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书克 《河南中医》2020,40(4):487-489
六经辨病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凡外感风寒邪气,自表而入,每先侵犯太阳,故太阳病多见疾病早期,为表证,与肺脏有关。阳明病多为阳气偏亢、邪热极盛证候,故其关键在于里热实证,多与胃肠有关。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其既非太阳之表,又非阳明之里,其关键在于半表半里,多与肝胆有关,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为提纲,其关键在于里虚寒证,多与脾胃有关。少阴病关键在于里虚证,多值六经病后期危重阶段,与心肾相关。厥阴病见于六经病末期,病情复杂而危重,其关键在于寒热错杂,多与肝脾有关。六经辨病甫定,即可于病中筛选方证,方证判出,方剂药物则定。六经辨病应与脏腑、经络、气化、病位等有机结合,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2.
廖若晨  张卫 《陕西中医》2019,(11):1616-1618
《伤寒论》乃中医经典,影响着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其首创六经辨证的辨证理论体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而六经传变的提出,则系统地展示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当今主流以少阳归属半表半里,对《伤寒论》中六经的传变为太阳—阳明—少阳,再到太阴—少阴—厥阴的观点尚有争议,尤其是其中三阳经传变的顺序。对于六经中三阳经是太阳—阳明—少阳还是太阳—少阳—阳明的传变见解不一,未有定论。该文从历史文献引证、阳气盛衰、六经气化、区分手足经及少阳归属半表半里、《伤寒论》"六经"溯源、阳明不传他经、疾病深化的逻辑等方面对三阳经的传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六经传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应是不固定的,影响因素繁多且复杂,与邪正交争的过程,病逝消长,阴阳气的多少及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密切相关。同时,该文望通过对三阳经传变规律的探讨,引起广大中医学者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再认识,能更清晰的认识六经传变,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转归,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近观《伤寒论》条文,发现其中多有"不可"之言,言其不可发汗、不可吐下,想必言其不可者,定是时人所易误之处,而仲师之所以警醒后人者!盖六经之中,少阳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为表里之间,寒热之中,故为半表半里。少阳为枢,邪在少阳者,既可出转太阳而解,亦可内转阳明生变,变化多端,内外相连,因而更易误诊。而所谓的误诊,即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本质所做的错误判断,或因此而导致误治。误诊误治既不利于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少阳枢机”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军 《光明中医》2009,24(6):998-1000
"少阳枢机"是伤寒六经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其在人体代谢中生理病理的表现,明确其内在含义,并初步探讨了临床上针对少阳的治法和组方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长期进化中为了抵抗疾病、自愈机体形成了一套祛邪外出、自洁人体的免疫规律.宏观上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路径选择或者最小化邪气的损害有6个基本趋势.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解剖基础是相应的组织器官及与之对应的相关空间(正气祛邪外出--离开实体组织的趋向空间);组织器官的形质是疾病所罹部位,器官的相关空间是正气祛邪欲出之处.  相似文献   

6.
厥阴一词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厥阴之表,名日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详细谈了厥阴司天时可能出现的疾病。《伤寒论》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谈了厥阴病的证状及治疗方法。然而厥阴只是三阴三阳(六经)中的一阴而已,因此要想准确理解厥阴的常态与病态就必须知道其在三阴三阳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明确三阴三阳的含义及作用。本论文以《内经》对厥阴及六经的定义入手,层层剥离,最终得出厥阴在六经中处于阳少阴多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让“神”的表现形式由寒转为风,也就是让处于高级状态的能量一阳气由收藏转升发。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3-695
目的:通过对阴阳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对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等六经的命名依据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六经名称含义的理解。方法:站在古人对阴阳认识的角度,探究和揭示六经命名的本意。认为六经的名称源自于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尤其是和对太阳、月亮观察所产生的"两仪(阴阳)、四象(太阴、少阴、太阳、少阳)"的概念有关。结论:《内经》在阴阳分别两分法(四象)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对阴阳名称。即巧妙的将太阳、少阳的"出生地"日(阳)、月(阴)相合,称"阳明";三阴中已有太阴、少阴,仍缺少一阴,于是,"撞名"取之谓"厥阴",即"缺阴"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正阴阳观是中医认识人体、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阴阳的通路。若阴阳运转失和,经络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则可引起全身经脉的变化,经脉阴阳之气的不同变化形成了六经的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少阳病是仅次于太阳病的重要辨证内容,历代医家对少阳经以及少阳病的认识均有不同,而对少阳病"半表半里"的诠释,古今医家更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其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与肺、肾、心三脏失调相关。六经辨证包含脏腑、经络、时空等概念,以六经辨病乃执万病之牛耳。六经病辨证关键,在于辨别六经"开阖枢",重视脾主四维枢机、少阳阳枢、少阴阴枢对六经"开阖枢"影响。临证当以六经"开阖枢"枢机,和脾胃枢机、肝肺枢机、肺肾枢机、心肾枢机,即以枢调枢,天地和而泰,则胃食管反流病自愈。本文从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调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解析经方的"半表半里概念"。方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六经辨证归属解读经方的"半表半里"概念。结果:按照六经辨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半表半里阴证。结论: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半表半里的阳证为少阳病,半表半里的阴证为厥阴病。  相似文献   

