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揭示非巴比妥类麻醉药依托咪酯的促眠作用与作用途径.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生理盐水组(E1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依托咪酯组(E2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生理盐水组(E3组,n=6)和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依托咪酯组(E4组,n=6)4个组.连续记录脑电图与肌电图,解析大鼠腹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etomidiate,ET)的遗忘作用及其与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小鼠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不同剂量的ET后,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GABAA受体阻断药一叶秋碱(securinine,Se)。在跳台和避暗实验中,分别观察跳台和避暗的潜伏期(latancy)及错误次数(number of errors)的变化。结果:ET能剂量依赖性地缩短跳台和避暗潜伏期、增加跳台和避暗错误次数;Se能部分拮抗以上作用。结论:ET可以产生遗忘作用,GABAA受体可能是ET遗忘作用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3.
依托咪酯是用于小儿全麻快速诱导的麻醉药之一。本文观察一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对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药后15min、切皮lh、2h后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1),其中以切皮后2h含量最低。而硫喷妥钠组切度后1、2h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1)。依托咪酯组明显低于硫喷妥钠组(P<0.01)。实验结果提示,依托咪酯(0.3mg/ks)能明显抑制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 相似文献
4.
依托咪酯是用于小儿全麻快速诱导的麻醉药之一。本文观察一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对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药后15min、切皮1h、2h后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1),其中以切皮后2h含量最低。而硫喷妥钠组切皮后1、2h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1)。依托咪酯组明显低于硫喷妥钠组(P<0.01)。实验结果提示,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临床浓度依托咪酯(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和甘氨酸(Gly)诱导的电流的幅度及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7~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切成厚度为300~500μm的薄片,经酶解消化后,机械吹打含腹角的切片,分离出单个神经元后进行穿孔膜片钳记录。在电压钳模式下(VH=-70 mV),分别使用GABA(0.1 mmol/L)和Gly(30.0μmol/L)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并研究临床浓度的ET对这两种电流的峰电流、稳态电流的幅度和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相当于临床浓度的3.0μmol/L的ET自身无法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但使用3.0μmol/L的ET对记录的神经元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ABA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使用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ly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同时,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缩短了GABA电流的上升时间(RT)...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腹外科全麻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作为麻醉维持方案,B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作为维持方案。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结果手术后,A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14±1. 22)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9.15±1.63)min,B组患者苏醒时间为(6. 24±0. 48)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2.42±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拔管时间为(8. 18±1.02)min,B组患者拔管时间为(8.17±1. 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术中、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3%)和B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采用依托咪酯作为静脉麻醉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对正常动物外周血中PLA2的活性及其他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对照组、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及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给药前(T0)、麻药诱导后10 min(T1)、维持剂量后60 min(T2)、120 min(T3)及停止用药后60 min(T4)、120 min(T5)多个不同时间段收集兔外周血,采用荧光底物激发方法或ELISA法分别测量不同组、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PLA2活性及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浓度,观察不同组内PLA2活性及炎症因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组内、组间的差异性及各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依托咪酯能促进正常动物外周血中PLA2活性炎症因子IL-6、TNF-α、CRP浓度的升高,T3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丙酚在T3时显著抑制了血清中PLA2的活性及CRP的浓度,但IL-6及TNF-α的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LA2的活性变化与CRP的浓度具有一致性(r=0.686,P=0.014),而与IL-6、TNF-α无相关性. 结论 依托咪酯促进正常机体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活化及释放,而异丙酚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吉林医学》2016,(2)
目的:探讨不同注药速度与注药部位对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与出现时间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100例ASA患者,分为A、B、C、D四组,依托咪酯静脉注射。A组注药部位:前臂静脉通道,注药速度:15 s;B组注药部位:足背或踝前大隐静脉通道,注药速度:15 s;C组注药部位: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通道,注药时间:15 s;D组注药部位:前臂静脉通道,注药时间:60 s。结果:A、B、C、D四组的肌阵挛发生率分别为48%、44%、52%、20%,肌阵挛开始出现时间分别为(65.2±1.6)s、(108.3±1.1)s、(40.7±1.2)s、(90.3±0.5)s;C组肌阵挛出现的时间比A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比前三均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阵挛出现的时间比A、C组明显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B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条件下(部位与剂量相同),不同注射速度对肌阵挛发生率和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相同的速度注射相同剂量的依托咪酯,肌阵挛的出现时间在中心静脉通道快于外周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2.
