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复合人工骨材料+双层CGF膜应用于磨牙位点保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行磨牙拔除术并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牙拔除术和CGF复合人工骨材料+双层CGF膜位点保存术;对照组采用微创牙拔除术和人工骨材料+胶原膜位点保存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拍摄根尖片和锥形束CT(CBCT),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1)应用根尖片测量发现,研究组近中牙槽骨高度降低量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1,P < 0.05);而两组远中牙槽骨高度降低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9,P > 0.05)。(2)应用CBCT测量发现,研究组颊舌向牙槽骨宽度减少量[(1.68 ± 0.40)mm]小于对照组[(2.32 ± 0.8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4,P < 0.05);研究组近中颊侧和中央舌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3.02,均P < 0.05);其他位点牙槽骨高度降低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将CGF复合人工骨材料+双层CGF膜应用于磨牙位点保存术,能有效减少牙槽骨的吸收,为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膜和Bio-Oss®Collagen分别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于后牙区拔牙位点保存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需拔除后牙并行位点保存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CGF组和Collagen组,每组12例。所有患者拔牙后均填入Bio-Oss®骨粉,CGF组使用CGF膜覆盖拔牙创,Collagen组使用Bio-Oss®Collagen覆盖拔牙创。术后1周拆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测量拔牙位点牙槽骨骨量及软组织厚度。结果    术后1周,CGF组创口均愈合良好,Collagen组中有1例愈合不良,1/3骨粉流失。与术后即刻测量结果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均发生一定程度骨吸收,CGF组垂直向骨吸收(0.98 ± 1.53)mm,显著低于Collagen组[(2.78 ± 1.60)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17,P < 0.05);CGF组水平向骨吸收(1.83 ± 1.11)mm,与Collagen组[(1.81 ± 1.28)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 = -0.041,P >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CGF组垂直骨高度增加(5.15 ± 2.69)mm,Collagen组垂直骨高度增加(6.16 ± 2.91)mm,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 = -0.883,P > 0.05)。两组颊、腭侧软组织厚度均有所减小;但两组软组织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本研究的2种材料在后牙区拔牙位点保存术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覆盖于Bio-Oss®骨粉均可促进创口愈合,延缓牙槽骨吸收,对维持拔牙位点牙槽骨高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利于后期种植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观察阻生齿拔除术同期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粉混合物联合可吸收膜覆盖,对相邻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挑选24例25~45岁,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或水平阻生患者,研究组接受拔除术同期植骨术,对照组仅接受阻生齿拔除术。术后6月后询问患者主观感觉,牙周探诊检查探诊深度;全景片观察牙槽骨密度;CBCT观察相邻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月,研究组感觉不适者1例,无明显异常者11例,对照组患者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9例,无明显异常者3例。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深度探诊结果为实验组(2.92±0.90)mm,对照组(3.00±1.35)mm,P值为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检查结果显示远中牙槽骨骨密度,研究组为129.42±7.81,对照组为121.82±9.44,P值为0.04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CT结果示研究组牙槽骨高度增加(4.07±0.91)mm,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增加(2.38±1.09)mm,P<0.01。结论:阻生齿拔除同期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粉混合物,并用可吸收膜覆盖,能有效减轻低位阻生齿拔除后牙槽骨的吸收,并促进远中硬组织的形成,增加临床附着,减少术后第二磨牙远中根面暴露引起的牙周疾病,有助于患牙相邻磨牙牙周组织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GF联合Bio-Oss骨粉在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口腔科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30例单颗后牙需拔除后同期行位点保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填充CGF+Bio-Oss骨粉混合物(15例);对照组填充单一Bio-Oss骨粉(15例),两组创面均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通过CBCT测量比较两组间牙槽嵴骨高度、宽度的变化,通过软组织创面愈合率、术后疼痛以及新骨外形轮廓的评分进一步对位点保存效果的评价。结果:(1)CBCT测量结果显示,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均发生吸收,实验组牙槽骨高度吸收量(1.60±0.88)mm小于对照组(2.75±1.85)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周实验组创面Ⅰ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 h、3 d、7 d实验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和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graft,FGG)分别与Bio-Oss Collagen联合应用于上颌磨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30例,拔牙后填入Bio-Oss Collagen,随机分为两组,A组覆盖CGF封闭创口,B组使用FGG封闭创口,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半年后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拍摄CBCT测量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结果 术后1周和2周时,B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减少了(0.79±0.16)mm和(0.35±0.18)mm(P<0.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变化差值、颊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差值和上颌窦底高度变化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上颌磨牙拔除后,植入Bio-OssCollagen联合CGF或FGG行拔牙位点保存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两者术后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没有显著差异,B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和颊侧角化龈减少量优于A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及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因罹患重度牙周炎而需拔除上颌磨牙患者8例,设其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上颌磨牙牙槽骨轻度吸收患者8例,设其为对照组。