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环周预切开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ircumferential incision,EMR?CI)在结直肠早期病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91例,根据息肉部位及治疗方式分为结肠息肉ESD组、结肠息肉EMR?CI组、直肠息肉ESD组、直肠息肉EMR?CI组,共4组。比较不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评估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结肠息肉ESD组与EMR?CI组比较,操作时间明显延长[(77.93 ± 56.78)min vs.(57.79 ± 34.04)min,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直肠中,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7 ± 44.08)min vs.(47.86 ± 23.07)min,P > 0.05]。结肠和直肠两类息肉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息肉复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结肠1~3 cm的息肉可以优先选择行EMR?CI手术。但是ESD可能仍是>3.0 cm大小的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而当进行ESD操作困难时,EMR?CI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1例,其中42例患者接受EMR治疗(EMR组),49例患者接受ESD治疗(E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结果 EMR组的总体手术时间、病灶直径≥2.0 cm患者和<2.0 cm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组(P<0.05);ESD组直径≥2.0 cm病灶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均明显高于EMR组(P<0.05);EMR组的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均明显高于ESD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病灶直径≥2.0 cm的患者,ESD治疗效果更好,但其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且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风险,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祝勇 《医学综述》2014,20(20):3818-3819
目的探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下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消化道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脱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5例患者病变部分全部被切除,其中采用EMR切除病灶总计10例、采用ESD分片切除总计3例、采用ESD完整切除病灶总计12例。EMR手术时间33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2个月随访,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EMR治疗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复发率较低,而且对于病理评估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华欣  张桂琴  胡秀玲 《当代医学》2021,27(20):102-10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的97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MR组(n=49)与ESD组(n=48).EMR组实施EMR治疗,ESD组实施ES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病灶直径≥2 cm的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治疗后ESD组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和EMR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均有效,但ESD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且复发率较低,临床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消化道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5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其中胃癌257例,食管癌368例。所有患者行ESD,记录消化道早期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胃癌患者根据ESD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胃癌未发生组与胃癌发生组,食管癌患者根据ESD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食管癌未发生组与食管癌发生组。比较胃癌发生组与胃癌未发生组患者临床资料,食管癌发生组与食管癌未发生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57例胃癌患者中,ESD术后迟发性出血27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51%;368例食管癌患者中,ESD术后迟发性出血23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6.25%。胃癌发生组病灶部位为胃体、病灶直径≥ 20 mm、黏膜下有粗大血管、黏膜下有纤维化、手术时间≥ 60 min、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占比高于胃癌未发生组(P <0.05),胃癌发生组病灶深度为黏膜层占比低于胃癌未发生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黏膜下有粗大血管[O^R=3.838(95% CI:1.687,8.731)]、黏膜下有纤维化[O^R=3.511(95% CI:1.544,7.988)]、手术时间≥60 min [O^R=2.821(95% CI:1.240,6.417)]、长期使用抗凝药物[O^R=4.415(95% CI:1.941,10.043)]为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 <0.05)。食管癌发生组黏膜深度为黏膜下层、切片直径≥ 40 mm、切除管径大小为环周、黏膜下有粗大血管、黏膜下有纤维化、手术时间≥ 60 min、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占比高于食管癌未发生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黏膜下有粗大血管[O^R=3.056(95% CI:1.343,6.951)]、手术时间≥ 60 min [O^R=3.607(95% CI:1.586,8.206)]、长期使用抗凝药物[O^R=4.104(95% CI:1.804,9.336)]为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黏膜下有粗大血管、手术时间≥ 60 min、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和术中使用立止血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拟行TURP术的BPH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非那雄胺组(5mg/d&#215;2w)、B组术中立止血组(1ku iv+1ku im)、C组术前非那雄胺联合术中立止血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TURP前列腺切除重量、术中失血量,电切操作时间,以及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组前列腺组织平均手术切除量分别为(19.4&#177;7.9)g、(20.3&#177;8.)6g、(19.3&#177;6.7)g、(21.2&#177;5.4)g,统计学分析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70.5&#177;86.4)mL、(163.4&#177;73.4)mL、(137.0&#177;68.2)mL、(245.1&#177;168.9)mL,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49.4&#177;10.5)h、(51.9&#177;14.6)h、(41.4&#177;9.5)h、(52.7&#177;16.9)h,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上没有差异(P〉0.05),都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上,A组与B组存在差异(P〈0.05),但B组与D组没有差异(P〉0.05);对于这两个方面,C组与另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切操作时间分别为(67.2&#177;19.5)min、(66.8&#177;25.8)min、(65.5&#177;20.9)min、(83.5&#177;20.3)min,A、B、C组间无明显差异,但都与D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非那雄胺联合术中使用立止血可减少TURP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冲洗时间。  相似文献   

8.
