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110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00%(99/110)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6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4.38%(54/6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断效果.方法:对62例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检查,确定宫腔粘连程度.结果:宫腔粘连主要病因是妊娠后宫腔手术操作.62例中宫腔粘连Ⅰ度25例,Ⅱ度15例,Ⅲ度10例,Ⅳ度7例,Va度3例,Vb度2例.宫腔粘连与月经情况并不完全相关,与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宫腔粘连的最佳方法,在检查同时定位取子宫内膜活检,部分患者可同时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减少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6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超秀 《重庆医学》2011,40(27):2754+2757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宫腔粘连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该院以月经改变、有宫腔操作病史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65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治愈39例(60.0%),有效12例(16.5%),无效14例(2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安全有效,而减少人工流产、规范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是预防宫腔粘连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治疗,且术后予以雌激素干预治疗,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宫腔再粘连情况分为再粘连组(n=31)和非再粘连组(n=208)。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239例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且予以雌激素干预治疗的患者中,31例发生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12.97%;再粘连组与非再粘连组在病程、人工流产次数、粘连程度、粘连性质、宫腔操作次数、放置宫内节育器及雌激素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年、人工流产次数>2次、重度粘连、肌性粘连、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小剂量雌激素均为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雌激素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6%高于雌激素小剂量组的8.87%(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自然流产患者,发生宫腔粘连者归为观察组(n=30),未发生宫腔粘连者归为对照组(n=54)。分析发生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发生宫腔粘连,占比为35.7%;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生宫腔粘连与孕次、盆腔炎、刮宫次数、吸宫时间以及吸宫负压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之后,分析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效果均较好,尤其是对于轻度粘连患者。结论吸宫时间、吸宫负压、刮宫次数以及盆腔炎是发生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宫腔镜下进行手术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联合人工周期诊治宫腔粘连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3-13,5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人工周期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人工周期的诊治情况。结果 63例宫腔粘连患者治愈52例(82.5%),有效10例(15.9%),无效1例(1.6%)。结论宫腔镜联合人工周期诊治宫腔粘连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诊治官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诊治情况.结果:本组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7例,重度8例;轻、中、重度粘连分离成功者分别为16例(100.0%)、15例(88.2%)、3例(37.5%).术后均未见明显不适及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205例因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行宫腔镜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闭经,占69.76%,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主要由宫腔粘连和妊娠物残留引起,分别占81.95%、13.65%;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尤其≥3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人工流产术后停经,闭经时间越长宫腔粘连越重(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治人工流产后月经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容丽媚  黄钟燕  杜洁冰 《广西医学》2012,34(10):1428-1429,143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诊治宫颈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宫颈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诊治情况.结果 115例宫颈宫腔粘连患者中,103例在第一次宫腔镜下分离完成,成功率89.5%.术后随访2~3个月,除宫颈粘连及轻度膜性宫腔粘连病例以外的74例患者中,宫腔镜显示宫腔形态正常66例,有少许膜性或肌性粘连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95例(82.6%),月经偏少20例(17.4%).周期性腹痛36例中,腹痛消失33例,腹痛减轻3例.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子宫颈、宫腔粘连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诊治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方法:对200例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参照ESGE分类标准分类的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术后予人工周期及宫内放置节育环治疗1~3个月经周期,后行宫腔镜二探及近远期随访?结果:200例宫腔粘连患者,161例(80.5%)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减少及闭经,其中159例有子宫手术史,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所致65例(40.88%),稽留流产清宫所致45例(28.30%);术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0.50%),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198例(99.00%);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或较术前增多者62例(31.00%)?无变化者95例(47.50%)?减少者43例(21.50%);随访患者141例(随访率70.50%),有生育要求患者123例,术后妊娠79例(妊娠率64.23%),足月产67例(足月产率84.81%),早产2例(早产率2.53%),自然流产10例(自然流产率12.66%),产时胎盘因素并发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发生37例(53.62%)?结论:妊娠后刮宫仍是宫腔粘连形成的主要原因;宫腔镜仍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重度宫腔粘连预后欠佳,再粘连预防和生殖预后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宫腔镜检查病人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宫腔镜确诊的38例宫腔粘连病人作为粘连组,其余175例未发生粘连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宫腔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粘连组人工流产次数、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体质量指数、合并盆腔炎率、放置节育环率、子宫内膜炎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子宫内膜炎、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多、体质量指数高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影响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宫腔粘连治疗中应用宫腔镜的作用及其必要性,借此为宫腔粘连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治疗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6月份宫腔粘连患者的60例,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进行电切术,并在术后对患者实施抗生素以及IUD处理。