结核好发部位为4R 区、7 区及2R 区淋巴结,增强CT 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结论 纵隔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增强CT 结合EBUS-TBNA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减少术前误诊.方法 对13例经病理学证实为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灶型9例,其中胸部4例(肺内2例,纵隔2例),腹部5例(腹腔1例、腹膜后4例);9例局灶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4例,分布于肺、腋窝及腹股沟.术后病理结果:透明血管型10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所有病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楚,2例局灶型肿块内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灶;增强扫描9例局灶型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有减低,但呈持续强化,3例局灶型肿块周围见散在增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性淋巴结炎.4例多中心型表现无明显特征性,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1例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局灶型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多见,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有减退,但呈持续强化,可伴有钙化及卫星灶;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相对无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结核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探讨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螺旋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细菌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病例36例.分析病变支气管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和肺内病变特点。结果 支气管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病变范围广泛;支气管狭窄、阻塞,可引起肺叶、肺段不张,少数可伴有肺门包块影;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显示钙化;大多数病例并发肺内播散灶;可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大。结论 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支气管结卡亥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估计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气道内新生物的患者,采用TBNA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84例患者中57例诊断为肺癌,13例诊断为结节病,3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恶性淋巴瘤,10例最终无明确诊断。84例患者共穿刺136组淋巴结,其中TBNA阳性结果69例(82.14%)。TBNA联合黏膜活检及肺泡灌洗等方法的阳性率(88.1%)高于单行TBNA(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TBNA阳性率与淋巴结大小相关(P〈0.05)。有1例患者穿刺中出现大出血,其余均为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帮助,对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复习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10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占16.7%,低于统计资料。结论胸部结节病影像不典型时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或治疗中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0.
A 48-year-old Saudi male was admitted with feature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showed stricture in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CB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revealed lymphadenopathy along CBD and in porta hepatis. Cholangiocarcinoma, lymphoma or metastatic deposits were suspected but no definit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could be established. Laparotomy disclosed lymph node enlargement in porta hepatis and along the CBD and lesser curvature of the stomach. Triple bypass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to relieve the obstruc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ymph nodes showed Castleman disease of hyaline vascular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