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对兔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24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6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碘油、TNP-470,TNP-470+碘油及生理盐水于不同组,1 wk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清AST水平,并观察存活期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TNP-470+碘油组生长率为(0.62±0.28)与对照组(3.48±1.1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栓塞组(1.28±0.23)、TNP-470组(1.18±0.2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微血管密度(MVD值)(9.98±5.71)与对照组(23.12±9.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混合栓塞组存活期(53.0±2.0)与对照组(40.5±3.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血清AST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病理HE染色切片示有早期坏死表现.结论TNP-470与碘油混合栓塞组可大大降低肿瘤生长率,减小微血管密度,延长存活期,并对肝功损害是可逆的,其抑瘤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和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皮下种植生长的癌组织移植于裸鼠胰腺尾部,制备胰腺癌SOI模型;24只SOI模型随机分为TNP组(TNP-470 30 mg/k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疗程8周)、GEM组(Gemcitabine 100 mg/kg,腹腔内注射,术后第0、3、6、9天给药)和对照组,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结果Gemcitabine侧重于抗胰腺癌生长,TNP-470则侧重抑制胰腺癌转移,两者均无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TNP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低于GEM组和对照组,GEM组的肿瘤增殖指数(PI)显著低于TNP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在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侧重点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P-470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C6细胞,建立动物荷瘤模型。荷瘤后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肿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0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TNP-470组(TNP-47030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顺铂组(顺铂5mg/kg每周2次,共4次腹腔内注射)、联合给药组(TNP-47015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6次;同时顺铂2.5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4次),每组15只。观察不同的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P-470治疗组肿瘤重量及最大横径显著降低(P〈0.001);TNP-470治疗组及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NP-470治疗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TNP-470治疗组、联合给药组及顺铂治疗组G2/M期、S期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肿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和顺铂治疗组及TNP-70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NP-470治疗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结论TNP-470是一种对胶质瘤有明显疗效的化疗药物,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重量减轻,同时对大鼠本身体重影响小,行为学症状改变出现较少,疗效明显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2组,每组5只实验鼠。肿瘤种植前3 d开始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西咪替丁(治疗组),每天1次,观察成瘤时间及瘤体成长情况。肿瘤种植后第7周处死实验鼠,测定瘤体大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程度和MVD计数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西咪替丁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少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Balb/c裸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伐单抗高剂量组、贝伐单抗低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贝伐单抗高剂量组、贝伐单抗低剂量组采用人胃癌细胞BGC-823接种到实验鼠皮下组织建立裸鼠模型,高剂量组用10 mg/kg贝伐单抗腹腔注射治疗,低剂量组用5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与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脱颈处死小鼠,比较肿瘤组织重量与抑瘤率、免疫功能、VEGF与微血管密度。结果贝伐单抗干预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贝伐单抗高剂量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贝伐单抗干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贝伐单抗组血清IL-1、IL-2、TNF-α明显高于低剂量贝伐单抗组(P0.05);贝伐单抗干预组VEGF、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贝伐单抗高剂量组VEGF、MVD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抗VEGF等机制相关,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贾林  袁世珍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0):599-60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毒药物联用疗法[TNP-470/2',2'-二氟脱氧胞苷(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用疗法24只胰腺癌SOI模型随机分为T30组(TNP-470 30 mg/k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疗程8周)、G100组(Gemcitabine 100mg/kg,腹腔内给药,术后第0、3、6、9天)和对照组;联用疗法32只SOI模型随机分为T15组、G50组、对照组和联用组(采用T30+G50),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结果G100侧重于抑制胰腺癌生长,T30则侧重抑制胰腺癌转移,两者均无显著的改善预后作用;T15和G50无显著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只有联用组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生长、转移和改善预后,T30可使G50的抑瘤率提高2倍,并获得2/8只的肿瘤治愈率;T30组的微血管密度为7.13±2.99/高倍视野,显著低于T15组的10.53±3.22/高倍视野和对照组的14.50±5.93/高倍视野(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毒药物联用疗法(TNP470 30 mg/kg和Gemcitabine 50 mg/kg)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有助于减少细胞毒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 (TNP- 4 70 )和细胞毒药物 (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把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皮下种植生长的癌组织移植于裸鼠胰腺尾部 ,制备胰腺癌 SOI模型 ;2 4只 SOI模型随机分为 TNP组 (TNP- 4 70 30 m g/ kg,皮下注射 ,隔日一次 ,疗程 8周 )、GEM组 (Gemcitabine 10 0 mg/ kg,腹腔内注射 ,术后第 0、3、6、9天给药 )和对照组 ,术后第 10周处死裸鼠。结果  Gemcitabine侧重于抗胰腺癌生长 ,TNP- 4 70则侧重抑制胰腺癌转移 ,两者均无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 ;TNP组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低于 GEM组和对照组 ,GEM组的肿瘤增殖指数 (PI)显著低于 TNP组和对照组 (均 P<0 .0 5 )。