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第三磨牙56颗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及是否老化处理随机分成8组(n=7),A、A1组:Clearfil SE Bond;B、B1组:17%EDTA+Clearfil SE Bond;C、C1组: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D、D1组:17%EDTA+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A1、B1、C1、D1组试件进行老化处理。每组随机抽取5个试件检测粘接强度,观察、统计断裂模式;每组其余2个试件观察纵剖面形貌。结果:D组即刻粘接强度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D组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粘接耐久性。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1和D、D1组混合层树脂突增多增长,C1、D1组混合层未见明显裂纹。结论:17%EDTA+0.3 mol/L EDC预处理可以提高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强度,并具有粘接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是下颌后牙种植手术考虑的重要因素,下颌神经管变异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C1、C2、C5、C6及D1、D4-D6缺失伴C5、C6牙下方神经管变异,且对验为烤瓷桥修复的患者,并结合临床和文献资料,对其种植方案、上部修复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4种茶模型对离体牛切牙的染色效果。方法: 选择32颗新鲜牛下颌切牙随机法分为A、B、C、D 4组,每组牛切牙经清洁、切除等操作后纵剖为两等分,均分为1、2亚组;应用七彩云南普洱熟茶制成0.5%、1%、2%、4%的茶溶液,A1、B1、C1、D1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茶溶液连续浸泡染色7 d,A2、B2、C2、D2组分别浸入每天更换新鲜的不同浓度茶溶液浸泡染色7 d。染色前后检测计算各组牛切牙△E*值,并在刷牙、人工唾液固色等操作再次观察各组△E*值变化。结果: 4组比较,C、D组茶溶液染色效果优于A、B组(P<0.05),且每日更换新鲜茶溶液的亚组2染色效果更佳;对染色效果较好的C1、C2与D1、D2组进行刷牙实验后,C1、D1组牙染色效果比C2、D2组更好(t=5.43、5.82,P均<0.05)。刷牙后染色效果较好的C1与D1组标本再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5 d,与浸泡前相比,两组在人工唾液浸泡1~2 d时色度较为稳定。结论: 建立茶染色离体牛切牙模型时,在浓度为2%或4%的茶溶液中连续浸泡7 d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建立好的牙染色模型建议保存在人工唾液中1~2 d以保证其色度稳定。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青少年融合牙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青少年融合牙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西安市6所中学及大学3 868名13~23岁青少年进行口腔检查.结果:3 868名青少年中融合牙发生率为2.77%,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融合牙主要发生于下颌的前牙区,下颌占85.05%,上颌占14.95%.安氏Ⅰ类、Ⅱ类、Ⅲ类融合牙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46.67%和20%.其安氏Ⅰ类下颌融合牙的好发部位依次为:C3C2、D1D2、D2D3、C2C1、C1D1、其它.结论:融合牙有一定的发生率,给正畸矫治带来麻烦,影响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口腔科医生应予重视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聚酰胺-胺对纯钛表面白色念珠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64个纯钛试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8组.A、A1为对照组,B、B1聚酰胺-胺处理,C、C1唾液处理,D、D1聚酰胺-胺+唾液处理,A、B、C、D4组试件加入2 ml白色念珠菌菌液;A1、B1、C1、D1组试件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液.试件于白色念珠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液中培养,染色,荧光观察.结果A、B、C、D4组白色念珠菌黏附量值为227.1±17.6、175.4±17.0、340.7±26.0和283.5±27.8,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聚酰胺-胺处理组的菌黏附量减少(F=46.405,P<0.001);A1、B1、C1、D1组黏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活菌率为(59.42±2.76)%、(40.97±1.93)%、(63.03±1.99)%和(43.92±2.27)%,聚酰胺-胺处理组的活菌率低于未处理组(F =552.037,P<0.001).结论聚酰胺-胺对纯钛表面黏附的白色念珠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BAC加入到美国3M第八代全酸蚀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改性粘接剂。将保存于百里香酚溶液中的10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10组(n=10),A、A1组:0.25%BAC;B、B1组:0.5%BAC;C、C1组:1%BAC;D、D1:2%BAC;E、E1:对照组。A、B、C、D、E组试件进行剪切强度实验(SBS)并统计断裂模式。A1、B1、C1、D1、E1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μTBS)并统计断裂模式。结果:在剪切强度和微拉伸强度实验中,处理组的强度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D1组与B1组、C1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均以混合断裂为主,其次是粘接面断裂,内聚断裂最少。