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近视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共67例134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中度近视SMILE组15例30眼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16例32眼(-3.00 D≤SE<-6.00 D);高度近视SMILE组18例36眼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18例36眼(6.00 D≤SE<-9.00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 、10 d、1个月、3个月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4组患者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计算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H和CRF改变量,并分别比较中度近视SMILE组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CH和CRF改变量的差异。结果 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H在术后3 d(P=0.030)和术后3个月(P=0.030)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RF在术后3 d(P=0.000)、10 d(P=0.008)、1个月(P=0.011)、3个月(P=0.001)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CH和△CRF在术后3 d、10 d、1个月、3个月时均小于高度近视FS-LASIK组(均为P=0.000)。结论 SMILE与FS-LASIK手术都会引起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降低,但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后早中期角膜各区 域上皮下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 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 例( 110 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 组22 例( 44 眼)、 FS-LASIK组18 例( 36 眼)、 LASEK组15 例( 30 眼)。各组于术后1、 3、 6 个月行激光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各区域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对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间的神经纤维各 参数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行SMILE术后早期不同区 域的角膜神经密度、分支密度、长度及宽度较FS-LASIK和LASEK术后更佳,修复速度也更快,较 早达到术前水平。而FS-LASIK术后包括角膜瓣在内的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居于SMILE和 LASEK之间, LASEK术后早期特别是中央区白色瘢痕样混浊明显,且不同区域的角膜修复速度最慢、 质量最差。术后1 个月, 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中央的角膜神经密度( CNFD)、神经纤维长度 ( CNFL)、神经分叉节点密度( CTBD)明显优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MILE 组的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 CNBD)明显优于FS-LASIK组和LASEK组( HSD=4.367, P=0.005; HSD=4.237, P=0.008)。术后3 个月, SMILE组中央CNFD、 CNBD、 CNFL明显优于FS-LASIK和 LASEK组(均P<0.05); LASEK组神经纤维宽度(CNFW)明显优于SMILE和FS-LASIK组(HSD=3.457, P=0.003; HSD=3.668, P=0.004)。术后6 个月, SMILE组中央CNFD、 CNBD以及CNFL均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P<0.05)。 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早中期, SMILE各区域的 神经修复情况较FS-LASIK和LASEK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回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SMILE手术403例(799只眼)中出现屈光回退的9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均以T-PRK进行二次矫正(增效手术),于术后1周、1、3及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结果T-PRK术后1周裸眼视力均达到1.0,且术后仅1只眼出现0.5级haze,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T-PRK矫正SMILE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全眼高阶像差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 的变化,并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对全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3月 至2020年3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的屈光不正患者16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 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及全眼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HOA);使用Corvis-ST 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最大形变幅度(DA)。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 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对高阶像差变化量(角膜ΔHOA、全眼ΔHOA)及生物力学改变 量(ΔSP-A1、ΔDA)进行分析。结果:SMILE术后6个月,150例(295眼)(随访率为94%)角膜HOA 为(0.37±0.01)μm,全眼HOA为(0.24±0.01)μm,角膜HOA较术前增加15.63%,全眼HOA较术 前减少35.14%,角膜HOA、全眼HOA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2;t=10.04, P=0.001);SP-A1为(77.29±11.86)mmHg/mm,较术前下降29.6%,DA为(1.19±0.68)mm,较术 前增加10.4%,手术前、后SP-A1、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8、20.62,P<0.001)。ΔSP-A1、 ΔDA与全眼ΔHOA均呈正相关(r=0.19,P<0.001;r=0.17,P=0.002)。结论:SMILE术后6个月的全 眼HOA减小,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全眼HOA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 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 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 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 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 △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 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 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 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 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 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 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SMILE手术矫正近视患者46例(92眼)。方法 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1年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6A)。对手术前后各个时间点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并将术后1年的角膜内皮指标与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指标 CD、CV、6A。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周CD均下降(P=0.000、0.040),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CV(P均>0.05)、6A(P均>0.05)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细胞三个参数(CD、CV、6A)的改变之间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SMILE手术后1年内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状态偏差的原因,为Nomogram值的个性化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MILE且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的近视患者200例(400眼)。