应用CBCT测量两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最大厚度(maximum membrane thickness,maxMT)及磨牙最小剩余牙槽骨高度(minimum residual ridge height,minRRH)。试验组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测量拔除患牙对应的上颌窦黏膜maxMT。结果 试验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4.06 ± 1.80)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为87.5%,磨牙minRRH为(1.09 ± 0.68)mm;对照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1.42 ± 0.38)mm,无上颌窦黏膜增厚,磨牙minRRH为(8.50 ± 1.72)mm,两组间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牙拔除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黏膜maxMT为(1.55 ± 0.63)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降到12.5%,拔牙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颌磨牙区重度牙周炎患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易发生黏膜增厚,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增厚的黏膜大多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 纳入29名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症的前牙,实验处理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通过CBCT测量结果对比,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实验处理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 0.94mm和18.61 ± 1.10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 ± 0.32mm和4.79 ± 0.37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对照组(9.26 ± 0.40 mm)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口腔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后引导骨组织再生(GBR)位点保存术中的效果。 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拔牙后GBR位点保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微创拔牙后均植入Bio-Oss骨替代材料,观察组表面覆盖PRF膜,对照组表面覆盖口腔胶原膜(海奥),对两组创面愈合率、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美学评分进行观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创面愈合率为(77.1 ± 6.1)%,与同期对照组(65.8 ± 3.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188,P<0.001);观察组术后4周创面愈合率为(98.8 ± 12.5)%,与同期对照组(78.7 ± 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84,P<0.001)。拔牙前,两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22,P = 0.982);拔牙后1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为(15.1 ± 1.9)mm,与同期对照组(14.2 ± 1.8)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091,P = 0.039);拔牙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为(14.2 ± 1.8)mm,与同期对照组(14.0 ± 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08,P = 0.010)。拔牙前,两组牙槽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950);拔牙后1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宽度为(7.1 ± 0.6)mm,与同期对照组(6.8 ± 0.7)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19);拔牙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宽度为(6.9 ± 0.4)mm,与同期对照组(6.4 ± 0.5)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748,P<0.001)。修复后即刻,两组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42,P = 0.887);修复后3个月,观察组PES评分为(12.4 ± 4.0)分,与同期对照组(10.5 ± 2.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44,P = 0.009);修复后6个月,两组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17,P = 0.538)。修复后即刻,两组W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61,P = 0.794);修复后3个月,观察组WES评分为(9.1 ± 1.0)分,与同期对照组(8.1 ± 0.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176,P<0.001);修复后6个月,两组W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18,P = 0.191)。 结论PRF用于拔牙后GBR位点保存术中的效果优于口腔胶原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也能保持牙槽骨宽度与高度,取得满意的短期美学效果,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后牙位点保存中运用游离龈组织(free gingival graft, FGG)或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膜处理拔牙创的疗效。方法:选取有单颗后牙拔除后拟行位点保存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至FGG组和CGF组,每组18例。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后FGG组采用Bio-Oss骨粉+海奥生物膜+FGG;CGF组采用Bio-Oss骨粉+海奥生物膜+CGF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FGG组和CG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在角化龈宽度、牙槽骨垂直高度及水平宽度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F组在术后3 d及术后1周的术后疼痛显著小于FGG组(P<0.05)。结论:运用FGG和CGF膜处理拔牙创可以取得相似的牙槽窝软、硬组织轮廓维持效果,且CGF膜的运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是良好的拔牙创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10.
徐丹  姚淳  顾敏 《上海口腔医学》2020,29(4):414-147
