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一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以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NPSLE),其发病率高达14%-75%。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国内外风湿病学界却对NPSLE的治疗缺乏系统性研究,多以经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对4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病人进行充分评估,确定护理重点,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避免诱因、预防并发症、"三防"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39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死亡,2例病情无明显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3.
方蘅英  潘英华 《全科护理》2011,(17):1514-1515
对4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病人进行充分评估,确定护理重点,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避免诱因、预防并发症、"三防"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39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死亡,2例病情无明显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4.
精神神经性狼疮(NPLE)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表现除一般SLE的症状外,还有中枢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复杂性,且病情凶险,易造成临床误诊和漏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世娇  李玉玲 《全科护理》2012,10(10):958-95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为神经系统损害多见,病变侵犯脑组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它是SLE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1],90%的病人为女性,以10岁~40岁发病居多,主要表现为头痛、智能障碍、癫痫发作及昏迷等,治疗存在一定难度,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25例NPSLE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观察细致、掌握特点及操作熟练是护理NPSLE患者的关键;加强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狼疮肾炎患者合并神经精神狼疮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1例狼疮肾炎合并神经精神狼疮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加强癫痫发作、精神症状、高血压、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重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NPSLE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观察细致、掌握特点及操作熟练是护理NPSLE患者的关键;加强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神经精神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严重表现,死亡率达7%~19%,为SLE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d^-1)冲击治疗。但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意识改变、连续两次癫痫大发作等表现时效果欠佳,且过大剂量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作者对神经精神狼疮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不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迅速缓解,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中15例NP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行脑电图检查12例,脑CT检查8例,脑MRI检查3例,脑脊液检查6例.结果 15例NPSLE患儿中80%(12/15)在确诊SLE第1年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20%(3/15)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头痛8例、癫痫发作2例、记忆力减退2例、昏迷1例、情绪失调1例、舞蹈样动作1例.脑外表现:15例患儿均有发热,占100%;皮肤、黏膜损害13例,占87%;肾损害11例,占73%.脑脊液检查:3例正常,3例压力升高,但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8例头部CT检查:6例异常;12例脑电图检查:8例异常;3例头部MRI检查均异常.随诊中死亡2例.结论 儿童NPSLE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NPSLE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梅 《全科护理》2015,(1):57-59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院外健康教育指导。[结果]40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减轻,均好转康复出院。其中4例出现狼疮肾炎,6例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好转,另外30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国外报道近半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被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占SLE死亡原因的7.0%~19.0%[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40例NPLE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SLE患者173例,其中NPLE40例(23.1%)。男2例,女38例;年龄16~54岁,平均28.5岁,病程1~14年,平均3.6年。从SLE起病至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时间小于1年10例,1~3年12例.4、5年3例,5年以上15例。1.2方法SLE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通过的新标准[2]。NPLE诊断标准参照1987…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精神病是其中较少见但非常重要的临床表现。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发表了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命名和病例定义”,对19类NPSLE综合征作了分类定义,明确提出了SLE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建议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排除诊断的方法等。同时,随着临床经验的逐步丰富,临床免疫学、脑电图,尤其是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对提高本病诊断的敏感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现将该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进一步拓展NPSLE精神…  相似文献   

14.
狼疮带试验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狼疮带试验 (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5 0例SLE患者和 5 0例非SLE患者分别检测血清ANA、ds-DNA、补体、免疫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肾脏组织病理、LBT免疫成分。结果 LBT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 71%、特异性为 84 %、阳性预测值为 93%、阴性预测值为 4 8% ,LBT阳性与肾损害及狼疮活动关系密切。结论 LBT是SLE的诊断的一项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叶娟 《全科护理》2011,(4):373-37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岁~45岁,女∶男为(7~9)∶1[1],具有典型的面部蝶形红斑,手足、肢端可有充血或出血性斑点,对光敏感,是一种病程冗长,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高危病人1年的病死率为20%,5年病死率为35%,10年病死率为45%[2],  相似文献   

17.
狼疮脑的临床观察与抢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疮脑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现症,近几年来已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既归功于临床有效的治疗,又得益于充分的临床护理。本文通过对9例狼疮脑的成功抢救,着重阐述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及抢救护理。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复合体病,常伴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尤以育龄妇女更为多见,与妊娠关系较为密切。多数观点认为:SLE不易妊娠,妊娠可使病情加重,并可致胎儿、新生儿受累。本文分析了17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而探讨SLE与妊娠的关系,及母婴预后、诊断、处理和护理。1 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本院产科和计划生育科收治17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平均年龄28岁(21~40岁),其入院前均在内科确诊,并经系统治疗。本组病例临床分型参考姜学义等[1]报告,分为肾炎型、皮肤关节型与其它型。SL…  相似文献   

19.
神经精神狼疮(NP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SLE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对12例NP狼疮住院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岁~45岁,女∶男为(7~9)∶1[1],具有典型的面部蝶形红斑,手足、肢端可有充血或出血性斑点,对光敏感,是一种病程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