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应用去带盲升结肠做贮尿囊进行原位膀胱重建术,对术后可控性、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余均获随诊3~36个月。术后早期均尿频,4例有轻度不完全尿失禁,3~4周后明显改善,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15例患者均无尿路感染,无高氯性酸中毒,肾功能正常。无输尿管返流及积水扩张。术后3个月后新膀胱呈椭圆体,6个月后新膀胱平均容量390 ml,最大尿流率13.2 ml/s,新膀胱充盈期内压1.41~3.38 kPa,剩余尿量在30 ml以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大容量、低内压、可控性好、抗返流、经尿道排尿、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60天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达到完全自控排尿8例,6月后10例完全自控排尿,2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要肠段短、贮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去带回盲升结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男性患者施行该术式,即膀胱全切后,取末段回肠10cm、盲升结肠10cm作代膀胱,将回肠近端与升结肠远端吻合,于回肠末段近回盲部5cm长回肠纵向折叠形成抗返流肠段,左右输尿管与纵向折叠的回肠段上端行端侧吻合,盲升结肠全去带形成贮尿囊,于盲肠最低点切一小口与尿道吻合。对术后患者的尿液可控性评估方法包括残尿量超声测量,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可控性及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术后6个月日间可控率达100%,夜间可控率达80%。膀胱最大容积平均380ml,膀胱最大内压平均2.82kPa,残尿量平均24.8ml。IVU检查,双肾显影正常,无肾积水。无尿路感染征象。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回盲升结肠新膀胱术尿液可控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我院自1998年4月~2003年4月成功地为18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了全腔脏器清扫加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乙状结肠腹壁人工肛门术.因盆腔脏器清扫与结肠改道,手术涉及泌尿及消化两大系统,手术创伤大,患者心理压力大,护理配合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的6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30例行回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6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发生。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和回肠膀胱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463.59±50.24)min比(436.07±44.91)min、(1081.16±320.49)ml比(867.53±224.61)ml、(46.88±4.67)d比(20.37±5.24)d],但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回肠膀胱术组[25.0%(8/32)比53.3%(1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尿流改道术均是临床上尿流改道的较成熟方式,在临床诊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月膀胱肿瘤行腹膜外全膀胱切除术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39例(81·3%),膀胱内广泛多发9例(18·7%)。浸润性膀胱癌32例(66·7%),浅表性膀胱癌16例(33·3%)。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5例(10·4%),远期并发症3例(6·2%)。39例随访1~10年,平均6·8年,5年生存率68·8%。结论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腹膜外切除膀胱可减少腹腔被肿瘤污染,避免肠管进入盆腔而影响手术操作。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以肠道代膀胱,目前方法较多,我们根据Rouland设计的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略加改进,于1996-2001年为10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尿半年血块堵塞拉不出 近日,一位63岁的刘老伯因排尿不出前来我院就诊。刘老伯血尿反复发作已经有半年多了,近段时间以来,血块形成堵塞,刘老伯连小便也便不出来。笔者接诊检查后,发现刘老伯的膀胱内有多个肿瘤,而且已经浸润了膀胱肌层。根据种种症状,笔者断定刘老伯患的是膀胱癌,必须进行全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9.
王福才  胡斌  邓鲲 《现代医院》2007,7(2):37-37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关于膀胱的替代有多种手术方式,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则是诸多方法当中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因其可原位储尿,同正常人一样直立排尿,明显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自1995年7月至今,我们对1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膀胱全切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5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输尿管回肠代膀胱Nesbit吻合术,回肠代膀胱不造瘘,耻骨后引流管负压吸引.结果 随访3~12个月,回肠代膀胱内压低、顺应性好、容量大,无输尿管反流、梗阻,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有患者白天控排尿良好.结论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控排尿良好,患者的生存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0例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尿失禁例数高于回肠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的其他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全切原住回肠代膀胱术对患者的控尿和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34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22例,复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Ta~T1)1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24例。结果36例手术时间210—330(平均270)min,输血量0-1000(平均400)ml。术后随访6—72(平均26)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4%(34/36)和92%(33/36)。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间歇导尿。术后6月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无输尿管狭窄和返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尿道残端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患者控尿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自2006年5月~2010年2月共23例经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本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腹胀5例,逆行感染7例,腹胀12例,疼痛10例,尿失禁7例,尿道狭窄3例,肠瘘2例。均实施整体个案护理,认真细致观察病情,耐心聆听病人的主诉,及时有效对症处理,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责任心,提高专科知识,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精心的护理,能提高愈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1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中白天控尿良好者12例,夜间控尿良好8例,有8例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随访期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特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指导术后代膀胱功能训练技巧。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6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男性。术前护理着重于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术后重点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注重代膀胱功能的训练。结果6例手术患者于4~6周后均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恢复期代膀胱功能的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叶大勇  梁勇 《现代保健》2012,(16):105-106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 例施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 h 死亡1 例,出现近期并发症9 例,远期并发症7 例.57 例均获随访6~84 个月,平均67个月,5 年生存率58.1%.结论 对于复发性、多发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切除膀胱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疗效确切,更符合人的生理特性,患者更易融入社会,生活质量高,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合理选择尿流改道术式的重要性。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选择新膀胱术尿流改道术式,B组选择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术式,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术后行平均行20个月的随访,A组近期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共4例,占13.3%;B组并发症共8例,占26.7%,A组并发症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比较,在生活质量方面实施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更为优质,但需依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对尿流改道方式进行选择,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上海瑞金医院泌尿外科成功为2位患者实施了全膀胱切除及原位膀胱再造术。据介绍,经过近10年的积累、研究和探索,该院创建的双U形回肠新膀胱方法更加成熟。该手术利用患者自身的一段回肠,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时间6~8h,平均7h;出血量180~400ml,平均260ml,术后4~5d开始进食。术后4周拔管,患者白天均能自控排尿,夜晚熟睡时偶有尿失禁。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无输尿管梗阻及返流,代膀胱容量250~350ml,最大尿流率18~25ml/S。7例保持良好的性功能。表明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出血少,恢复快,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小切口取出标本,体外构建贮尿囊及吻合输尿管,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腹腔内污染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5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 0 mL/s,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排尿困难组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潴尿压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排尿良好,是较为适宜的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