目的:研究Bio-Oss 骨粉+胶原膜(海奥)和骨胶原在位点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牙26颗,随机分为 2 组。骨粉组13例,于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表面覆盖胶原膜(海奥);骨胶原组13例,于拔牙窝内仅植入Bio-Oss 骨胶原。3个月后复查,观察2组患牙牙槽窝愈合情况,于位点保存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进行锥形束 CT(CBCT)检查 ,测量牙槽骨垂直向高度与水平颊舌向厚度、CBCT灰度值的变化,临床观察新骨外形轮廓的改变,评价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采用 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2组在新骨外形轮廓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2组牙槽骨高度、厚度均减低,灰度值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但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2种材料用于位点保存时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使用骨胶原的位点保存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比较3种比例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将30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调整CGF凝胶碎片的质量使CGF:Bio-Oss骨粉=1:1、1:2、2:1,分别对应A、B、C组。并拟合CBCT模型测量分析,种植术中取骨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C组颊侧垂直骨高度的增量(1.97±0.75 mm)均大于其余组,且与B组(0.92±1.01 mm)有统计学差异;C组牙槽骨体积的增量(339.77±101.94 mm3),与另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组织学图像显示大量新生骨和分布均匀的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骨成熟度高。结论:CGF与Bio-Oss骨粉以2:1的比例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成骨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术区骨三维模型的体积变化,比较浓缩生长因子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病行位点保存治疗的31个拔牙位点随机分为CGF组、PRF组与空白对照组,利用三维重建获取各组术后当日与术后6个月术区的骨三维模型,通过测量体积对各组术区骨三维模型的体积变化进行比较,以此探究CGF与PRF在位点保存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各组术区骨体积均小于术后当日,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的体积变化量大于CGF组与PRF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PRF组的体积变化量大于CGF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F和PRF的应用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位点保存效果具有一定的维持作用,能够减少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预估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发生远中骨组织缺损的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3组。在中、高风险组中再根据是否在术中行同期植骨,分为植骨组与不植骨组,术后1、6个月进行复查,剔除术后感染及失访病例后,植骨组(A组)共计36例,不植骨组(B组)共计45例。术后复查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曲面体层片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变化。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中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0例,不植骨组中为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2.93±0.34)mm,不植骨组为(2.95±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3.31±1.02)mm,不植骨组为(3.10±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49)。高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4例,不植骨组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3.08±0.37)mm,不植骨组为(3.24±0.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5.21±1.79)mm,不植骨组为(2.99±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对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组织缺损进行风险分型,有助于判断术中是否需要植骨。在牙槽骨缺损较多的情况下(高风险型),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促进作用更显著,并且能够减少第二磨牙因远中牙根暴露所致的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膜修复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62例,依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种植修复,对照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覆盖于骨缺损区,实验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与CGF膜覆盖于骨缺损区。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种植成功率,比较2组牙槽嵴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ES)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2组术前牙槽嵴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牙槽嵴提升高度、骨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2个月(P<0.05),术后6个月牙槽骨骨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P<0.05),且实验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成型钛网联合CGF膜用于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疗效确切,可提升种植修复的美容效果,改善术后骨代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拔牙窝内植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ogen,PRF)混合Bio⁃Oss®骨粉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患者36例,36个拔牙位点,分成两组:PRF混合Bio⁃Oss®骨粉组(试验组)和单独使用Bio⁃Oss®骨粉组(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拍摄CBCT测量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术后1周临床评估早期软组织愈合和疼痛感觉情况。结果试验组骨高度变化(⁃1.48±0.40)mm和对照组(⁃1.49±0.2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骨宽度变化(⁃1.09±0.42)mm和对照组宽度变化(⁃1.35±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P=0.01)。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2.39±1.20,对照组3.39±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软组织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槽嵴保存术中利用PRF混合Bio⁃Oss®骨粉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和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SD大鼠拔牙窝模型研究硅磷酸钙(CPS)骨粉的体内成骨性能。方法    选择45只6周龄SD大鼠,全麻下拔除右侧上颌2颗磨牙后按照拔牙窝充填材料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CPS组:拔牙后于拔牙窝内放入CPS骨粉,用Bio-Gide膜覆盖拔牙窝并缝合;Bio-Oss组:拔牙后于拔牙窝内放入Bio-Oss骨粉,用Bio-Gide膜覆盖拔牙窝并缝合;对照组:拔牙后不放置充填材料,直接用Bio-Gide膜覆盖拔牙窝并缝合。于术后2、4、8周分别处死每组大鼠5只并取材上颌骨,采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方法测量并评价拔牙窝牙槽骨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样本在术后2、4、8周这3个时间点的拔牙位点骨体积分数、骨密度及骨小梁厚度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大。