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潘军  何镔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861-863
何镔主任中医师从医30余年,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尽得薪传,获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安徽省优秀中医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与辨体质相统一,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脾胃相关疾病等疑难病的诊治,响誉周边外埠省市.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甘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床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甘师病案和疗效观察来总结脾胃病的诊疗规律。结果:脾胃病常见病因以脾虚为主,肝脾不和是其重要的致病条件,且通过临床有效的药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注重调护几方面介绍了甘师在治疗脾胃病中的重要性。结论:甘淳教授治疗脾胃病多从肝论治,认为情志因素是该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通过辨病与辨证的运用,适当使用药对,且注重调护在治疗过程中重要性,辨证施治,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3.
单兆伟教授早期拜师于孟河学派名医马培之再传弟子张泽生门下,尽得真传;继承孟河医派之学术精髓,诊疗诸多顽疾,用药特色尤著,尤其在脾胃病的诊治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吾随师临证数载,就其孟河学术思想及诊疗用药特色在脾胃病方面的运用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该文简要介绍了曹恩泽教授辨治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①慢性肾脏病病机上重视肺脾肾亏虚之本,强调脾运的重要性;②中西互参,寻求中西医结合点,包括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把握西医疾病分期、寻求中医证候的衍变规律;③创立"清补法",继承和发展了新安医学;④三焦辨证为纲论治慢性肾衰竭,注重解毒降浊治标法。  相似文献   

5.
将胃镜像(胃镜下所见的影像)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用于临床诊断,并在中医分型证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像,辨病用药。延伸了传统中医四诊中望诊的深度和范围,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用药的针对性,融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为一体。结论:胃镜像和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疗效,使“继承”和“发扬”在辨证论治中统一,是中医现代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赵文鼎副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师承教育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伤寒论》方面造诣颇深。现就导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脾胃的主要特点1.1润燥寒温适调,气血平和"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为湿土之脏,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脾与胃分别为阴土和阳土,脾喜温燥,胃喜润燥。如胃寒则造成人体中虚寒,进而造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 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 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系疾病病机演变规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之小儿寒冷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文献报道国内目前小儿肺系疾病仍然居儿童发病率之首,并且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基础上,现代的中医临床对小儿肺系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对肺系疾病的临床辨证采用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的临证思维模式,将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与疾病发展规律相结合进行研究,尤其重视其病机演变规律方面的研究。本文介绍小儿肺系疾病病机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胃镜观察胃部黏膜、黏液色像和胃体活动征象,对中医望诊有一定的延伸和充实,在临床上对胃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人自1994年始,通过胃镜对胃的观察和临床实践,将胃病分为热证、寒证、瘀滞证、逆证和虚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呃逆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病,一般轻症可不治自愈,而就医者多是频繁呃逆不止,令患者痛苦不堪。目前西医没有治疗呃逆的特效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呃逆上疗效确切,优势显著。呃逆病位在胃,病机责之胃气不和,上逆动膈,与肺、脾、肝、肾、心密切相关。作者认为临证治疗时除一味的和胃降逆外,应着重分脏论治,辨证后辅以宣肺、健脾、疏肝、补肾、养心之法,方能收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刘健教授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方法从病名、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综合治疗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刘健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特色。结果刘健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从中医"燥痹"论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津液不布。治疗原则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活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培土制水,培土生金。结论刘健教授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小儿泄泻食疗方的常用食物及中医食疗干预不同证候泄泻的调治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调治小儿泄泻的食疗方,并提取组成、主治病症等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分析食物配伍关联规则.结果 共纳入食...  相似文献   

14.
前切除综合征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常见表现为大便失禁、排便急迫感、大便稀溏、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王瑞平教授对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颇佳。其认为前切除综合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癌毒邪留,气机失调,传导失司。治疗时首重问诊,以收集临床资料,辨证分型,临床上大致可分为脾胃虚弱型,气虚不摄型,脾虚湿盛型,脾虚肝旺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其中又以脾胃虚弱为基础证型。依据病机确立治疗大法为健脾益气,调理气机,解毒抗癌,根据患者具体实际辨证论治,谨慎配伍解毒抗癌之品,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转移,作者总结相关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介绍湖南省名老中医旷惠桃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旷教授认为燥痹之标为燥热,病机则在于气血阴津亏虚,燥、热内生,脏腑诸窍失养,临床多见肺胃阴虚、肝肾阴虚证,故而临床治疗重在滋补肺胃肝肾,脏腑兼顾,随证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并分析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夜尿增多、口干多饮、目糊、乏力等较为多见。在气血津液辨证中以气虚证为多见,在脏腑辨证中以肾精亏虚证多见;肝、脾、肾受损与本病密切相关,兼痰浊瘀血及肝肾阴亏、心肾不交者多见昼夜节律异常。血压增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数目、血糖控制不达标以及血脂代谢异常等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病及肝脾肾三脏;血压增高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李明权教授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夜尿症的经验。李教授认为CKD患者夜尿增多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与肺、脾胃、肝及三焦也有密切联系。辨证时应以肾虚为本,夜尿多为标,治疗时不可单纯利水渗湿,应认识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兼顾患者的睡眠与情志,利大便,中西结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学军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机特点,结合自身近三十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调平归源法”治疗脾胃病。“调平归源法”旨在通过“调阴阳,调脏腑,调气血,调虚实,调寒热,调升降”而取得“后天之本得固,气血生化有源”之疗效目的,广泛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治疗。论文从调平归源法的理论依据、内涵与临证心悟等方面来阐述李教授运用调平归源法治疗呃逆病之临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提出郁证脾胃病的新概念。临床上部分患者看似脾胃病,实际乃是郁证的表现。脾胃病的病因有外邪、饮食、劳倦,病位在脾胃,治需调理脾胃为主;郁证性脾胃病的病因为七情不遂,病位在肝、心、脾,治需从郁论治为主。单纯肝病、心病、脾病郁证均可出现脾胃病类症状。郁证性脾胃病有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后者具有郁证与非郁证脾胃病相混杂的因机证治。郁证性脾胃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类、脾胃病类以及脾胃病以外广泛、纷繁而多彩的躯体表现。其诊断需要根据以下几项作出综合判断:脾胃病类症状因情志致病因素引起并兼有情志类临床表现;无器质性胃肠病或无法合理解释病情;症状夸张怪异不合常理;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郁证脾胃病学说的提出远早于现代医学《罗马Ⅳ》中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功能性胃肠病的“肠-脑互动异常”学说。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 RP)是一种特殊的直肠炎症,为直肠或者骨盆内脏器在放疗时或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症。在中医学中,又名“肠澼”、“泄泻”、“痢疾”,也归属于“肠风”、“脏毒”、“便血”、“内痈”等范畴[1]。按照病程的长短,该病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情况下,3个月为急慢性直肠炎的分界点[2]。该病病位在肠腑,与脾胃相关,病久易损及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风、寒、湿、热、火、瘀、毒等均可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中医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为湿热蕴结、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阴虚津亏、气血两虚等。治疗上,西医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抗感染、止泻、止血等方法对症治疗。中医以补虚泻实为主,辨证使用中药内服或灌肠,口服联合灌肠亦常见。此外,针灸、穴位埋针、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也在临床中有所应用。该病中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本文对祖国医学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