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陪舱护理。[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进行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的全程陪舱护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与处理。[结果]护士陪舱治疗275次,其中2次病人中断治疗从过渡舱转出,其余均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颅脑疾病病人的恢复,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护士陪舱治疗,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林宗霞 《全科护理》2013,(18):1657-1658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舱前,在舱内治疗时(包括加压阶段,稳压阶段、减压阶段),出舱后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对危重病人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认真地观察病情,做到胆大心细,仍然能满意高效的在高压氧舱内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韦贵珠  韦孟怀 《全科护理》2011,9(19):1718-17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发生舱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舱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发生舱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舱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作业治疗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且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病人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在高压舱内不进行作业疗法,入舱前与出舱前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BI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舱内作业治疗在改善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齐莉  齐玲 《家庭护士》2009,7(16):1425-1426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1 320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2例(2例次)由于在舱内出现病情变化而终止治疗;118例完成高压氧治疗1 318例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可保障气管切开病人安全完成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疗法是脑梗死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内呼吸机应用。护理要点包括患者入舱前的准备,入舱后加压与稳压时的护理,出舱前的减压护理和出舱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做好高压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的必要性。方法2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结果通过对高压氧舱内切开患者的精心护理,其中15例患者有意识逐步清醒的,在他人扶持下能行走,5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终止高压氧治疗。结论做好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可确保提高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康复医院护士对高压氧的认知,调研护士对高压氧陪舱的认知状况, 探讨影响护士陪舱能力的各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京市某三级康复医院10个护理单元156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对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陪舱管理的现状,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康复医院护士对高压氧相关知识整体处于良好状态,达不到优秀;护士对高压氧陪舱存在各种顾虑,90%的人认为护士陪舱有必要,100%的人在前3次准备陪舱前有恐惧、焦虑、紧张等应急情绪,92%的人担心陪舱时患者病情变化和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得当,62%的人担心舱内感染风险,30%人担心陪舱对自身身体有影响,95%的人认为需要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减压,90%的人认为需要加强系统化的陪舱宣教指导(包括陪舱前、陪舱中以及陪舱后过程),88%的人提出减少一对多的陪舱,尽量安排一对一的陪舱。 结论 康复医院护士需要加强对高压氧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增强认知;对于护士陪舱的管理需要进行系统化培训和宣教指导,需要定期进行心理疏导,需要临床科室和高压氧科室商讨制订更合理陪舱管理制度,尤其是合理安排单人陪舱和多人陪舱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一氧化碳中毒后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入舱前护理、舱内护理、出舱后护理、迟发性脑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认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经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贾晓玲 《全科护理》2012,(35):3274-32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同时做好入舱前、入舱后、出舱后的护理,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85.71%;观察组、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7%、10.7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及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邱华  阳雁  ) 《全科护理》2013,11(13):1179-1180
[目的]总结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对4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入舱前护理、入舱后护理等。[结果]本组治疗1个~5个疗程,预后良好。[结论]加强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林立文  唐蕴  邹超  任平  刘真秀 《家庭护士》2009,7(7):575-576
总结高压氧舱辅助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护理配合,包括入舱前的宣教、病人准备、护士准备以及舱内加压、稳压、减压时的护理配合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对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入舱前的评估、气囊的管理、脱管的预防、吸氧方式的选择、呼吸道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控制等,认为入舱前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保证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孙静 《护理研究》2006,20(5):437-43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次数与放射性颌骨坏死治疗效果的关系及护理。[方法]对7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病人采取0.2MPa进行120min的高压氧治疗,并配合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三阶段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1.03%,其中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64.29%,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88.89%,治疗>13次以上病人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效果满意,且治疗次数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将减轻病人的压力,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磊 《全科护理》2013,11(9):805-80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重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48例病人病情得到了好转,而后痊愈出院;2例病人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用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痊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艳  赵玉  唐剑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68-1969
[目的]探讨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高压氧科2011年1~8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病人的有关资料,观察加压氧舱内治疗人数、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分析舱内漏氧的原因.[结果]舱内人数越多或一级连续供氧气管切开的患者越多,越易造成舱内氧浓度的升高.[结论]正规执行高压氧治疗操作规程,可控制舱内氧...  相似文献   

18.
孙静 《护理研究》2006,20(2):437-43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次数与放射性颌骨坏死治疗效果的关系及护理。[方法]对7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病人采取0.2MPa进行120min的高压氧治疗,并配合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三阶段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1、03%,其中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64.29%,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88.89%,治疗〉13次以上病人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效果满意,且治疗次数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将减轻病人的压力,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美国高气压医学随着高压氧舱在治疗应用方面的增加,促进了危重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内监护和治疗的需求。高气压医学专家认为,常压下精确的监护装置在舱内难于适用,而病人在治疗期间隔绝于舱内,立刻做出准确的治疗上的观察就很困难。这使得神经系统方面减压病的病人无法做出准确的测示。同时,精确的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仪在舱内甚至可失灵,而使得病人的病情受到低估。另外,危重病人在血流动力方面可能易变,因没有精密的监护装置,而发生了某些适宜于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不愿送入高压氧舱内治疗。美国高气压医学专家们把现代急救监护技术,电生理学和放射学应用于高压氧舱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胎儿宫内容迫的护理体会/王淑珍……/护士进修杂志一1988,3(12)一19 该方法为近几年新开展的业务,病人多持怀疑态度。故首先应给病人讲清高压氧的治疗原理,以取得自觉配合。并加强临床观察:1、密切观察胎心、胎动的改变,并认真记录。进舱前、出舱后更应及时听取胎心音,观察胎动频率。2、观察孕妇出舱后有无早产先兆。8、观察病人出舱情况,及时发现治疗时的各种症状,以预防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