结果通过我院对6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发现,患者在妊娠期进行宫腔手术的次数和患者宫腔粘连几率呈现正比例关系。在这60例患者中有30例为轻度患者,22例为中度患者,8例重症患者的。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基本相同,均为月经异常。采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患者实施治疗后,治愈效果显著,其中42例患者恢复正常,有效14例,无效4例。结论宫腔镜在宫腔粘连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起到很大的治愈效用,是当下治疗宫腔粘连症状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且术后患者的并发率极低,可将宫腔镜广泛的推广到宫腔粘连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由宫腔粘连所致月经异常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2000年1月~2013年7月选择大庆市红岗区医院因各种原因如:人工流产术后、上、取环术后及肌瘤拨除及宫腔镜电切等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异常经宫腔镜证实有宫腔粘连的56名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进行3个月的激素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内的月经恢复情况。以此56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患者进行症状、术前内膜厚度、病因、宫腔操作次数、病程时间、宫腔形态、术中内膜情况、粘连程度、宫腔重建满意程度、年龄、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这11个变量的差异比较,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宫腔粘连的56位月经异常的患者中,宫腔轻度粘连15例,中度粘连28例,重度粘连13例,所有病人均只行了1次宫腔镜手术,经3个月的回访,月经恢复正常的有53人,月经未完全恢复正常,但较手术前有增多的有2人,治疗有效组56人(94%),分别对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症状、术前内膜厚度、病因、宫腔操作次数、病程时间、宫腔形态、术中内膜情况、粘连程度、宫腔重建满意程度、年龄、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这1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只有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这一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宫腔操作是引起宫腔粘连的主要原因,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是与疗效相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诊治宫腔粘连(IU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诊治情况。结果 45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9例,重度9例;45例患者1次手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占91.1%(41例),术后1~3个月临床症状(闭经、经量少,腹痛)改善。其中治愈36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伟红 《中外医疗》2013,(22):42-42,44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诊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宫腔镜通过机械性或能源性手术对40例宫腔粘连进行分离,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 40例患者顺利完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1次分离成功38例(95%),行2次分离2例(5%)。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情况:宫腔形态正常(粘连完全分解)示治愈37例(92.50%),宫腔基本成形(宫腔侧壁有少量粘连)示好转2例(5.00%)。其中轻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总有效率达100%优于中度粘连患者(总有效率为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P<0.01),术后月经正常29例;经量增多9例;经量稍增多2例。结论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效果佳,费用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子宫粘连的临床诊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既往有宫腔手术史合并子宫粘连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以及行宫腔镜手术的情况。结果112例子宫粘连患者中,既往有1次、2次、3次和〉3次宫腔手术史分别为13例(11.6%)、55例(49.1%)、21例(18.8%)和23例(20.5%)。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手术,宫颈粘连31例(27.7%),宫腔粘连69例(61.6%),宫颈合并宫腔粘连12例(10.7%);既往有〉3次宫腔手术史发生宫颈粘连的比例最高,为52.2%,既往宫腔手术次数与发生子宫粘连类型有关(P〈0.05)。81例宫腔粘连患者中有轻度粘连27例(33.3%)、中度粘连42例(51.9%)和重度粘连12例(14.8%);随着既往行宫腔手术次数的增加(从1次直至〉3次宫腔手术史),宫腔粘连程度逐渐加重(P〈0.05)。112例患者第1次宫腔镜下粘连分离的成功率为87.5%(98/112),术后随访3个月,再次宫腔镜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112/112);术后月经恢复正常为81.2%(91/112),周期性腹痛消失为83.7%(41/49),腹痛减轻为16.3%(8/49)。结论育龄妇女多次行宫腔手术发生宫颈粘连和重度宫腔粘连比例高,宫腔镜是诊治子宫粘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6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86.67%)宫颈管粘连或宫颈内口粘连者用宫颈扩张器治疗;5例(8.33%)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用宫腔镜直视下分离;3例(5%)重度粘连者则用宫腔镜电切治疗。结论: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主要为不规范的宫腔操作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人工流产手术操作原则,提高人工流产手术质量是预防宫腔粘连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云霞 《当代医学》2010,16(12):48-48
目的对宫腔镜在诊断宫腔粘连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经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78例,其中无月经12例、月经过少28例、月经减少28例、月经正常10例,不孕53例,反复流产25例,有宫腔操作史62例。结果宫腔轻度粘连18例,中度42例,重度18例。结论宫腔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是宫腔手术操作,宫腔粘连程度与月经量的改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异常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门诊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27例RSA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7例RSA患者中,子宫腔粘连51例(22.47%),子宫内膜息肉12例(5.29%),子宫腔畸形7例(3.08%),子宫内膜炎3例(1.32%),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0.44%)。RSA患者流产后月经量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5,P0.05)。RSA清宫次数增加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78,P0.05)。关联分析提示宫腔粘连程度与月经前后量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11),与清宫术次数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361)。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及早发现RSA患者宫腔病变,可作为RSA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分析宫腔粘连分离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25~35岁)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妊娠31例,未妊娠29例。总结分析该术式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中,54例存在明确宫腔操作史,占比90.0%。患者宫腔操作次数、术后妊娠时间、手术疗效、粘连程度、发病原因对妊娠结局存在显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影响术后妊娠结局的因素主要包括术后妊娠时间、手术疗效、粘连程度、宫腔操作次数、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