老年全麻患者应用诱导药物依托咪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药物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60例全麻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应用安定为诱导药物)和观察组(依托咪酯为诱导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诱导后插管次数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165/9013/10)mmHg,心率(98±8)次/min,血氧饱和度(93±1)%,诱导后插管次数(1.5±0.5)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6.66%。观察组平均动脉压(135/85±11/9)mmHg,心率(80±8)次L/min;血氧饱和度(96±1)%,诱导后插管次数(1.0±0.5)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6.66%。结论采用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患者诱导麻醉中对MAP、HR、SpO2影响较小,可减少插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采用分层随机化分为3组,各组60例.Ⅰ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5μg/kg,Ⅱ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Ⅲ组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0月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妇女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乳剂(B组)、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C组)麻醉,比较三组妇女的生命体征平稳性、用药剂量、苏醒时间、恢复行走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用药后MAP、HR、SP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MAP值显著降低,A组用药后1min时SPO2明显低于基础值;C组用药剂量(81.2±18.6/7.2±4.2)mg、清醒时间(6.0±2.1)min、恢复行走时间(15.8±2.3)min明显低于A、B两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B两组.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麻醉通过发挥协同作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性,减少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在靶控输注下依托咪酯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 在提取文献后总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纳入患者458例.循证医学结果: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相比较,患者在插管后5 min心率、舒张压波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开始切皮时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对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患者100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M组):咪达唑仑1mg+芬太尼+依托咪酯;对照组(C组):芬太尼+依托咪酯。观察围术期各时段的BP、P、SpO2、从注射依托咪酯至患者入睡时间及清醒时间、肌阵挛、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P、P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的肌阵挛明显减少及减轻,但舌后坠有所增加,清醒时间有所延长(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可安全而有效地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乳化依托咪酯组(B组)、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合剂组(C组),每组100例,观察患者的术中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诱导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1),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B组显著延长(P<0.01)。B组、C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P<0.05),C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C组患者术后头晕、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1),C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乳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择期手术麻醉的患者中分别对 2 m g/kg异丙酚与 0 .3 m g/kg依托咪酯诱导时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异丙酚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8.7± 2 7.4) nm ol/L降至 (2 6 7.7± 31.2 ) nm ol/L ,5 h后升高至 (4 0 0 .2± 2 6 .9)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0 6 .4± 35 .4) nm ol/L ;依托咪酯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9.1± 36 .6 ) nm ol/L降至 (115 .9± 2 9.7) nm ol/L ,5 h时维持在 (171.1± 34.7)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11.8± 46 .2 ) nm ol/L。结论 异丙酚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小 ,依托咪酯诱导则造成短暂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general anesthetics affect potassium ion channel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general anesthesia. Because the effect of etomidate on potassium channels in rat hippocampus which is involved in memory func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tomidate on both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 (IK(DR)) and 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 (I_K(A)) in acutely dissociated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Methods Single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 from male Wistar rats of 7-10 days were acutely dissociated by enzymatic digestion and mechanical dispersio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Kay and Wong with slight modification. Voltage-clamp recordings were performed in the whole-cell patch clamp configuration. Currents were recorded with a List EPC-10 amplifier and data were stored in a computer using Pulse 8.5. Student's paired two-tail t test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μmol/L, etomidat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K(DR) by 49.2% at +40 mV when depolarized from -110 mV (P 〈0.01, n=8), while did not affect IK(A) (/1=8, P 〉0.05). The IC50value of etomidate for blocking IK(DR)was calculated as 5.4 μmol/L, with a Hill slope of 2.45. At the presence of 10 μmol/L etomidate, the V1/2 of activation curve was shifted from (17.3±1.5) mV to (10.7±9.9) mV (n=8, P 〈0.05), the V1/2 of inactivation curve was shifted from (-18.3±2.2) mV to (-45.3±9.4) mV (n=8, P 〈0.05). Etomidate 10 μmol/L shifted both the activation curve and inactivation curve of IK(DR))to negative potential, but mainly affected the inactivation kinetics.Conclusions Etomidate potently inhibited IK(DR) but not IK(A) in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 IK(DR) was inhibited by etomidate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while IK(A) remained unaffec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