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敌鼠钠盐、大隆防治家栖鼠的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第一代 (敌鼠钠盐 )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 (大隆 )的现场防制效果。方法 在环境条件相同的两个社区分别以 0 .0 2 5 %敌鼠钠盐和 0 .0 0 5 %大隆毒饵饱和投放法实施灭鼠 ,用粉迹法考核灭鼠效果 ,并连续 6个月进行种群数量监测。结果 敌鼠钠盐和大隆的灭鼠率分别为 80 .3 %和 87.7%,经 χ2 检验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 χ2 =2 .764 <χ20 .0 5,P >0 .0 5 )。结论 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仍具有良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溴敌隆杀灭家栖鼠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万溴敌隆毒饵对怀化市区不同场所的灭鼠效果,以招待所(旅社)和单身职工宿舍最佳(94.2%、93.6%),明显高于饲养禽畜宿舍(77.7%);对小家鼠的效果(95.1%)高于褐家鼠(86.9%),对黄胸鼠的效果(81.8%)与褐家鼠无明显差异,对黄胸鼠与小家鼠的效果差异非常显著;一楼灭鼠效果(85.0%)明显低于二楼(93.3%),饲养禽畜宿舍灭效(77.7%)明显低于普通家属宿舍(92.4%),这与前者对饲料保管不善,影响鼠类盗食毒饵有关。溴敌隆杀灭小家鼠的效果(95.1%)明显优于杀鼠降(81.4%)。试验表明,溴敌隆是当前杀灭小家鼠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90-1991年使用0.075%Quintox毒饵,先后在北京,吉林和湖北等鼠害严重场所,对褐家鼠和黄胸鼠等进行7次现场灭鼠试验,其中5次试验效果较差,灭鼠率低于65.34%;另2次试验灭鼠率分别为100.00%和89.48%,效果良好。未发生二次中毒现象。表明该毒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大隆杀灭家栖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隆杀灭家栖鼠的效果。方法:一次投饵、间隔投饵及连续5天饱和投饵。结果:0.005%大隆毒米对家栖鼠的灭效分别为89.27%、98.11%和99.14%;现场使用适口性及安全性良好。结论:大面积灭鼠宜采用间隔投饵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掌握上海地区家栖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为科学选用化学灭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无选择性摄毒试验方法,观察死亡时间与致死剂量分布。结果在实验的187只褐家鼠中,未检测到抗杀鼠灵的褐家鼠个体,73只黄胸鼠中8.22%的个体对杀鼠灵产生抗性,小家鼠在供食0.05%杀鼠灵毒饵后在整个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在实验的203只褐家鼠、104只黄胸鼠以及25只小家鼠中,未检测到抗溴敌隆的褐家鼠个体;5.77%的黄胸鼠对溴敌隆产生抗性;小家鼠在供毒0.01%溴敌隆后,整个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家栖鼠摄毒后死亡时间分布多数呈基本正态曲线分布,致死剂量多数偏度系数大于1。结论上海市范围内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呈明显的衰退趋势,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水平稳中有降;小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仍属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立克命毒水杀灭家栖鼠的效果。方法:定点多次投饵,连续10天,每次100ml。结果:立克命毒水对家栖鼠第10和第15天的灭效分别为8830%和9548%;现场使用适口性及安全性良好。结论:立克命毒水在水源较缺乏的场所能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佛山市城区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经对佛山市城区内捕获的30只褐家鼠、38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和34.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5.27和395.52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对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江苏省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制定的“鼠类对抗凝血灭鼠剂敏感性和抗药性试验方法”。结果: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8.53mg/kg,平均致死天数5.7d,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133.55mg/kg,平均致死天数6.8d。试验结束后产生抗药性的个体褐家鼠4只,黄胸鼠2只。结论:2种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耐药力增强,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0.005%大隆的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应急状况下控制鼠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雷州市雷城镇相邻的地理景观、生态环境等因素基本一致4个自然村居民区作为现场实验区。其中3个为大隆毒饵实验区,另一个为敌鼠钠盐毒谷对照区。采用食饵消耗法,分别计算不同的投药天数食饵的消耗率及其灭鼠效果。结果:在大隆实验A、B、C区的灭鼠率分别为77.5%、89.8%、90.4%,敌鼠钠盐对照D区的灭鼠率为78.8%。结论:大隆一次性投药灭效与敌鼠钠盐连续3次投药灭鼠效果基本一致。大隆连续2次投药灭鼠效果明显大于敌鼠钠盐连续3个投药的灭鼠效果。大隆连续3次投药灭鼠效果可达90%以上。在应急状态下实施灭鼠,可选择大隆。  相似文献   

11.