结论:全酸蚀粘接模式下,在树脂粘接剂中添加苯扎氯铵并不能改善牙本质与树脂的远期粘接强度,这可能是由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受损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腮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行腮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各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分别将右美托咪定0.4、0.8、1.2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0 mL,10 min内缓慢泵入,C组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拔管即刻(Tl)、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PACU期间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数字等级疼痛评分(NRS);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管即刻C、D1组血压、心率较拔管前显著升高(P<0.05),D2、D3组升高不显著(P>0.05).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D1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在PACU的躁动发生情况与C组相近(P>0.05),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及NRS与C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D2、D3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同时点C、D1组显著降低,躁动、呛咳发生率及程度显著低于C、D1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增高(P<0.05),NRS显著降低(P<0.05).D3组的Ramsay镇静评分较D2组显著增高(P<0.05),NRS显著降低(P<0.05).D3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D1、D2、C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腮腺手术结束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苏醒质量,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8 μg/kg)更安全,不延长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含表面活化剂(0.2%Tween 80)的10%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 SA)凝胶和6.5%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PC)凝胶对死髓牙内漂后充填树脂微渗漏的影响,以及确定最佳处理时间。方法:收集近1月拔除的离体前磨牙120颗,随机分为10组(n=12), A组:未漂白组,B组:漂白组,C组:含0.2%Tween 80的10%SA组,D组:6.5%PC组,C/D组根据内漂白后抗氧化剂处理时间不同(10、30、60、120 min)又分为4个亚组(C1/C2/C3/C4,D1/D2/D3/D4),各组处理后行树脂充填窝洞。所有样本经过冷热循环后,每组随机选取10个样本置于2%亚甲基蓝染色,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树脂与洞壁粘接界面微渗漏的程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每组剩余两个样本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牙体组织与充填树脂粘接界面的微观形貌特点。结果:A组微渗漏值明显小于B组(P=0.000),各实验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微渗漏值逐渐减小,D3组微渗漏值最小,C/D组间除C4/D4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组(C)、HL+CP组(D);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从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建模成功。再将C/D组随机分为2小组,C1/D1为自然进程组,C2/D2为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2次牙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单侧上颌骨,剥离牙龈,进行亚甲基蓝染色,使用电子数显卡尺在徕卡显微镜(16X)下测量离体上颌骨实验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mentoenamel junction and alveolar bone crest,CEJ- ABC)的距离(第一、二磨牙共12个位点)作为牙槽骨吸收值以检测牙槽骨吸收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6含量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1/D1组随时间推移一直呈现上升趋势,C2/D2组则在第2次干预后1周血清IL-6含量达到高峰,随观察时间延长则逐渐下降并低于基线水平(P<0.05);牙槽骨丧失量:C、D组>A组(P<0.001),而C2/D2组较C1/D1组牙槽骨丧失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与血清IL-6水平呈Pearson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脂血症可加重牙周炎病变,牙周干预后短期内表现为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远期则可能因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而减轻全身病变进程。血清IL-6水平升高后,牙周局部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量增加。牙周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丧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发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Myo D及其家族成员1 .1  Myo D的发现和克隆早期实验发现 ,未定向中胚层干细胞C3 H1 0 T1 /2经 5 -杂氮胞苷 (去甲基剂 )作用后可转变为成肌细胞 ;非肌细胞与成肌细胞融合后 ,前者静止的肌肉基因被激活 ;将成肌细胞基因组 DNA转染于 C3 H1 0 T1 /2细胞株可使其转变为成肌细胞。以上研究表明一些交互作用因子参与肌肉分化过程。Davis首选通过基因相差法分离出了 Myo D c D-NA,将其在 C3 H1 0 T1 /2细胞株表达 ,产生了有生肌能力的细胞克隆 [1]。