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 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腹盆腔恶性肿瘤远期放射性肠炎(R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黏膜保护剂治疗,HBO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疗程均为4 w,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HBO治疗组的有效率(83.7%)显著髙于对照组 (55.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HBO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5例(11.6%),恶心呕吐7例 (16.3%),耳鸣2例 (4.6%)。随访终点时HBO治疗组平均BMI较放疗前无明显下降(t = 1.17,P > 0.05)。两者总体生活质量 (60.37 ±16.64) 分vs. (51.75 ±14.30)分,预后良好者占83% vs. 55%。结论 HBO治疗远期放射性肠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且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富氢水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至放疗结束。在放疗第2、4、6周评价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吞咽功能及口腔黏膜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第4、6周对口腔粘膜放射损伤较对照组减轻(P<0.05)。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口腔黏膜疼痛的缓解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氢水可以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随访时低剂量CT较常规CT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21名测试者分别行低剂量CT和常规CT检查,所有测试者的检测图像分别由5名专业医师进行独立评估。结果 低剂量CT和常规CT对肺癌的筛查无显著差异。结节病变检出率一致性接近82%(P<0.001),病变确诊率一致性超过96%(P<0.001)。低剂量CT的肺部辐射剂量范围为1.5~3.6 mSv,仅为常规CT肺部辐射剂量的1/6左右。结论 在肺部结节随访中,低剂量CT能够作为常规CT的有效替代方式,并可减少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达托霉素治疗血液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某院使用达托霉素治疗的血液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达托霉素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按患者是否存在粒细胞缺乏分为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比较两组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共18例血液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使用达托霉素治疗,14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77.8%;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患者治愈率比较(75.0% VS 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下降1℃中位时间12(4~24)h,退热中位时间1.65(0.2~4)d,未出现与达托霉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达托霉素治疗血液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CMV的感染情况分为CMV阳性组(n=37)及CMV阴性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的差异,并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MV感染阳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 150例UC患者中,CMV感染阳性者为37例,感染阳性率为24.67%;一般资料比较中,CMV阳性组病程短于CMV阴性组,而住院时间长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前1个月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发病后氨基水杨酸类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深大溃疡及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体质量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液检查指标(Hb、hs-CRP、白蛋白)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难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曾使用糖质皮素、深大溃疡(有)、Hb(<100 g/L)、白蛋白(<30 g/L)为UC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白蛋白及Hb水平低、发病前1月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内镜下呈现深大溃疡的UC患者易并发CMV感染,且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应加强对UC患者CMV感染的预防,并及时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乌鲁木齐某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定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未感染患者(定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治疗前、治疗3 d后抽取患者静脉血用于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TNF-α、IL-8、TGF-β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测。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学指标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6例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COPD非感染者(非感染组)9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4人,3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分级、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病程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WBC、PCT、TNF-α、IL-8、TGF-β、FEV1/FVC差值绝对值均表现为非感染组高于感染组;治疗3 d后,重度感染患者血清各指标明显高于轻度感染患者,FEV1/FVC明显低于轻度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继发肺部感染患者FEV1/FVC与血清TNF-α、IL-8、TGF-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51、-0.279、-0.477)。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早期血清TNF-α、IL-8、TGF-β水平变化明显,可能进一步提示继发肺部感染高风险,且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应及时行气道分泌物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指导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单元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住康复科后再发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形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康复干预措施等。结果 共调查269例患者,再发肺部感染167例。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清蛋白(95%CI:0.750~0.883,OR=0.814)、GCS<8分(95%CI:0.176~0.571,OR=0.317)及昏迷时间≥ 3周(95%CI:1.637~10.752,OR=4.196)是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69例患者共检出245株病原菌,居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7株,31.43%)、鲍曼不动杆菌(70株,28.57%)、肺炎克雷伯菌(40株,16.32%);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3株,49.22%)、铜绿假单胞菌(29株,22.66%)、肺炎克雷伯菌(20株,15.62%)。结论 对于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积极改善意识水平,纠正及预防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赵磊 《中国校医》2020,34(10):777-779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药学部择取7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以伊曲康唑治疗,研究组36例患者行以氟康唑治疗,对所选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感染诱发原因,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两组因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接受放化疗、其他原因发生感染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2.22%)(χ2=6.400,P=0.011)。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7.01±1.01)d]短于对照组[(9.23±1.25)d](t=8.288,P=0.000)。研究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通常是因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而导致,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通过氟康唑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RI成像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并分析突出后髓核(nucleus pulposus,NP)重吸收的预测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的95例LDH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MRI回访,根据髓核吸收率分为重吸收组和未重吸收组。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共12项因素进行分析,推断预测因素与重吸收的相关性。结果 经随访,共发现32例髓核重吸收(吸收率≥30%),占33.7%。其中病程 < 1年(P = 0.000)、MSU分型3型(P = 0.014)、有腿麻症状的患者(P = 0.006)、突出物节段L4/5或L5/S1(P = 0.000)最容易发生重吸收。