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令瑜  伍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498-3499
目的:经过颈外静脉与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首选颈外静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2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3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度、临床应用护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贵要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置管组病人满意度及临床应用护理也高于贵要静脉置管组。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中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和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两种途径的效果。方法将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置管组(A组)63例,上肢静脉置管组(B组)65例,比较两种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保留时间。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8,P>0.05)。B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6.92%)显著高于A组(1.58%),χ2=6.00,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显著低于B组(26.15%),χ2=8.86,P<0.01。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1,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管和上肢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但上肢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高,加强导管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相似文献   

5.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可了解血容量情况,判断心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情况(体外循环时),并可通过导管进行输液、给药,使用日渐增多。常用CVP穿刺置管方法有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几年来,笔者在行使上述穿刺方法的同时,采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得到一点体会,即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法不失为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对比,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管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且并发症少.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比,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贤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54-2254,2305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行留置针置管抢救休克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行留置针置管78例,其中,行颈外静脉置管32例,肢体留置针置管46例,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96.8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外静脉行留置针置管,操作简单,体表标志清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172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结果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分割法比较,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显著性差异,股静脉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虽穿刺成功率高,但穿刺过程中容易误入动脉,且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途径,因此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穿刺;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都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均可作为常用的穿刺途径,但颈外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易学、穿刺体位要求低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上肢静脉置管困难改行颈外静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28例经上肢静脉置管障碍或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其疗效。结果 2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导管留置时间为62~228 d,5例正在使用中。目前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堵管及滑脱等并发症,无一例中途拔管。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单易学、更为安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可作为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40例和解剖定位组40例,超声定位组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解剖定位组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发生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损伤神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定位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明显高于解剖定位组的73%(P0.05),超声定位组穿刺置管时间为(9.7±2.6)min,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的(15.4±3.1)min(P0.05);超声定位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的15%(P0.05)。结论:超声定位应用于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输液港置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拟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28)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B组(n=28)同A组但改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C组(n=28)采用盲穿法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所有患者的操作均由同一医疗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记录颈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B超引导较盲穿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较中路手术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颈内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学》2015,36(9):1116-1118
目的: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120例需深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PICC置管)、B组(颈内静脉置管)、c组(股静脉置管),每组40例。对比各组的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导管置入通畅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三组总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置入通畅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高于B、C组(P〈0.05);三组在发生静脉炎、误入动脉及导管脱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组深静脉置管均为成熟安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各有利弊,可以互补,PICC组优干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2例计划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超声组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传统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65/65),高于传统组的86.6%(5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超声组未发生并发症,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平均操作时间传统组为(7.7±2.0)min,超声组为(4.8±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7,P〈0.01)。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的依据解剖标志的经验性盲穿法更加准确、快捷、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对静脉状况差而保护静脉尤其重要的肿瘤化疗患者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慧  陈勇  梁敏  林云雁 《海南医学》2011,22(9):44-45
目的探讨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的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0例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穿刺;Ⅱ组50例采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观察记录两组总体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Ⅰ组98.00%与Ⅱ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Ⅰ组84.00%比Ⅱ组60.00%高(P〈0.01);Ⅱ组误穿动脉1例,两组均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的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定位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特点,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方法 58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8例应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B组,30例应用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普通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两组间置管操作时间、起搏阈值、并发症等。结果右颈外静脉组(A)从穿刺开始至鞘管置入时间(置鞘时间)明显小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0.79±0.21)min vs(1.18±0.45)min,P0.01],从而在从穿刺开始至成功起搏的总操作时间也显著少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另外右颈外静脉组(A)无须转运患者消耗时间。而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相关并发症有显著差异。两组的起搏阈值、QRS振幅和ST段抬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的临时心脏起搏有良好起搏疗效,其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更少穿刺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占透析患者总数6.4%,31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占患者总数4.5%,须拔针,充分压迫止血。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时可以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解决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