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不规则抗体,为患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凝胺技术对1120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进行不规则抗筛选,聚凝胺试剂对不规则抗体尤为敏感,从而减少了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结果 16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 10例,抗-E 5例,抗-Hro 1例.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检测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了解其阳性率及分布,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诊断非ABO系统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DIANA全自动血型仪检测3000例孕妇血浆标本中的不规则抗体,阳性者鉴定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效价,并对阳性者的新生婴儿采脐带血做HDN检测。结果 3000例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0.5%),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E3例、抗-C2例、抗-Ec1例、抗-M3例、抗-Le^a1例、抗-Fy^a1例。另4例与所有红细胞和自身细胞均成阳性反应,未能确定其特异性。4例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致敏,分别为抗-E2例、抗-C1例、抗-M1例。结论 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对诊断非ABO系统HDN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693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用酶、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检出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2例,阳性率为0.29%。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输血、妊娠两种免疫因素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大小.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抗筛卡(Liss/Coombs),对两个实验组即有输血史实验组和有妊娠史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1 500例患者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0例,阳性率为0.67%,其中500例有输血史实验组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2%,1 000例有妊娠史实验组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阳性率为0.4%.结论 虽然两个实验组产生不规则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输血免疫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百分率大于妊娠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保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鉴定正确,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分别检查每个献血者的Rh(D)DMN血型,给每个献血者做抗体筛选试验、吸收试验及热放射试验,分别将特定指示细胞与献血者血清做凝集试验,然后综合分析每个献血者的各项检查结果 ,以确认其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结果献血者1的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效价为32;献血者2血液中不规则抗体为低温IgM抗P1,效价为8;献血者3、献血者4及献血者5的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均为低温IgM抗M,效价分别为8、8和16。结论采用若干免疫血液学试验联合运用,可正确鉴定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从而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受血者及孕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并预防母婴血型不合时,可能导致的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住院部及急诊,门诊产科所提供的758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采用免疫微柱凝胶卡式法,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64例阳性标本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抗D阳性12例,抗E阳性23例,抗e阳性6例,抗C阳性14例,抗c阳性6例,抗M阳性1例,抗Lewis阳性1例,抗Diego阳性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证,当母婴血型不合时,对孕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所有抗体。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血型鉴定困难、疑难配血、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临床用血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通过抗体筛查,可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发生溶血性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 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 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测定其产前抗A/B IgG抗体效价,统计A/B IgG抗体效价在1∶64及以上孕妇,并对该孕妇进行干预。选择同期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的200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婴儿溶血发生情况。结果200例受检孕妇IgG抗A/B效价1∶64及以上占51.5%,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6.0%。对照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15.0%,受检组4.0%,受检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受检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IgG抗A/B)检测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生与否的重要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21年北京地区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情况及其对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的诊断、治疗及孕妇产前备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抗体筛选阳性的孕妇血样243例,用0.01M二硫苏糖醇处理血浆进行抗体性质鉴定。结果 243例抗体筛选阳性的孕妇,年龄21~46岁,中位年龄29岁。Rh血型系统抗体最常见,共检出87例(35.80%),分别为抗-E及抗-c、E共62例,抗-D 15例,抗-C、e 4例,其他Rh系统抗体6例,分别为抗-C、D 2例,抗-c 2例,抗-Ce复合抗原抗体1例,抗-Hr0 1例;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检出82例(33.74%),分别为抗-M 74例,抗-N 1例,抗-S 3例,抗-Mia 4例;Lewis血型系统35例(14.40%),分别为抗-Lea 30例,抗-Leb 2例,抗-Lea+抗-Leb 3例;Kidd血型系统5例(2.06%),分别为抗-Jka 3例,抗-Jkb2例;Duffy血型系统抗-Fyb 8例(3.29%);P系统抗-P1 3例(1.23%...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