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在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侧重点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抗血管生成和肿瘤杀伤作用。方法在40只大鼠背部皮下接种H22鼠源性肝癌细胞,接种肿瘤直径在1 cm左右时,随机分为4组各10只,对照组瘤内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瘤内组瘤内注射内皮抑素和腹腔注射阿霉素,静脉组静脉注射内皮抑素和腹腔注射阿霉素,阿霉素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腹腔注射阿霉素,3 d后测量肿瘤直径,每15 d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大鼠生存期等。结果给药后时间与分组因素效应显著(F=45.37,P0.05),不同治疗大鼠肿瘤体积差异明显,不同作用时间下肿瘤抑制作用差异明显(P0.05),瘤内组肿瘤生长显著低于其他小组(P0.05),瘤内组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和VEGF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静脉组生存期显著长于阿霉素和对照组(P0.05),瘤内组与静脉组生存期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内皮抑素瘤内注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更佳,但是对生存期影响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联合5-Fu对大鼠结肠癌肝转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设立不同的药物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定转移灶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碱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与TNP470组或5-Fu组比较,大鼠肝转移率显著下降(P〈0.05,P〈0.01)。与5-Fu组相比,转移灶中b-FGF表达和MVD计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治疗前后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结论TNP-470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灶发生。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抗小鼠体内SP2/0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SP2/0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不同方法致弱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接种SP2/0细胞,于荷瘤后20 d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和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1)未致弱组、紫外线致弱组和60Co致弱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接种750条、500条和250条旋毛虫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接种3 d1、1 d和21 d后荷瘤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未致弱的旋毛虫和经不同方法致弱的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SP2/0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接种剂量增加,抑瘤效果越明显,但对实验动物的机体损伤也加重。接种11 d后荷瘤组的抑瘤效果好于接种3 d后荷瘤组和21d后荷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活血方剂对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HCCLM3,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每组8只。于造模第2天起开始给药。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各组以相应药液灌胃,1次/d,连续35d。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况及移植瘤生长情况,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并检测肿瘤肺转移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瘤重显著降低(P0.05),而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瘤重无明显变化(P0.05);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抑瘤率分别为41.76%、51.9%、2.14%、3.46%;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肺转移灶数显著增加(P0.05),补阳还五汤组显著减少(P0.05),而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可抑制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但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肺转移;补阳还五汤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对肿瘤血管生成未见明显的影响;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对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小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olon26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2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R组)、单纯沙利度胺组(T组)、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组(T+R组)。自治疗当日起,次日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将小鼠断髓处死后剥离瘤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大,对照组小鼠明显大于另外三组(P0.05);其中T+R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增长最慢,肿瘤生长曲线最为平缓。治疗结束时,各实验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组、R组、T+R组抑制率分别为42.1%、47.3%、62.0%。对照组MVD数量最多,分布密集度最高;T+R组MVD数量最少,坏死区域面积最大,移植瘤组织中的MVD表达明显低于另外三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有效增强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与抑制移植瘤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测定移植瘤的生长曲线;25只Balb/c裸鼠接种胃癌原代细胞悬液生成移植瘤后均分为五组,不同剂量的三羟基异黄酮(0.5、1.0和1.5mg/kg)、生理盐水和DMSO进行瘤旁注射,透射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发现三羟基异黄酮导致移植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TUNEL染色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28.7%±1.1%、33.4%±1.4%和37.1%±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和DMSO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1.8%±0.4%和11.7%±0.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11.8%±0.9%、5.7%±0.8%和4.0%±0.8%)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9.5%±0.6%和17.6%±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ax蛋白阳性细胞率(20.0%±1.2%、24.7%±0.9%和29.3%±1.6%)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0.3%±0.4%和10.9%±0.