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病例全死因,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4 445例HIV感染/AIDS病例纳入队列,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2(IQR:2.1~9.1)年,其中1 054例死亡,机会性感染为主要死因,其次为吸毒过量、其他心血管疾病,全死因死亡率为4.00(95% CI:3.76~4.25)/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7.83(95% CI:15.81~19.86)年,第1、5、10、15、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9、0.78、0.65、0.46、0.26。Cox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423倍,30~、40~、50~和≥60岁年龄组分别是15~岁年龄组的1.677、2.171、3.096、5.150倍,其他民族是汉族的1.170倍,离异或丧偶是未婚的1.214倍,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和其他传播分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的1.769、3.326、2.532倍,样本来源为婚/孕/产检、监管场所、医疗机构检测和其他检测分别是主动咨询检测的0.575、0.432、1.413、0.591倍,现阶段病程为HIV感染者是AIDS患者的1.561倍,基线CD4+T细胞在200~、<200个/μL和不详组分别是≥500个/μL组的1.363、2.180、3.638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是已接受ART的10.410倍。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同时注重非艾滋病相关死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延长HIV感染/AIDS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相关资料,死因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计算死因别死亡率和治疗(ART)覆盖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线CD4值、诊断时年龄和ART情况的死因别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1-2017年四川省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1991-2017年四川省新报告的143 988例HIV/AIDS的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43 988例HIV/AIDS中,30 420例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21.1%),平均生存时间为11.51年(95% CI:11.39~11.6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男比女:HR=1.35,95% CI:1.32~1.4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比初中及以上:HR=1.15,95% CI:1.12~1.18)、民族(汉族比其他:HR=1.46,95% CI:1.41~1.52)、职业(农民比其他:HR=1.26,95% CI:1.22~1.29)、诊断时年龄(≥ 55岁比15~24岁:HR=3.18,95% CI:3.02~3.36)、诊断时疾病状态(艾滋病比HIV感染:HR=1.44,95% CI:1.39~1.48)、抗病毒治疗(ART)(接受ART者比未接受ART者:HR=0.20,95% CI:0.19~0.20)、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比<200个/μl:HR=0.42,95% CI:0.40~0.45)。结论 1991-2017年四川省HIV/AIDS诊断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1.51年。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汉族、农民、诊断时较大年龄、诊断时为艾滋病状态是HIV/AIDS生存的危险因素,接受ART、首次CD4水平高是HIV/AIDS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分布特征,探讨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987年1月1日—2 017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福建省HIV/AIDS诊断病例共计12 079例纳入研究队列,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相关信息,计算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通过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计算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为5.37/100人.年(95%CI=5.10~5.64),标化全死因死亡率7.99/100人.年(95%CI=7.40~8.58)。HIV/AIDS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0年(95%CI=16.1~17.9),1、5、10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2%、73%和68%。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不详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未婚的1.248倍、1.481倍和1.914倍,确诊时年龄≥50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15~49岁年龄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466倍、0.501倍、0.357倍和0.146倍。结论近年来,福建省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未婚、15~49岁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200个/mm3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1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全部HIV/AIDS,运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及各年生存率,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775例HIV/AIDS病例1年、3年、5年、10年、1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88%、86%、79%和79%;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HIV感染者(χ2=107.622,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感染途径、病例来源、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均是影响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早发现和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时间,应加强HIV/AIDS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临沂市新报告≥50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综合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住址在山东省临沂市的确诊时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例,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状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50例HIV/AIDS病例纳入分析,其中HIV感染者210例(占60.00%)、AIDS患者140例(占40.00%)。接受抗病毒治疗300例(85.71%)。截至观察终点,存活265例,死亡85例,确诊阳性后第1、3、5、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04%、70.84%、64.04%、57.7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婚有配偶(HR=0.478,95%CI:0.268~0.850,P<0.05)、初中学历(HR=0.344,95%CI:0.161~0.733,P<0.05)、已接受抗病毒治疗(HR=0.142,95%CI:0.066~0.308,P<0.0...  相似文献   

8.