结论 MRI可以作为观察LDH髓核重吸收的重要工具。其中病程 < 1年、MSU分型3型、有腿麻症状、突出物节段L4/5或L5/S1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重吸收,可作为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LDH转归的预测因素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甘肃省人民医院2012—2018年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自行设计调查表,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患者基本特征、手术相关情况、感染情况等。按照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临床参数进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收治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27例,感染组60例,非感染组367例。术后感染发病率为14.05%,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67%。60例患者分离出63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34株,占53.97%)。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19株),并检出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0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单一病原菌感染患者44例(73.33%),两种病原菌感染患者9例(15.00%),三种病原菌感染患者7例(11.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消化性溃疡、切除部位、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静脉置管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是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消化性溃疡基础疾病史[OR=2.577,95%CI(1.193~5.568)]和手术前住院时间长[OR=2.227,95%CI(1.079~4.599)]是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院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医务人员可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尤其是术前消化性溃疡基础疾病及术前住院时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 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母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与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新生儿病历资料,根据孕母是否发生PROM分为对照组和PROM组,PROM组再根据孕母是否被确诊为绒毛膜羊膜炎分为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PROM感染组)和PROM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PROM无感染组),比较三组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探讨孕母发生PROM后是否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对新生儿NRDS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284例,对照组136例,NRDS发病率74.3%(101例);PROM无感染组97例,NRDS发病率68.0%(66例);PROM感染组51例,NRDS发病率82.4%(42例);PROM无感染组与对照组极早产儿NRDS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0,P=0.299);PROM感染组与PROM无感染组极早产儿NRDS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P=0.062)。通过胃液泡沫试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使用呼吸机情况及PS使用后复查胸片情况来比较NRDS疾病的严重程度,结果发现PROM无感染组极早产儿NRDS发病程度较轻,有创呼吸机使用率(26.0%)较低;使用PS后PROM无感染组极早产儿复查胸片未见NRDS表现者比率(88.0%)较高,无重度NRDS者;而PROM感染组极早产儿复查胸片仍可见重度NRDS表现者比率(9.5%)较高,需多次使用PS,且有创呼吸机使用率(73.8%)最高。结论 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NRDS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影响NRDS发病的进展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哮喘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吴江区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MP感染率;将哮喘患儿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比较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率,分析MP感染与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根据MP感染情况将哮喘患儿分为MP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及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t=9.942、2.880,χ2 =10.914,P<0.05),研究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t=10.289、7.968,P<0.05);患儿CysC、IgM水平与MP感染呈正相关(r=0.170、0.183,P<0.05),IgG水平与MP感染呈负相关(r=-0.254,P<0.05);重症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轻症组(t=3.695、2.090,χ2=18.459,P<0.05),IgA、IgG水平低于轻症组(t=3.016、3.192,P<0.05),血清CysC水平、IgA、IgG、IgM水平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AUC高于单独检测(Z=2.018、2.899、2.068、3.094、2.799,P<0.05);MP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值小于未感染组(t=2.437、2.597、2.261,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CysC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并且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4—2018年某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53例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3.51%~22.52%,平均18.08%。社区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4.41%~21.62%,平均18.44%。各年龄段不同年度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8%(15/43)、13.53%(28/207)、9.84%(12/122)、2.27%(1/44),不同疾病类型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4、18.58,均P<0.05)。医院感染中,其他部位医院感染33例(33.00%),其中31例无明确定位,但有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有效;分离细菌22株,病毒1株,革兰阴性菌占56.52%(13株)。结论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大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应提升临床检验能力,提高感染定位和定性能力,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最低。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放疗、热疗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放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疗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病情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58.33%),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692P <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复发率(4.17%)、转移率(8.33%)均低于对照组(45.83%)、(25.00%)、(33.33%),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5384.18124.5474P < 0.05);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手术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000P < 0.05);联合组PFS时间(56.2 ±5.2)月明显长于对照组(42.6 ±5.8)月,有统计学意义(t = 8.5531P < 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放疗、热疗联合治疗可优化整体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肿瘤转移,近期疗效突出,手术率提高,PF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AP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将AP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与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62例AP合并感染患者,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44例(54.96%)。共分离出病原菌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7株(71.13%),革兰阳性菌84株(28.87%);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1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0株)。SAP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MDRO感染率高于非SAP组(P0.05),胆源性AP患者较非胆源性AP患者更易发生MDRO感染(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6%和35.56%;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5%外,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结论 AP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且MDRO感染对SAP患者的治疗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