吴剑  胡忠卓  林伟   《四川医学》2022,43(2):170-174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12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为EMR切除组(n=61)和ESD剥离组(n=61)。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皮质醇(Cor)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miR2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及术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1)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剥离组(P<0.05),两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 d切除组血清IL-6、PCT、TNF-α水平及MDA、GSSG、Cor水平均低于剥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miR21、CEA、CA724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8%(7/61),低于剥离组1.6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效果相当,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后者可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黄珍珍 《微创医学》2009,4(5):514-515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子宫切除术(TAH)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顺性分析30例TAH手术患者(TAH组)和32例VH手术患者(VH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巾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TAH组(92.00&#177;13.5)min,VH组(70.00&#177;11.5)min;术中出血量:TAH组(215.00&#177;57.6)mL,VH组(140.00&#177;4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组(31.2&#177;5.8)h,VH组(11.6&#177;7.4)h;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6&#177;2.8)d,VH组(5.5&#177;1.5)d。2组以上4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相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44例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首次肠镜复查结果分为再发组(n=168)和未再发组(n=76),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息肉特征、手术方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结肠息肉切除后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44例患者再发168例(68.9%),再发组年龄(60.17±10.54岁)、息肉数目[3(2,5)个]大于未再发组[56.30±11.08岁、2(1,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58岁、息肉数目≥3个、息肉分布于全结肠、多部位息肉及癌前息肉比例(71.4%、58.3%、60.1%、54.8%、63.7%、75.6%)均高于未再发组(48.7%、42.1%、34.2%、30.3%、42.1%、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1.08(0.90,1.31)mmol/L]低于未再发组[1.21(0.96,1.40)mmol/L](U=-2.321,P=0.020),息肉分布于右半结肠比例(19.0%)低于未再发组(31.6%)(χ2=4.647,P=0.031)。男性(OR=2.375,95% CI:1.222~4.616,P=0.011)、年龄(OR=1.036,95% CI:1.007~1.065,P=0.013)、息肉分布于全结肠(OR=2.009,95% CI:1.039~3.886,P=0.038)是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后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较大、息肉分布于全结肠的患者更易在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再发。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reliability of hospital coding for race and ethnicity particularly for Hispanics, Asians, and American Indians. We assessed these questions using hospital and mortality data from a large, diverse state. MATERIAL/METHODS: We used California hospital discharge data 1998--2000 and linked death data. We assessed crude agreement and kappas for race and ethnicity coding between admissions to different hospitals and between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death data. RESULTS: Overall kappas for race and ethnicity were higher between hospital and death data than between different hospitals. Kappas between hospital admission and death certificate data differed by race and ethnicity. Reasonable kappas were observed for Blacks (0.92), Asi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0.88), Hispanics (0.77), and Whites (0.76), but not for American Indians (0.27) or others (<0.01). Crude agreement for race and ethnicity varied for Asians and Hispanics based on country of origin. It was highest for persons born in China (93%) and Southeast Asian (93%) and Mexico (82%) and lowest for persons born in India (38%) and for "Other Spanish/Hispanics" born in (42%) and outside the US (46%). CONCLUSIONS: Race and ethnicity coding agreement between hospitals and between hospitals and death certificate is generally good for most major and ethnic groups and subgroups with the notable exception of American Indians, persons of other races, and selected Asians and Hispanics born in certai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Wang CW  Qu TB  Shan PL  Ablikemu  He CJ  Liu F  Wang G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70-247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胫骨平台几何学特点与汉族的不同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分别随机抽取病房、门诊患者(膝关节正常,且胫骨未受累)及健康志愿者汉族49例、维吾尔族45例,并分别按性别进行分组.通过CT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胫骨平台相应几何参数,包括线性参数:胫骨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外侧平台宽和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结果 同一民族组内比较,男性胫骨平台各项线性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P<0.01);维吾尔族受试组大于同性别的汉族受试组(P<0.05);维吾尔族受试组胫骨平台的内外侧宽及内外侧前后径分别要比同性别的汉族受试组更接近(P<0.05).