收集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SE)、术前平均角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6 个月患者的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参数Q值以及不规则指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激光中心行SMILE患者52例(96眼,SMILE组),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患者49例(96眼,SBK组),分别于术后10 d,1、3、6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表面6 mm范围的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指数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MILE组术中去除的角膜组织厚度明显大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17,P < 0.001)。2 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的Q值、曲率(Km)及最小曲率半径(R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ILE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变异指数(ISV)均高于SB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168、-2.030、-2.628,均P < 0.05)。SMIL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垂直不对称指数(IVA)、高度不对称指数(IHA)、高度轴偏心指数(IHD)、圆锥角膜指数(KI)值均高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SMILE组的中心圆锥角膜指数(CKI)值小于SBK组(t =6.715、5.003、2.810,均P < 0.01)。SMILE组、SBK组的Q值改变量均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呈负相关(r =-0.750,P < 0.001;r =-0.886,P < 0.001)。结论:与SBK术后相比,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化不大,但ISV、IVA、IHA、IHD及KI值增加。SMILE和SBK术后Q值的改变量均与术前SE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 性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描述性纵向研究。对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37例 高度近视SMILE术后患者67眼(等效球镜度为-10.75~-6.25 D)做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1 d、 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地 形图等检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手术前后数据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SMILE 术后6个月UCVA(LogMAR)为-0.1(-0.2,0),有效性指数0.83±0.20;BCVA(LogMAR)-0.2 (-0.2,-0.2),安全性指数1.03±0.16。术后1、3、6个月近视度数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屈光度为-0.25 (-0.50,0)D,回退量为-0.25(-0.50,0)D。术后UCVA(LogMAR)与年龄呈正相关,术后屈光 度、回退量均与年龄呈负相关。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为(0.030±0.006)mm,术后6个月为(0.046± 0.012)mm,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Diff值及ΔDiff值均与 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mPTA呈正相关。结论: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 测性和稳定性,但在术后6个月内仍有轻度屈光度回退,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术后3个月部分恢复,术中组织切削百分比较大者前移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2 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162 例(324 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78例(156眼)和FS-LASIK组84例(168眼)。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像差及切削中心偏移量。在术后1、6 个月时对2 组患者进行视觉质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简化后的视觉质量量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MILE组术后1 d的UCVA低于FS-LASIK组(t=4.555,P < 0.001),术后1、6 个月2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 SMILE组SE大于FS-LASIK组(t=-2.952,P=0.003),术后1、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3个月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均较术前增加(均P < 0.05),SMILE组术后3个月球差、三叶草差大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33,P < 0.001;t=2.586,P=0.010)。SMILE组术后3个月切削中心偏移量为(0.17 ± 0.09)mm,FS-LASIK组为(0.18 ± 0.1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个月相比,SMILE组术后6 个月光晕发生比例明显减轻(χ2=5.547,P=0.019),程度明显减轻(Z=-2.283,P=0.022),而FS-LASIK组各项症状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 个月2 组间各项症状发生眼数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S-LASIK手术相比,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慢,球差和三叶草差增加更多,偏中心切削和不良视觉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治中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及其与术后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46例(92眼),按照屈光度分为两组,其中中度近视组29例(58眼),高度近视组17例(3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应用傅立叶域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0~2 mm、角膜>2~5 mrn、角膜>5 ~6 mm的角膜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对比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患者角膜上皮厚度为(55.68 ±3.61)μm,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0~2 mm、角膜>2~5 mm、角膜>5 ~6 mm的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85±3.99) μm、(3.46±3.29) μm及(2.85±3.18) μm,三个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增厚较中度近视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6个月,两组角膜中央2 mm上皮厚度变化与术后屈光度变化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中度组:r=0.219,P=0.633;高度组:r=0.197,P=0.585).结论 SMILE术后角膜上皮发生重塑,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厚度的增厚,屈光度越高,增厚越显著,这种重塑效应未对术后屈光度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中央角膜切削误差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近视程度对切削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 年1-8 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SMILE的近视患者61 例(120 眼),将其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24眼,-0.50 D≤低度近视≤-3.00 D)、中度(54眼,-3.00 D <中度近视≤-6.00 D)以及高度(42眼,高度近视> -6.00 D)近视组。于术前、术后1 个月、3 个月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并计算切削误差及中央角膜切削偏差率,其中切削误差定义为中央角膜实际切削厚度(A-CCT)与预测切削厚度(P-CCT)的差值(△CCT),中央角膜切削偏差率定义为△CCT 与P-CCT的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 析。结果:各组患者中央角膜实际切削厚度均小于预测切削厚度;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各组间△C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47、35.100,均P < 0.001);各组间中央角膜切削偏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末次检查时,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CCT分别为(-8.9±5.0)μm、(-15.6±6.2)μm、(-21.4±5.9)μm,3 组A-CCT与P-C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67、18.50、23.65,P < 0.001)。