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艺玲 《广西医学》2003,25(11):2313-2315
梗死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反复发作的心绞痛〔1〕,表明缺血但尚未坏死的心肌存在或新的缺血发作。梗死后心绞痛是非常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形式 ,易发生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展或近期发生再次梗死 ,存在有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现谈谈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 32例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 ,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4 4岁。经静脉溶栓者 6例。有糖尿病史者 18例 ,高血压病史 2 1例 ,…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两种常见临床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而死亡.特别是无心绞痛病史的以AMI起病的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许多关于探讨心肌梗死研究,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相继完成。这些实验结果,使医学人员对AMI发病因素、诊断治疗等,认识更加深刻,尤其是心梗的年轻化病发率增加,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心梗的抢救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成为我们临床工作研究的一大课题。病因方面青年急性心梗发病年龄根据WHO的规定≤40岁,此年龄段多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与社会环境。工作压力有关,普遍存在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酒、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AMI首次发病,既往心绞痛者少见。冠脉病…  相似文献   

4.
有无心绞痛史与稳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霞 《四川医学》2002,23(3):256-256
本文观察了 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住院期间诊治情况 ,着重分析发病前有无心绞痛病史与AMI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旨在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P)对 AMI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985~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符合AMI诊断标准的心梗患者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年龄 5 0~ 75岁 ,平均 66岁。既往有心绞痛者 18例 ,男14例 ,女 4例 ,无心绞痛者 12例 ,男 6例 ,女 6例。并发症有 :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1.2 心电图情况 :30例 AMI都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  相似文献   

5.
石振清 《宁夏医学杂志》1991,13(5):316-318,F003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乃致有无痛性发作的病人就比较困难。本文就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程序和方法综述如下。一、诊断程序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史;2.可见陈旧性、亚急性或急性心肌梗塞的可靠诊断依据;3.休息时心电图呈缺血性ST—T并且是对应导联改变即能定位;4.双倍二级梯、平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一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h-8周之内,再次出现的心绞痛。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或有多支冠脉病变。梗死后心绞痛除有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外,尚有相应部位的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梗死后心绞痛是再梗死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大多患者在24h内胸痛停止。若在发病24h后或50天内发作心绞痛,称梗死后心绞痛(PIA)。其发生率较高,一般占全部急性心梗的20%~60%,其中,无Q波型患者占80%以上。PIA往往是发生梗死扩展或再梗死的先兆。因而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再谈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谈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问题杨振华黄永麟教授在1994年本刊第六期专家论坛中提出要“加强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总的说来心绞痛患者预后较好,但确有一部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极易转为心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AMI)。国外资料约...  相似文献   

8.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86-386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非典型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1/6~1/3。  相似文献   

9.
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治水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吴可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20年来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近半个世纪人群冠心病患病率有增加趋势。因此加强对冠心病的预防,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各项易患因素和改善生活习惯,有可能降低冠...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总结无痛性心梗死的首发症状,提高对无痛性心梗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方法 根据有无典型症状分为有痛性心肌梗死和无痛性心肌梗死,把确诊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占总数的41.43%,其中休克发生率40.91%,心律失常0.46%,分别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的9.84%、32.79%。结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常见且病死率高,正确认识无痛性心肌梗死,有益于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0例在心梗前无心绞痛痛史的患者(A组)与153例在心梗前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一对比分析。结果 A组发病年龄较B组为轻(P〈0.01)。A组心梗发病时有明显诱因50例(55.56%),B组62例(40.52%);A组心梗时缺血性胸痛症状典型者82例(91.11%),B组123例(80.39%)(P〈0.05);A组心梗面积较大者50例(55.56%),而B组57例(37.25%)(P〈0.01)。此外,A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6.67%(42/90),41.11%(37,90),14.44%(13/90)和17.78%(16/90),而B组分别为33.33%(51/153),24.84%(38/153),6.45%(10/153)和8.50%(13/15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无心绞痛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有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韩万水 《医学综述》1997,3(4):185-186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亦称为梗塞前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或冠脉中间状态综合征。UA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重症状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UA衍变成AMI的发生率为9~25%。晚近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血管镜相有效的病理学手段的进展使我们对UA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认识。提高对UA的认识,并能妥善处理,对于临床内科特别是心内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无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目前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1999年 3月连续收治的 115例患者 ,采用 1979年WHOAMI诊断标准 ,按就诊时有无典型心绞痛 ,分为无典型心绞痛心梗和有心绞痛心梗两组 ,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增加对无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的患者1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 A、B、C 三组各52例。A 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 组在 A 组基础上加服阿替洛尔,C组在 A 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结果:A 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5%,B 组为67.3%,C 组为90.4%,A、B 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 组与 A、B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间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 组与 A、B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其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毒副作用少,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雷作梅 《大家健康》2015,(3):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的患者1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52例。A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阿替洛尔,C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5%,B组为67.3%,C组为90.4%,A、B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其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毒副作用少,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住院期间诊治情况,着重分析发病前有无心绞痛病史与AMI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旨在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 IP)对AMI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可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面积和左心功能,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近10年来AMI患者309例,探讨发病前有否心绞痛对其临床和预后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在无条件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等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是治疗AMI很有效的方法。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用药治疗AMI1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