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顾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552-3554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救结果、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情稳定所占比例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0.91%、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5%、1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急救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结果,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放急诊绿色通道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遇到突发事件 ,能迅速及时投入抢救 ,做到“急而有序 ,忙而不乱” ,克服了因涉及科室多、收费难等问题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困难。我院急诊科平均每年要抢救各种病人2000余人次 ,急救任务繁重 ,因此绿色通道的管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本科几年来的管理实践和成效介绍如下。1组织管理1.1成立抢救领导小组院长亲自任组长 ,成员由医教科长、护理部主任、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 ,所有成员都有联系电话。急救中心一接到急、危、重病人 ,在实施初步抢救的同时 ,院领导或医教科立即通知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3.
危急症的紧急救治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不良的影响因素,我院急救科从1997年9月成立急诊绿色通道,由于不断加强绿色通道护理系统的建设及管理,有力的配合了各项抢救工作。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危重患270例,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5.
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对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实行优化、完善,形成规范、合理的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模式。方法分析原有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实施中的不足或弊端,对各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制定出新流程,对所有符合门急诊绿色通道的急危重患者按照新流程模式进行实施、救护,记录每个病人实施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接诊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上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下降。结论对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进行优化及完善能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未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抢救;研究组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研究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率、死亡率及复发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绿色通道能够使医疗程序更具规范化、专业化,有效保证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率、复发出血率及死亡率,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绿色通道建立三年来(2007-01~2009-12)2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组)与建立前两年(2005-01~2006-12)1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B组)的急救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平均输血量、复发出血率、急诊外科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在止血有效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平均输血量及复发出血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急诊内镜为特色的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提高了止血成功率,能降低病死率及住院费用,还能节省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3年实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53例急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观察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153例患者在发病后2小时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5例,2~6小时得到防疗治疗的有92例,得到治疗的有94例。6~12小时得到治疗的有20R,大于12小时有4例,死亡6例。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治疗中的时间浪费,使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40-5542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肝脾破裂患者94例。根据是否实行绿色通道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家属对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4.7±10.3min,少于对照组的51.4±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22-3023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60例在我院急诊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试验组则给予急救绿色通道干预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清醒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与常规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相对较显著,缩短其救治时间和清醒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王宁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19-120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从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3个流程查找失效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控制方案。结果降低了院内患者转运中意外的发生率,减少了与接收科室发生的交接问题(P<0.01或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基于SBAR模式的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班软件,并将其嵌入急诊信息系统,辅助护士完成交班。对比使用前后的交班质量、交班本书写时间、内容遗漏率、涂改情况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使用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护士交班软件后,观察组护士交班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交班内容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交班记录遗漏和涂改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交班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信息化交班软件的使用规范了护士交班内容,避免了信息遗漏和交班内容的重复抄写,缩短了护士交班书写时间,有利于提高交班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急诊绿色通道对缩短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时间(TAT)的作用,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血气分析标本的TAT,比较分析绿色通道标本和其他来源标本的实验室前TAT及实验室内TAT。结果绿色通道、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前TAT均值分别为8.64、38.81和59.24min,实验室内TAT均值分别为6.20、6.60min和15.60min,绿色通道标本实验室前和实验室内TAT均值都明显小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标本相对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缩短的值和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绿色通道可缩短血气分析标本的TAT,尤其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对提高标本周转效率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非创伤性脑卒中护理中对神经功能缺损、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及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专科医师接诊时间、实验室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非创伤性脑卒中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护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131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分析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包括专科医生接诊时间、获得临床实验室结果时间、获得神经影像结果时间等。结果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53.21±16.38)min,专科医生接诊时间为(8.81±4.23)min,获得临床实验室结果时间为(33.37±8.13)min,获得神经影像结果时间(29.26±7.51)min,4项指标达标情况分别为85.49%、90.83%、94.66%、97.70%。结论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能缩短脑卒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提高急诊救护质量,为脑卒中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珊  葛伟  王琦  郭子桢  张彤  田媛  杨群 《护理研究》2014,(35):4379-4381
[目的]调查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现况、存在的问题及培训效果,提升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采用自制的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现状调查表,对247名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计划,设置相应课程,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分析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后军队保健护士对职业规划、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技能、常见危重症救护、应急处置及现场救护能力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珊  葛伟  王琦  郭子桢  张彤  田媛  杨群 《护理研究》2014,(12):4379-4381
[目的]调查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现况、存在的问题及培训效果,提升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采用自制的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现状调查表,对247名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处置能力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计划,设置相应课程,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分析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后军队保健护士对职业规划、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技能、常见危重症救护、应急处置及现场救护能力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军队保健护士危重病人照护与应急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连思君  沈韵  张洁  韩芸 《循证护理》2021,(4):534-536
目的:探讨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胸痛流程;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研究组,采取优化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对比两组病人的滞留时间、诊断时间、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滞留时间、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绿色通道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效果,缩短急诊各环节所需时间,提升病人救治的有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留观室留院观察6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普通的护理办法。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急诊留观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危重症患者显效215例,有效6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中出现无效的例数为117例,护理人员因素35例,科室硬件导致20例,管理制度导致15例,感染因素导致17例,患者因素导致30例。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能够显著提高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