1 .2 家族成员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生肌调节因子(MRFs)成员有 4个 :Myo D、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4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8组(n=5):A、A1组:浅层+6.5%PA;B、B1组:浅层+乙醇;C、C1组:深层+6.5%PA;D、D1组:深层+乙醇。A1、B1、C1、D1组样本进行老化处理。各组试件测试抗剪切强度后统计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断裂面。结果:“老化”、“牙本质深度”、“PA”的单独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二阶、三阶交互效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A1、C1组见粗大的树脂突严密充填于牙本质小管中,B1、D1组出现牙本质小管及树脂溶解现象。结论:PA可增强浅、深层牙本质即刻抗剪切强度并改善粘接耐久性,牙本质浅层抗剪切强度高于深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桩道预备后用玻璃离子封闭根充物冠方对减少根管微渗漏的效果.方法 选取70颗离体单根管下颌前磨牙,阳性对照组5颗,阴性对照组5颗,A、B、C、D 4组各15颗.常规根管充填后,A、B、C、D 4组进行桩道预备,A组保留根尖4 mm根充物;B组保留根尖5 mm根充物;C组保留根尖3 mm根充物 1 mm Vitrebond玻璃离子;D组保留根尖4 mm根充物 1 mm Vitrebond玻璃离子.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6组第1、2、 4、 7、 10、 15、 20、 25、 30天根管冠根向渗漏出的葡萄糖量.结果 A、B、C、D 4组第 1、 2、 4、 7 天微渗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0天开始, A、B组微渗漏值均明显高于C、D组(P<0.05),而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微渗漏值在第20、 25、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离子可以成功减少桩道预备后根管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骨缺损早期引导骨生成的能力,为PRF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2只大白兔分Ⅰ组、Ⅱ组,每组6只12侧下颌骨骨缺损。Ⅰ组应用方法 A、B充填各6侧。Ⅱ组应用方法 C、D充填各6侧。(A:PRF覆盖骨粉,B:胶原膜覆盖骨粉,C:PRF混合骨粉,D:骨粉)。术后2周、4周、8周处死Ⅰ,Ⅱ组各2只进行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及CT骨密度值检测。结果:(1)各时间段大体观察骨愈合硬度A组与C组相似,较B组、D组硬度强,B组优于D组。(2)各时间段HE染色比较A组及C组新生骨组织及再血管化相似,均优于B组、D组,新生骨排列较B组、D组规则。(3)骨密度测量2周、4周A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与B、D组之间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8周A组与C、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D组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讨论:PRF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对比研究。结论:(1)PRF联合骨粉引导骨再生早期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骨粉或覆盖胶原膜。(2)PRF覆盖骨粉及PRF混合骨粉引导骨再生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全麻儿童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行全麻龋齿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D1组、D2组、D3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七氟烷1.5 MAC维持麻醉,D1组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D2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给予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10 min;D3组于手术结束前泵注0.5 μg/(kg·h) 右美托咪定10 min。记录3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 h时(T2)、术毕时(T3) 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从七氟烷关闭至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 的麻醉苏醒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FLACC)。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同组T0时相比,3组T1、T2和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T1、T2和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D3组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D3组PAED和FLACC评分显著低于D1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插管后泵入 0.5 μg/(kg·h) 右美托咪定10 min,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苏醒躁动,同时不会影响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IPSE.maxLT底层材料中C、D色系的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的盘状IPS E.max LT试样,按厚度分组为0.3mm和0.5mm两大组;按颜色再分组为C1、C2、C3、C4、D2、D3、D4各七组,共计14组(n=5),应用CM-5分光测色计测试试样的色度值,并在标准黑、白背景下,测试表面光反射率Y值(记录Yb,Yw平均值),计算相对透明率(Yb/Yw),统计分析组内与组间差异。结果:从C1到C4,以及从D2到D4,随着色号增大,明度值逐渐减小,亮度降低;色品值增大,彩度和色调增加。