术后切削误差与术前屈光度、切削直径呈正相关(r =0.649、0.384,均P < 0.001),与术前CCT呈负相关(r=-0.219,P=0.016)。结论:各近视组A-CCT均小于P-CCT;不同近视患者SMILE手术后中央角膜切削误差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各组间中央角膜切削偏差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mm、>2~5mm、>5~7mm、>7~9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01)。2组患者术后0~2mm、>2~5mm、>5~7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mm、>2~5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6;t=2.71,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P=0.430;t=0.13,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t=10.86;均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r=0.51,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r=-0.48、 r=-0.39;均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r0~2mm=-0.37,r>2~5mm=-0.32;均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t=5.04,t=-4.91;均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r=-0.59, r=-0.59,r=-0.59;均P<0.001)。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 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 mm微切口与3~5 mm切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对照研究。选取行SMILE手术的患者61例(61眼),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2 mm微切口SMILE术的26例(26眼)作为MILE组,行3~5 mm切口SMILE术的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波前像差值。术后6个月时,MILE组和对照组完成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和35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同一组内手术前后像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的像差值。结果在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tHOA)、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和球差(Z4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ILE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tHOA、Z3-1、Z31和Z4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后表面的Z3-1和Z4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的角膜前表面tHOA、Z3-1和Z31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3.509、-4.103、2.418,P<0.05;t6个月=2.248、-2.628、2.617,P<0.05),2组间角膜后表面的Z31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2.852,P<0.05),2组间整体角膜tHOA、Z3-1和Z31在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3.323、2.623,P<0.05)。结论不同切口大小对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不同项高阶像差的影响不同,术后6个月时切口大小对整体角膜的tHOA,Z3-1、Z31和Z40无影响,2 mm的微切口对角膜后表面像差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直径范围内角膜光密度的对比及变化情况,及其与术中切削深度、切削厚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30例(60眼);FS-LASIK组27例(54眼);LASEK组25例(50眼),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术后同一时间不同术式角膜0~6 mm、>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对术中切削深度、切削厚度与角膜光密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不同组别患眼在同一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LASEK组患眼的角膜光密度在0~6 mm、>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均显著低于SMILE组,在>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均显著低于FS-LASIK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SMILE组患眼在0~6 mm、>6~12 mm、total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0~6 mm、>6~12 mm、total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切削厚度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12个月,各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切削厚度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的早期修复中,SMILE术式的角膜透明性稍差,而LASEK术式则相对更佳,但SMILE术后患眼长期的角膜透明性更佳。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的切削深度以及切削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前房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0例(160眼)行SMIL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前房容积(ACV)、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度(ACA)、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后表面高度(PCE)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低度近视组(≤-6.00 D,39例78眼)及高度近视组(>-6.00 D,41例82眼)患者ACD与各参数相关性。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CC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1个月、4个月、8个月CCT均明显低于术前,患者术后4个月和8个月CC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PCE、ACD、ACV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PCE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前的ACD均高于术后1个月、4个月及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4个月及8个月ACV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ACD与ACV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1)。中低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ACA及ACV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中低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PCE呈正相关(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PCE无相关性(P=0.089)。结论 SMILE术后ACD变浅,术后ACD、ACV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术后早期ACD的变化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术后调节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SMILE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1例(50眼)和FS-LASI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6例(59眼)。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比较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结果FS-LASIK组手术前后各区域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手术前后4 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手术后4 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区域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发生了轻微向前膨隆,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在4 mm环发生了轻微后移。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相对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