术后4周时,Bio-Oss组拔牙位点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大于CPS组和对照组(P < 0.05)。术后8周时,CPS组的拔牙位点骨体积分数、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略高于Bio-Oss组和对照组, CPS组的骨小梁厚度介于Bio-Oss组和对照组之间,但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8周CPS组和Bio-Oss组仅可见少量的未降解材料,周围有较多新骨形成,骨质较致密。结论    CPS在体内具有良好的促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可有效减少拔牙后牙槽骨萎缩,具有作为位点保存充填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种植科门诊采用微创技术拔除磨牙的患者45例,试验组20例,拔牙窝内植入珊瑚骨粉,组织补片覆盖表面关闭拔牙窝;对照组25例,拔牙后常规处理。1、3、6个月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拔牙前及拔牙6个月后进行口内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并拍摄X线牙片,分别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使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两组拔牙前至6个月期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变化的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观察除有一例组织补片脱落外,试验组其他拔牙窝均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牙龈色、形、质与邻牙协调;而对照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显著缩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改变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相比,二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有效保存了进行种植牙修复所必需的骨量,是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术的合适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中选择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其全口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水平(AL)。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入选对象进行扫描,并应用其自带的NNT软件测量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PD和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的平均牙槽骨缺损程度较非吸烟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相同牙位的各个位点牙槽骨缺损都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最轻的部位位于尖牙区,缺损程度最重的部位位于磨牙区(P < 0.05)。吸烟组中相同牙位的不同位点之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缺损程度最重的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除下颌磨牙区远中位点和下颌切牙区颊舌侧位点外,上颌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较下颌相应牙位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吸烟组中不同牙位相同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自磨牙区向尖牙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颌切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上颌切牙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槽骨缺损重。吸烟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存在牙位和位点特异性表现,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CBCT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牙槽骨缺损的形式,会对牙周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截根术与截根术结合引导性骨再生术5年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冠修复后根裂磨牙16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实验组(10例)截根术结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对照组(6例)单纯截根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主观感觉的变化,及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松动度、X线片牙槽骨高度等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随访5年。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患者咀嚼力显著增加,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松动度、X线片牙槽骨高度等明显改善,牙槽骨高度增加(7.26±0.47)和附着获得(6.85±2.05)明显;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牙槽骨高度仍有所降低(-2.91±0.42),出血指数无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年后仍维持不变。结论截根术结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根裂牙可获得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拔牙位点保存对不同类型骨缺损患者骨增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种植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2组再分别按照拔牙窝骨缺损类型分为一壁组(术后牙槽窝剩余1个壁)、二壁组(剩余2个壁)、三壁组(剩余3个壁)、四壁组(剩余4个壁)4个亚组,记录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感染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做锥形束CT(CBCT)检查,检测各组牙槽骨骨高度、骨宽度、骨宽度恢复率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后24 h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和骨感染情况。2组术前牙槽嵴颊侧骨高度(buccal volume,BV)、舌侧骨高度(lingual volume,LV)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BV、LV均增加,其中,一、二壁亚组增量高于三、四壁亚组,对照组BV、LV均降低,其亚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各亚组骨宽度均增加,对照组骨宽度均减少,实验组骨宽度增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中一、二壁亚组骨宽度增量高于三壁亚组,对照组一、二壁亚组骨宽度减少量较三、四壁亚组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骨宽度平均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一、二壁亚组术后平均骨宽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三、四壁亚组骨宽度恢复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相比,根长70%处骨宽度变化小于根长50%和根长30%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后进行拔牙位点保存较常规拔牙有助于缓解牙槽骨骨吸收和保持骨量,且骨缺损越小,骨量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