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手段透明监管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某医院46 873例住院患者设为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的45 217例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干预组对每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检出MDRO菌株的患者实施透明监管,借助信息化手段透明公开MDRO感染率、检出率,手卫生及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ATP检测合格率,MDRO核心防控措施落实率,比较透明监管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信息化透明监管干预后,MDRO感染率由0.96%降至0.51%(P<0.001),MDRO检出率由56.04%降至40.79%(P<0.001),手卫生依从率由53.31%提高至70.25%(P<0.001);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合格率由51.89%提高至91.76%(P<0.001);干预后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菌送检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1),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借助基于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及时预警MDRO感染病例,加强透明监管MDRO核心防控措施落实及使用信息化平台促进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过程控制,可以有效降低MDRO医院交叉感染,从而减少MDRO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5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为不同专业的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9个不同专业的ICU住院患者检出的MDRO资料,分析不同专业ICU MDRO检出率、发现率、感染部位以及细菌耐药率。结果 2016-2020年不同专业ICU共监测住院患者30 030例,检出MDRO 2 744株,其中医院感染1 235株。5年间不同种类的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有年度升高趋势。5年间MDRO感染发现率为3.86%,发现例次率为4.11%;不同专业间ICU不同年度和持续5年的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ICU不同年度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78例次)、血液(240例次)、泌尿道(170例次)。综合ICU、心外ICU、神外ICU、急诊ICU检出的CRAB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度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以及C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ICU的MDRO感染特征指导感染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前(2017年1-12月)与干预后(2018年1-12月)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同期住院患者数分别为106 558、111 904例,分别发生医院感染1 803、1 52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69%下降至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0,P<0.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管理在儿童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省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MDRO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干预前采用常规MDRO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MDT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儿各项防控措施依从率、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MDRO感染科室分布及感染构成比。结果 实施MDT管理后,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病历夹及患者一览表贴接触隔离标识、床头悬挂隔离标识、床旁速干手消毒剂配置、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可复用医疗器械专用、医务人员知晓MDRO患儿、消毒剂正确配置、转科通知相关部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的依从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总检出率由22.09%下降至16.5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分别由19.25%、10.38%、27.42%、36.39%、15.37%下降至15.29%、6.01%、23.64%、21.99%、1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MDT管理前后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实施MDT管理前后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0.19%下降至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结论 实施MDT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率,有效减少儿童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病区环境中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某口腔专科医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MDRO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的12例未感染MDRO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周围环境物品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和培养,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4例MDRO感染者中,13例患者周围环境中检出相应的MDRO,总体MDRO检出率为29.55%(13/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环境各物体表面均有检出,检出率为45.45%(5/1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为66.67%(2/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6.67%(6/9)。MRSA感染患者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72.73%、54.54%,其陪护人员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36.36%、18.18%。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物品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医院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物品表面MDRO检出率高于非MDRO感染者,应加强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的监控、清洁和消毒,预防MDRO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在防控ICU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宁波市第二医院ICU收治的6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1年5收治的1 576例患者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MDRO感染防控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EBSCPM包括ICU病房分区、环境MDRO监测、使用2%洗必泰湿巾清洁皮肤、使用过氧化氢喷雾剂消毒病房、手部卫生严格检查、MDRO监测“临界”标记以及电子显示感染控制信息;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医院感染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及环境MDRO检出率。结果 干预组MDRO感染率、医院感染率和环境MDRO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接触隔离措施落实率、实施接触隔离时间、手卫生依从性和准确性均提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与ICU患者较低的医院感染和MDRO感染率相关(医院感染:OR=0.44,95%CI:0.35~0.55,P<0.001;MDRO感染:OR=0.35,95%CI:0.27~0.44,P<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与控制中的成效。方法2013年,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多学科协作,规范MDRO管理的各个环节;比较2012年和2013年(精细化管理前后)MDRO医院感染情况。结果2013年MDRO医院感染所占比率为36.65%(70/191),低于2012年的48.44%(62/128);2013年医院感染报告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80.00%、70.16%、75.86%,高于2012年的32.25%、28.13%、4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增强医护人员MDRO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22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336名放射诊断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8.85%,高于放射诊断工作人员(P<0.05);不同性别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会造成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增高,应加强介入放射人员眼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周围物品与医务人员污染对ICU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为降低ICU MDRO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5-9月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及其鼻腔、手部、咽部MDRO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干预,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患者周围物品、医护人员工作衣、鼻腔、手部及咽部MDRO总检出率为3.71%,其中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医护人员鼻腔、手部及咽部的MDRO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衣MDRO检出率仅次于患者周围物品MDRO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送检标本MDRO总检出率呈逐月下降趋势;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患者周围物品及医护人员工作衣污染MDRO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尤其要认真做好ICU患者周围物品中床单和被套及医护人员工作衣的妥善处置等细节管理工作,提高感染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行业体检胸部X射线透视阳性结果,了解平顶山市食品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X射线透视辐射防护情况,为X射线透视在行业体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平顶山市从业人员X射线胸部透视阳性结果,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体检72 020人,阳性人数1 456例,阳性率为2.02%,其中检出活动性肺结核78例,阳性率为0.11%(78/72 020)。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8,P=0.920),不同性别(χ2=12.268,P<0.001)、年龄(χ2=346.204,P<0.001)和文化程度(χ2=14.629,P<0.001)之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60岁年龄组、初中文化程度人群阳性率较高。