陈亮  张明雅  严延生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2):1605-1608
目的 探讨福建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发现的儿童HIV/AIDS病例,收集病例的全死因死亡信息,计算儿童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结果 福建省2003-2015年累计发现儿童HIV/AIDS病例67例,感染途径均为母婴传播。报告死亡病例17例,全死因死亡率7.34/100人年。儿童HIV/AIDS病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02月(95%CI=84~120),第1、2、3、4、5和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80%、80%、77%、71%和56%。儿童AIDS病人死亡风险是儿童HIV感染者的8.089(95%CI=1.826~35.841)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的13.330(95%CI=3.749~47.396)倍。结论 福建省新发现的儿童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缓慢上升,应进一步加强产妇孕产期HIV抗体工作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京市江北新区1999—202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获取江北新区HIV/AIDS相关信息;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南京市江北新区1999—2021年共报告682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率为2.30/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5.51(95%CI:14.46~16.56)年,第1、5、10、15、2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47%、90.80%、76.98%、73.18%、48.78%。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50岁年龄组比较,<30岁年龄组(HR=0.18,95%CI:0.04~0.89)和30~49岁年龄组(HR=0.54,95%CI:0.31~0.92)的HIV/AIDS死亡风险较低;与首次CD4计数<200/μl组相比,200~349/μl组(HR=0.34,95%CI:0.15~0.8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50岁及以上HIV/AIDS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成都市2010-2018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治疗后20个月内累计生存率从0.97下降到0.91,截至观察终点时间9年累计生存率为0.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死亡危险是男性的0.689倍;70岁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50~岁的4.037倍;未婚和离异丧偶发生死亡危险是已婚的1.909倍和1.269倍;大专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文盲的0.403倍;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500个/mm3发生死亡危险是 < 100个/mm3的0.318倍。 结论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是影响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的因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云南省245例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特点,为预防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5例AIDS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5例AIDS死亡患者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129例(52.65%),86例行HIV RNA检测,病毒载量为(3.90±0.75)lg拷贝/ml;74例(30.20%)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平均生存时间为(1106.0±72.5)d;171例(69.80%)未行HAART,平均生存时间为(710.0±25.5)d,行HAART组生存时间长于未行HAA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38,P=0.002)。245例AIDS患者中183例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Is)。死于HIV相关性原因192例(78.36%),死于非HIV相关原因53例(21.64%)。在行HAART组与未行HAART组中死于HIV相关原因患者分别为70.27%、81.8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HIV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性休克在行HAART组与未行HAART组中的占比分别为24.31%、41.52%,未行HAART组死于感染性休克发生率高于行HAA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10)。结论 AIDS死亡患者普遍合并OIs,且确诊时间晚、HAART率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病毒载量高。OIs仍然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有效的HAART可以延长AIDS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因素,为降低病死率探索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34例AIDS相关淋巴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34例死亡病例表现为:高LDH水平,合并EBV感染率高,骨髓侵犯易见,常伴有分子生物学指标异常。导致其死亡的原因依次为:难治(70.6%)、感染(17.7%)、自杀(5.9%)、复发(2.9%)、第二肿瘤(2.9%)。结论 难治/复发是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减少该类患者死亡除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应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心理社会肿瘤学工作者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才能切实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理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按录入日期选择2012年前现住址为大理州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大理州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1857例,其人群分布如下:男84.2%、汉族66.0%、白族19.7%、已婚有配偶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9%、农民54.1%、家务及待业25.4%.25-44岁年龄段75.0%;平均死亡年龄(40.1±11.9)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自杀而死亡的比例分别是57.4%、20.8%、15.9%和1.6%,还有4.3%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HIV确认阳性后存活时间中位数是1.9年,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39.1%。[结论]大理州近几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数逐年增加,AIDS是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病例发现晚,应继续扩大HIV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台州市1998-2022年HIV/AIDS的死亡情况和死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台州市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以1998-2022年现住址为台州市的5 126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用SAS 9.4软件进行秩和检验、χ2检验及趋势分析。结果 1998-2022年HIV/AIDS死亡796例,病死率为15.53%(796/5 126),病例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占52.26%(416/796)。年初尚存活病例在年内死亡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60,P<0.001)。在死因构成上,艾滋病140例(17.59%)、恶性肿瘤237例(29.77%)、心血管病99例(12.44%)、伤害58例(7.29%)、其他160例(20.10%)和不详102例(12.81%)。