11.
六经辨证法是根据人体和疾病斗争所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六经归属、方证对应的经方体系,通过扶助人体正气以战胜疾病。陈晓锋教授在临床过程中,始终坚持查其脉、察其舌,六经辨证,方证对应,在对眩晕病的诊疗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之说入手,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盆腔炎性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相结合,初步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证治规律.急性盆腔炎以三阳证为主,极少见三阴证,三阳证中以少阳证最常见,亦常出现太阳少阳合病证及少阳阳明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三阴证为主,未见三阳证,常见厥阴证、少阴证、...  相似文献   

13.
武冰  姜元安 《环球中医药》2012,(10):746-747
"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说,并非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出,而是后世医家在解读《伤寒论》过程中所创立,用来阐释少阳病的病位及病机。但经过仔细推敲,半表半里既不是少阳之部位,少阳病也不该理解为伤寒病从表入里传变过程中的"半表半里"证,这一含混不清的概念与仲景六经本义相去甚远,对于认识少阳病的本质和病位反而造成混乱,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类证活人书》的"足六经",即"足六经脉",却误为"经络",后人对"六经"的争论,与单用简称的"经"也有关系,如果用固有全称"经脉"概念,"六经"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省掉了后面的经脉,导致"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的误解。《素问·热论》是外感热病的六经脉分证,未形成系统辨证论治理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辨证论治是系统理论,是在《素问·热论》六经脉分证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朱丹溪言:"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是六经辨证,其将疾病分为六种病理类型,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六经则是对所有疾病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柯韵伯言: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曾最早提出"少阳"与骨之关系密切,该文简析对"少阳"的理论认识和"少阳证"的历史源流。"少阳枢机"是伤寒论六经中的重要内容,足少阳胆经、少阳胆腑和手少阳三焦共同构成"少阳枢机"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少阳"在中医骨伤科中运用十分广泛,多种常见骨性疼痛及现代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均可作为少阳兼证的诊断依据和运用和解少阳法的指征。治疗少阳胆腑不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和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骨折时灵活运用和解少阳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咽喉系孔窍属半表半里,是经脉循行之要冲,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杂病都易累及咽喉。《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把疾病归纳为六个症候群(即六个层次),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推演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构建完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典籍中显示六经均可发生咽喉病证,尤以少阳病、少阴病较为多见。通过从咽喉病证入手,探寻六经辨治咽喉病证的规律,并尝试以气化圆通学说分析六经辨证施治的气化机制,归纳出咽喉病证系气机失调所致,通过调和阴阳、圆通气机,达到五象守正、气化圆通状态而获痊愈。  相似文献   

18.
咨询信箱     
问:《伤寒论》有关六经的传变,应该说是病邪由表入里为疾病发展;病邪由里出表为疾病转愈。若病邪由里之阳明再传至半表半里的少阳,这是疾病的转愈还是发展?(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卫生室李世刚)答:表和里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就《伤寒论》六经  相似文献   

19.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柴胡证不能代表少阳病,也不独为少阳所具有。本文将柴胡证一分为三,并以少阳统括,提出了伤寒六经只有三阳才具备柴胡证。太阳柴胡证属少阳病中一个汤证,并对其产生实质、主症以及传变规律进行了概略的探讨。其实际意义,能正确认识太阳篇所论柴胡证和少阳病三禁等问题,对进一步揭示少阳病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