敌鼠钠蜡饵农村家庭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0.05%敌鼠钠蜡制毒饵的灭鼠效果。[方法]2005年研制了敌鼠钠蜡饵,在济南市近郊区农村家庭进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投饵后第26天灭鼠率,敌鼠钠的蜡制玉米饵、蜡制小麦饵、无蜡玉米毒饵、无蜡小麦毒饵分别为96.42%、97.40%、95.67%、99.21%(P〉0.05).敌鼠钠混合蜡饵与无蜡混合毒饵灭鼠率分别为94.60%、96.17%(P〉0.05).敌鼠钠圆形蜡块与无蜡圆形块饵灭鼠率分别为76.52%、80.00%(P〉0.05)。[结论]敌鼠钠蜡饵杀灭家栖性鼠类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规定的方法,以极阳县长沙乡为试点,1991年10~11月对22只褐家鼠(♂9,♀13)、1993年11~12月对24只褐家鼠(♂14,♀10)和14只黄胸鼠(♂8,♀6)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1991年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9.63mg/kg,致死天数为4.5天,抗性发生率为零;1993年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9.54mg/kg.致死无数为5.35天,存活鼠1只,存活剂量为27.8mg/kg,抗性发生率为4.17%。两年间致死剂量平均增加1倍,致死天数平均延长近1天。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43.81mg/kg,平均致死无数为8.43天,未发现抗性鼠。本文提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达6年以上地区,应加强抗性监测,防止抗性鼠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敌鼠钠盐(A区)和溴敌隆(B区)在海岛部队营区灭鼠效果。方法在现场采取回合式投药法。结果A试验区灭鼠前密度为:直观法36.62%,粉迹法43.57%;灭鼠后:直观法1,39%,粉迹法2.92%,分别下降96.20%和93.30%。B试验区灭鼠前密度为:直观法43.08%,粉迹法39.06%;灭鼠后:直观法1.61%,粉迹法2.38%,分别下降96.26%和93.91%。结论敌鼠钠盐和溴敌隆价格低廉,对鼠类适口性好.灭鼠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双氯敌鼠铵为我国新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抗凝血灭鼠剂,观察该药在特殊环境(冷库)防治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在0.005%双氯敌鼠铵小麦(占95%)及玉米(占5%)混合毒饵中加入0.5%食盐作为引诱剂,用一次投放法灭鼠,用鼠迹法做药效考核;从灭鼠后第2个月开始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和药效,每月1次,连续6次。结果投饵前鼠密度为55.47%,投饵后27及40d时鼠密度分别降至0.78%和0,灭效高达98.59%和100%。灭鼠后第2~7个月鼠密度均为0,灭效均高达100%。结论双氯敌鼠铵对褐家鼠适口性好,在特殊环境中一次投饵的药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共208只测试鼠,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结论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废旧船舶延长熏蒸时间实施除鼠处理的效果分析,为科学合理应用硫酰氟对废旧船舶实施除鼠熏蒸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最佳卫生处理方案。〔方法〕采用硫酰氟对废旧船舶熏蒸,观察杀灭活鼠情况。〔结果〕运用科学的卫生处理手段,能更好地大范围内杀灭船舶内活鼠。〔结论〕废旧船舶比正常航行船舶存在更多卫生问题,更容易导致疫情传播和外来生物入侵,应加强对废旧船舶的卫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贡山县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08年1月,对贡山县2003-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中小学生疟疾相关知识、村民发热求医及蚊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285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9.61/万、18.11/万、15.93/万、8.98/万、20.02/万,平均为16.53/万。年均发病率,普拉底乡为26.74/万,茨开镇为19.77/万,捧当乡为13.69/万,丙中洛乡为8.10/万,独龙江乡为7.31/万。调查中小学生360名,知道3项以上疟疾防治知识的占99.44%。调查村民3 097人,发热病人2 d内自主就医者占93.41%(170/182);至少拥有1顶药浸蚊帐的家庭占56.06%(453/808)。[结论]贡山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济南部队褐家鼠抗药性及抗凝血剂灭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褐家鼠的抗药性,观察抗凝血剂灭鼠效果。方法:抗药性调查,采用毒饵消耗法;灭效观察,采用3d饱和投饵法。结果:济南市和许昌市部队驻地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17%;潍坊市和辉县市虽未发现抗性鼠,但部分敏感褐家鼠个体对杀鼠灵的药物耐受性已经明显增强。溴敌隆、杀鼠迷和敌鼠钠盐3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褐家鼠的实验室毒杀效果,无选择摄食试验毒杀率均为100%;而有选择摄食试验毒杀率分别为9286%,6154%和3846%,摄食系数依次为070、045和022;现场灭鼠试验,溴敌隆和杀鼠迷毒饵盗食率明显高于敌鼠钠盐,灭鼠率则分别为8511%、8733%和8155%,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今后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合理指导灭鼠用药,以减少褐家鼠抗药性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家栖鼠抗药性发生情况以及演变规律,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捕捉黄胸鼠和褐家鼠,按全国鼠类抗药性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0年,黄胸鼠由敏感种群逐步产生抗药性个体,当使用到17年,湛江市区黄胸鼠便形成抗药性种群,但改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同一时期各地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频度及使用方法对黄胸鼠抗药性有所影响;褐家鼠抗药性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鼠和褐家鼠之间抗药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6,P<0.01).结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要遵循鼠类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开展定期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才能确保灭鼠效果及延长抗凝血灭鼠剂的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家栖鼠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对长春市内捕获的29只褐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为3.45%,总平均摄药剂量为19.86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褐家鼠未形成抗药性种群,只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长春市城镇灭鼠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