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其他死因的死亡病例构成比随时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92,P=0.028;趋势χ2=2.81,P=0.003;趋势χ2=2.07,P=0.020)。在HIV/AIDS不同死因中,确证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因为心血管病者死亡年龄最大,死因为艾滋病的死亡距确证间隔时间最短且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死因不详者的确证至抗病毒治疗的时间间隔最长(均P<0.05)。结论 1998-2022年台州市HIV/AIDS的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构成比较高,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要进一步加强HIV/AIDS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89-2021年云南省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使用寿命表描述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 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累计报告174 510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密度为4.23/100人年, 中位生存时间为20.00(95%CI:19.52~20.48)年, 1、10、20和3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0.75%、67.50%、47.93%和3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0~岁和15~岁的死亡风险是≥50岁的0.44(95%CI:0.34~0.56)倍和0.51(95%CI:0.50~0.52)倍;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为200~、350~和≥501个/μl的死亡风险分别是CD4计数为0~199个/μl的0.52(95%CI:0.50~0.53)倍、0.41(95%CI:0.40~0.42)倍和0.35(95%CI:0.34~0.36)倍;未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是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990-2018年云南省大理州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1990-2018年现住址为大理州的10895 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应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研究对象的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对象的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95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3337例,中位生存时间15.58年(95%CI:14.83~16.5)。研究对象1、5、10、15、20年的累积生存率,抗病毒治疗组均高于未治疗组。根据不同防治措施分成1990-2004年、2005-2010年2011-2018年3个时期。相较于第一个时期,后两个时期5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均有所升高而死亡风险均下降。Cox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病程阶段是艾滋病、首次CD4水平低是研究对象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能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并以年龄<50岁艾滋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年龄≥50岁和<50岁两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2 643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58.49±7.1)岁,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7 725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34.43±8.68)岁。两组艾滋病患者主要以男性、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初中及以下文化、基线CD4值在0~200个/μl之间、WHO临床分期为Ⅰ期、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他夫定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为主;寿命表法显示年龄≥50岁组老年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2.06%下降到第10年的53.63%,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7.48%下降到第10年的94.2%。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50岁组的死亡风险高于<50岁组(χ2=209.7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率低,应结合本省特点,根据老年人群的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措施,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2015—2020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趋势和总体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晚发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 月6年现住址为保山市且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对晚发现比例趋势水平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保山市2015—2020年共报告现住址感染者/病人2 111例,平均年龄为(42.05±13.75)岁,其中87.7%为汉族,87.0%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2%为已婚,79.8%为农民,异性性传播比例最高,为89.1%。6年总的晚发现病例746例,晚发现比例35.3%,晚发现比例未呈现下降趋势(t=-0.300,P=0.803)。44.9%晚发现为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不同样本来源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73,95%CI:1.122~1.680),相对于20岁以下年龄组,年龄为30~39岁(OR=3.043,95%CI:1.247~7.426),40~49岁(OR=4.606,95%CI:1.897~11.186),50岁以上(OR=4.596,95%CI:1.892~11.167),相对于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OR=1.952,95%CI:1.011~3.767),母婴传播(OR=7.163,95%CI:2.147~23.901),相对于婚前检查人群,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OR=2.884,95%CI:1.468~5.668)是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保山市晚发现比例依然较高,且无下降趋势,应根据晚发现的人群特点,制定精准的扩大检测策略,持续强化早检测各项措施的落实,巩固“3个90%”艾滋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了解泸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异性传播的具体来源。 方法 招募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调查其诊断HIV之前高危性行为信息和方式,分析其感染HIV最可能的时间和地点。 结果 对300名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感染者的调查表明,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34,P<0.001),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90.8%),另外固定性伴性行为占5.1%,临时异性性行为4.1%;而女性中以固定性伴性行为为主(71.9%),商业异性性行为占17.1%,临时异性性行为11.0%。自述经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调查对象中,25.9%的人自述曾在2个以上地市发生过商业性行为,25.0%在2个及以上的省份发生过商业性行为;64.3%的调查对象自我判断在泸州市感染,而认为自己是在户籍地以外的其他省份感染HIV的调查对象占29.3%。 结论 泸州市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情况较为复杂,亟需系统而全面地在全人群和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