结论 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有效遏制肺结核通过从业人员传播的途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6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抽取86所幼儿园共15 008名幼儿,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5%,由高到低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多动,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χ2=18.000),而男童多动(χ2=63.499)、亲社会行为问题(χ2=131.533)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小(χ2=45.990)、出生时有高危因素(χ2=19.165)、非深户(χ2=182.178)、出生地在深圳市外(χ2=28.470,)、父母亲年龄小(χ2=74.737,56.082)、父母亲学历低(χ2=247.481,243.298)、家庭结构复杂(χ2=43.567)、接触二手烟(χ2=103.434)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535)、在深圳时间短(OR=1.729)、父母亲学历低(OR=1.492,2.318)、接触二手烟(OR=1.293)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因素,核心家庭类型是保护因素(OR=0.564)。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受到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方法 通过培训、填写调查表、督导检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14个地州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 268家,放射工作人员5 240人,个人剂量监测率为72.18%,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5.71%。91家监测点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为1 987人,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4.82%,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9.33%,不同级别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5;χ2=46.531,P<0.05);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174,P>0.05);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1,P<0.05)。结论 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总体状况良好,但地区差异明显,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IgM和IgG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7日—3月5日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法检测COVID-19确诊住院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统计分析不同病程(<7 d、7~14 d、>14 d)、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18岁、18~岁、41~岁、>6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健康体检中彩色高频超声用于诊断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以150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甲状腺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均为单一甲状腺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102例、恶性48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微钙化用于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最高,为98.1%(χ2 = 45.67,P = 0.001),其次为甲状腺结节纵横比 > 1(92.1%;χ2 = 34.06,P = 0.001)、中央型血流(82.0%;χ2 = 13.29,P = 0.001)、不规则晕环(76.0%;χ2 = 6.15,P = 0.008)和低回声(70.3%;χ2 = 10.63,P = 0.001)。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96.0%(χ2 = 41.830,P < 0.001)。结论 彩色高频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较高,微钙化和甲状腺结节纵横比 > 1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参考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Dreyfus健康基金会项目的方法,首先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的手卫生监测结果并确立问题,制定预期目标。2016年12月—2017年9月,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分阶段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采用明查法和盲查法调查医护人员培训前后手卫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1.51%,培训后手卫生依从率盲查为45.21%,明查为80.79%;三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6,P0.001)。培训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69.26%,培训后手卫生正确率盲查为79.20%,明查为84.41%;三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2,P0.001)。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洗手皂液与速干手消毒剂日平均消耗量培训前为5.06 mL/床日,培训后为10.06 mL/床日。结论通过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可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性。采用明查与盲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有效摒除人为趋从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抗病毒治疗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与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治疗失败后HIV/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突变差异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经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半年以上且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为耐药的患者信息,通过单因素检验确定与AZT或TDF耐药相关变量,再通过多重对应分析获得变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 使用含AZT或TDF治疗方案患者576例,常见的耐药突变有M184V/I、D67N、K70R/E/Q、K65R及T69N,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含此两种药物方案治疗情况下患者年龄(χ2=3.503,P=0.320)及感染途径(χ2=3.122,P=0.210)无相关性,突变位点(χ2=104.438,P=0.000)、病毒载量(χ2=17.284,P=0.000)、CD4+T淋巴细胞(χ2=33.338,P=0.000)、性别(χ2=8.904,P=0.003)及治疗时长(χ2=40.081,P=0.000)相关;感染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突变方式为AZT与患者治疗时长大于2年(>25月)、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有关,TDF治疗方案则与患者在治疗时长为2年(0~24月)、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以及K65R表现出聚集性。 结论 多重对应分析极其适用于HIV耐药人口学及突变的研究;M184V/I与D67N及K70R/E/Q出现相关性,与含TDF方案相比,NRTIs常见突变多以含AZT方案引起,T69N与AZT耐药出现低病毒载量有关,长期使用含AZT方案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因型耐药,含TDF治疗方案中早期应积极监测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卵巢囊肿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以2018—2021年接受诊疗的临床疑似或可触及的子宫附件肿块患者,且接受灰阶超声图像、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为研究对象。计算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PI最低值 < 1.0或RI最低值 < 0.4定义该卵巢囊肿为恶性。以FNAC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灰阶超声图像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80例卵巢囊肿患者中,经FNAC确诊卵巢恶性病变81例、卵巢良性病变9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75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卵巢囊肿出现血流信号(92.59%)、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卵巢囊肿出现血流信号(4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29,P < 0.01)。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75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中,75例患者PI值均 < 1.0,24例患者RI值< 0.4;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中,15例患者PI值 < 1.0,未见RI值 < 0.4的患者;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PI值 < 1.0和RI值 < 0.4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68,P < 0.01;χ2 = 16.91,P < 0.01)。灰阶超声图像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51.85%、75.76%、63.64%和65.79%,灰阶超声图像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81.48%、93.94%、91.67%和8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00、12.73、15.90、12.44,P 均 < 0.01)。结论 灰阶超声图像具有诊断卵巢囊肿的价值,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灰阶超声图像可提高卵巢囊肿良恶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选取295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7),家庭干预组(n=100)和社区干预组(n=98)。由专业人员借助早期教育测评系统(E-LAP)和教育测评诊断系统(LAP-D)两种测评工具分别对干预前后婴幼儿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测评发育月龄≥实际月龄的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婴幼儿接受家庭干预前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测评发育月龄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1,27.604,30.083,12.562,13.657,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5.227,P<0.05);对照组在大运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P<0.05)。调整婴幼儿年龄、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文化程度后的广义估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家庭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方面,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动作=1.859,OR精细=2.942,OR认知=1.813,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运动=1.751,P<0.05);不同干预方案在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尤其是家庭干预能有效提升早期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