结论 汉族和维吾尔族在胫骨平台几何学特征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维吾尔族的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及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应建立在其膝关节自身几何学特点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之间冠状动脉狭窄的差异,了解冠 状动脉狭窄与相应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 窄的 4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比较 各组血管狭窄程度,观察单、双、3支病变的分布情况,组间差异均采用两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U检 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的比例来表达.[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 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各组重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各占 76%, 68%, 6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以非心肌梗 病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以多支病变所占比 重相对较高.[结论]单支病变几乎是左前降支,左前降支相对应的胸前导联(V1-6)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 现率相对较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余导联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现率相对较低,与狭窄程 度之间无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与痛经的关系.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0例,分析乳腺纤维腺瘤与痛经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有痛经者23例(76%).肿瘤直径2.5~11.5 cm,平均4.7 cm.其中1例严重痛经者相当于双乳腺皮内切除术后,痛经症状消失.无痛经患者7例,直径1.0~3.5 cm,平均2.2 cm.结论:乳腺纤维瘤与痛经有关,且痛经多发生在肿瘤直径大、双乳多发、年龄小的患者,切除双乳可能使痛经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道德与法律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乐死问题之所以受到关注,在于它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不很明朗.安乐死是否道德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它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道德先于法律而存在,安乐死道德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安乐死还未立法而在道德面前止步,这是当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认识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糖尿病组(B)、福辛普利治疗组(C)、氯沙坦治疗组(D),检测各组第2、4、12周血糖,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VEGF排泄率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ALB),第4、12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VEGF蛋白表达,同时以透视电子显微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①第2、4、12周B、C、D组尿ALB、RBP、VEGF排泄率均高于A组(P〈0.01),并随病程的延长不断增高,C、D组则较B组明显减少(P〈0.01);尿VEGF排泄率与尿ALB及RBP排泄率、肾脏肥大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②第4、12周B组大鼠肾皮质VEGF蛋白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P〈0.01),C、D组VEGF表达较B组有明显减少(P〈0.01)。③电镜显示B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增生;C、D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较同时期B组明显减轻。结论尿VEGF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DN和评价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肾脏VEGF及其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DN的发生机制之一;福辛普利、氯沙坦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这可能部分与其抑制肾脏VEGF过度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氨茶碱与茜素的显色反应来测定氨茶碱的含量。方法 用 72 1型分光光度计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含量。结果 在乙醇水介质中 ,氨茶碱与茜素发生显色反应 ,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 44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12× 10 4 L/mol/cm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98% (n =6 ) ,药物浓度在 5~ 45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 ,条件易于控制 ,灵敏度高 ,检测限度低 ,对药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间充质细胞的过程,EMT可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既往研究发现,EMT可以通过影响多种基因及通路来影响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除此之外,EMT也会与细胞周期中的某些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肉瘤细胞作为骨肿瘤中转移性较强的一种,其转移性与EMT的关系尚未明确。该文旨在阐明EMT与骨肉瘤细胞转移性的相互关系,希望可以为抑制骨肉瘤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按WHO听力障碍分级标准(1980)将77例老年性聋患者分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组和未患心血管疾病的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77例老年性聋患者中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48例(62%).未患心血管疾病者29例(38%)。患心血管疾病者明显高于未患心血管疾病者,且随着听力受损程度的加重所占比例增大。 结论心血管疾病会加快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防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对于减缓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旨在论述经筋与脏腑的相关性,丰富经络学说理论。以古代文献记载与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通过回顾经筋实质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经筋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认为经筋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上存在密切相关,经筋-脏腑相关理论完善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丰富了针灸临床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