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2mRNA条带强度随剂量增大而递减,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axmRNA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罗莫司对人肝癌裸鼠肝脏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罗萸司(SRL)对人肝癌裸鼠肝脏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肝脏移植瘤模型,使用SRL、他克莫司(FK506)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 (1)SRL、FK506组和对照组移植瘤质量分别为(352±38)mg、(683±53)mg、(675±45)mg;SRL组移植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10.378,P<0.01);FK506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SRL组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凋亡(f值分别为5.753和5.296,P<0.05),FK506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SRL组移植瘤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8.637,P<0.01);FK506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4)SRL组移植瘤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11.518,P<0.05);FK506对移植瘤凋亡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SRL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阻I卜肿瘤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抑制剂在动物体内的抗胃癌生长作用并探讨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三组,给予非甾体消炎药舒林酸和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干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VWF和CD34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舒林酸和塞来昔布均显著抑制胃癌种植瘤的生长,两组肿瘤体积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小于对照组,对照组为(608.9±288.8)mm3,舒林酸组为(351.5±227.0)mm3,塞来昔布组为(108.3±105.4)mm3(P<0.01);细胞增殖指数对照组为17.5±8.3,舒林酸组为13.6±7.4,塞来昔布组为9.8±5.0,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5±1.6、4.8±5.3和5.6±3.5,对照组低于处理组(P<0.05);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6±3.0、2.8±2.2和2.5±2.3,处理组较对照组降低(P<0.01),但两处理组之间各项比较均未达显著差异。结论环氧合酶2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胃癌效应,并可能与抑制血管生成有关,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抗癌机制可能为增加凋亡、抑制增殖及减少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F-κB通路抑制剂SN50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常规传代培养,采用对数生长期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4 d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FU干预组、SN50干预组、5-FU+SN50干预组。每组8只动物,共给药4周。观察并记录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短径,于停药次日处死裸鼠,称取瘤重,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通过体内可见光成像技术分别于第1、7、14、21、28天对裸鼠进行活体成像,记录移植瘤光子数,绘制皮下移植瘤光子数曲线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与其他三组相比,5-FU+SN50干预组肿瘤体积、抑瘤率及光子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SN50干预组比较,5-FU干预组肿瘤体积和光子数明显减少(P0.05),抑瘤率明显增加(P0.05);SN50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抑瘤率及光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阳性率依次为对照组47.4%、5-FU组57.1%、SN50组11.8%、5-FU+SN50组25.0%。结论 5-FU单药及5-FU+SN50均能抑制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而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SN50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显著增强5-FU对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Vasostatin基因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 vasostatin 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作用,探讨其对胰腺癌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管形成实验研究 vasostatin 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 vasostatin 对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复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10~8pfu Ad-vasostatin、10~8pfu Ad-lacZ 及缓冲液,观察移植瘤生长曲线及瘤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研究 vasostatin 对胰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中,Ad-vasostatin 组细胞数较少,细胞排列连续性差,可见条索状细胞链,但中空闭合管状结构缺如。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提示 Ad-vasostatin 组的血管纹理欠清晰,小血管分布凌乱、稀疏,形态不规整,小血管分支少,多数在第二、第三级,极少数达到第四级。肿瘤生长3周后,Ad-vasostatin 组移植瘤瘤重(112mg±78mg)显著小于 Ad-laeZ 组(322mg±148mg)(P<0.05)及缓冲液组(468mg±160mg)(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d-vasostatin 组肿瘤组织 MVD[(76.2±16.8)个/mm~2]显著低于 Ad-lacZ 组[(144.0±16.6)个/mm~2]与缓冲液组[(147.0±22.7)个/mm~2)(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 vasostatin 基因可显著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vasostatin 基因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是其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人膀胱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人膀胱癌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注射基因制剂,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的肿瘤细胞指数。结果肿瘤大小:治疗组为(19.80±3.47)mm2,对照组为(64.58±7.31)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治疗组为(2 537±309)个,对照组为(3 846±972)个,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治疗组为21.84,对照组为13.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剂组无盆腔转移,对照组转移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阻断HIF-1α/VEGF信号通路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并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estin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BGC803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restin转染BGC-803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其对胃癌细胞BGC-803生长的影响: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比较restin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RT-PCR扩增后在600bp处稳定表达:将pEGFP-restin重质粒转染胃癌细胞BGC-803,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组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肿瘤细胞形态不一;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转染组胃癌细胞生长速度缓慢,肿瘤体积小(P<0.01);空载体组与转染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0%、29.02%:免疫组化显示,转染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4.25±0.29 vs 9.79±0.94,10.34±1.22,均P<0.05),转染组VEGF表达降低(12.24 3.45 vs 44.52±9.70,39.76±6.38,均P<0.05).结论:restin基因转染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仅采用草酸铂+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LV)治疗,观察组(n=34)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6%)明显高于对照组(55.9%,P<0.05);观察组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