0.3mm厚度试样的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于0.327-0.377,0.5mm厚度试样的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于0.449-0.451,0.3mm组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明显小于0.5mm组。结论:不同色号之间的颜色差异不是相对透明率差异的相关因素。试样厚度是相对透明率差异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保留气管套管患者镇静及镇痛的作用。方法:将口腔颌面肿瘤术后保留气管套管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Ⅰ组(D1组,20例)、右美托咪定Ⅱ组(D2组,20例)和生理盐水组(C组,20例)。D1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然后以0.2μg/(kg.h)维持;D2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内输注完毕,然后以0.4μg/(kg.h)维持;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输注。比较3组患者的Ramsay评分、疼痛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各时点,3组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无显著差异(P>0.05);在T2~T4时,D1组、D2组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D2组的Ramsay评分也显著高于D1组(P<0.05);在T4时,D1组、D2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D2组的VAS评分也显著高于D1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术保留气管套管患者镇静安全、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推荐剂量为负荷剂量0.5μg/kg后,以0.4μg/(kg.h)维持输注。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1987,7(2):109-110
B里厄: A、PRI卡环B、圈形卡环 C、对半卡杆D、杆形卡环 E、回力卡环 33.具有应力中断作用。A、B、C、D、E 34.致龋率低,较美观。A、B、C、D、E 35.减小远中游离端义齿的基牙扭力。A、B、C、D、E A、主承托区B、副承托区 C、缓冲区D、边缘封闭区 E、后堤区 36.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上总义齿左右翘动与压痛。A B C DE 3了.如处理不当,患者于咳嗽或吹气时上总义齿易于脱落。A、B、C、D、E 38.与义齿固位关系最大。A、B、C、D、E T刃man选用上领基牙的顺序: A序IB序ZC序7D序3E序4 39。旦A、B、C、D、E 40。二A、B、C、D…  相似文献   

18.
葛康康  曲虹  谭军  宋洋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31-1233,1238
目的:采用临床常用的2种化学固化型粘接剂,对网底和激光底面托槽粘接强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80颗新鲜人类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A、B组选用京津釉质粘结剂,C、D组选用Unitek自凝粘接剂;A、C组采用网底托槽,B、D组采用激光底面托槽。分别测定A1、B1、C1、D1组的抗剪切强度和A2、B2、C2、D2组的抗张强度,统计每个托槽上的粘接剂残留量。结果:网底托槽的抗剪切强度略大于激光底面托槽,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托槽的抗张强度、2种粘接剂的粘结强度、以及粘接剂残留量积分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粘接剂的粘结强度及2种托槽的粘结强度均差别不大,都能很好的满足临床粘结要求,但在使用激光底面托槽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剪切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桩腔预备对两种根管充填方法根管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拔除的40颗单根管离体牙,采用逐步后退法机用扩管预备,随机分为A、B、C、D4组,配合AH—plus糊剂分别采用牙胶尖侧方加压(A、B组)及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C、D组),1周后对A、C组作桩腔预备,B、D两组作对照,印度墨水染色,对染料渗透的长度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B组和D组根尖微渗漏值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A组和C组、C组和D组的染料渗透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桩腔预备降低了根尖封闭效果,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对微渗漏的影响小于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对复合树脂粘结修复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取正畸治疗拔除的正常前磨牙105个,在每个牙的颊侧颈部制备4 mm ×2 mm ×2.5 mm的窝洞后,随机分为A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Clearfil S3 Bond)、A2组(自酸蚀Clearfil S3 Bond)、B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Beautibond)、B2组(自酸蚀Beautibond)、C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Hybrid Coat)、C2组(自酸蚀Hybrid Coat)和D组(全酸蚀Prime&Bond NT).粘结和复合树脂充填后冷热循环处理;亚甲蓝溶液染色24h.然后将各牙沿颊舌向通过充填体中央纵行剖开,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的染色情况并进行分级;SEM观察粘结界面形貌.结果:A2、B2、C2组间微渗漏值比较P>0.05,但均小于D组;A2、B2与D组相比P<0.05;C2与D组比较P>0.05.A1、B1、C1组间微渗漏值比较P>0.05,但均小于D组(P<0.05).A1与A2、B1与B2相比P>0.05;而C1组微渗漏值小于C2组(P<0.05).SEM观察显示,3种自酸蚀粘结剂均与牙体组织、树脂结合严密均匀.结论:3种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边缘封闭性均良好,磷酸预处理釉质可减少Hybrid Coat自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