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两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O&CLV)片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750mg两种AMO&CLV片(内含AMO500mg,CLV250mg)后,AMO和CLV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数据经3p87药物动力学程序处理。结果AMO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24.6±2.6)μg·m1 相似文献
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健康人体的对相生物利用度。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75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安克片后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以Cmax、AUC0-∞等为指标,用双单侧T检验及LFH置信区间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普通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 ,分别口服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 (克拉维酸 12 5mg ,阿莫西林 5 0 0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 ,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 89± 0 2 5 )h和 (1 0 1± 0 30 )h ;Cmax为 (1 92± 0 6 4 )mg·L-1和 (1 4 9± 0 6 5 )mg·L-1;AUC0→∞ 为 (4 347±1 5 4 2 )mg·h·L-1和 (3 395± 1 4 6 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 15 1 0 9%± 86 0 0 %。阿莫西林Tmax 为 (1 15±0 4 1)h和 (1 34± 0 4 0 )h ;Cmax(5 81± 1 4 0 )mg·L-1和(4 6 0± 1 37)mg·L-1;AUC0→∞ 为 (13 4 72± 3 114 )mg·h·L-1和 (11 937± 2 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 4 1%± 31 5 6 %。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 <0 0 5 )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 和阿莫西林Cm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质量,并探讨其人体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方法:2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参比制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受试制剂)625 mg后,采用液质联用仪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国产制剂不同批次的样品含量差异较小,生产质量稳定;但单个杂质及总杂质均高于进口制剂。参比制剂中阿莫西林Cmax(6.836±2.453)μg·mL-1、tmax(1.8±0.8) h、t1/2(1.6±0.2) h、AUC0-∞(23.2±4.2)μg·h·mL-1;克拉维酸钾Cmax(3.644±0.406)μg·mL-1、tmax(1.5±0.4) h、t1/2(1.5±0.3) h、AUC0-∞(24.1±5.6)μg·h·mL-1。受试制剂中阿莫西林Cmax(6.717±2.463)μg·mL-1、tmax(1.5±0.5) h、t1/2(1.4±0.3) h、AUC0-∞(23.5±5.3)μg·h·mL-1;克拉维酸钾Cmax(3.597±0.399)μg·mL-1、tmax(1.6±0.3) h、t1/2(1.5±0.2) h、AUC0-∞(24.5±4.8)μg·h·mL-1。经计算可知受试制剂的单次给药后阿莫西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6%,克拉维酸钾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3%,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符合药典标准,且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人体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片剂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6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口服625mg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片(内含阿莫西林500mg,克拉维酸125mg)和进口阿莫克拉片(内含阿莫西林500mg,克拉维酸125mg),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具有抗菌活性的阿莫西林的浓度,计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片中阿莫西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片和进口阿莫克拉片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688±0.814)、(1.250±0.465)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9.332±2.238)、(9.289±2.089)mg/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55±0.313)、(1.129±0.32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494±5.099)、(24.360±5.430)mg*h/L。两种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及Cmax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6±13.8)%。对AUC进行双单侧t检验及90%可信限证实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7.
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分散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交叉口服单剂量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分散片 (受试制剂 )和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片 (参比制剂 )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克拉维酸钾和羟氨苄青霉素的浓度。使用NDST程序对各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 :受试制剂的克拉维酸钾和羟氨苄青霉素的AUC0→ 8,cmax,tmax,T1/ 2 分别为 (3 18± 1 5 8)h·μg·mL-1,(1 5 0± 0 90 ) μg·mL-1,(1 33± 0 5 9)h ,(1 0 2±0 34 )h和 (13 6 6± 1 16 )h·μg·mL-1,(6 5 5± 1 46 ) μg·mL-1,(1 0 3± 0 42 )h ,(1 15± 0 32 )h ;参比制剂的克拉维酸钾和羟氨苄青霉素的AUC0→ 8,cmax,tmax,T1/ 2 分别为 (2 76± 0 84)h·μg·mL-1,(1 32± 0 47)h·μg·mL-1,(1 5 3± 0 71)h ,(1 2 8± 0 5 1)h和(11 0 3± 1 5 3)h·μg·mL-1,(5 0 8± 1 2 8) μg·mL-1,(1 0 5± 0 2 6 )h ,(1 0 4± 0 47)h。受试制剂中克拉维酸钾和羟氨苄青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12 80 %和 12 6 14%。克拉维酸钾的AUC0→ 8和cmax在 2药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羟氨苄青霉素的AUC0→ 8和cmax具显著差异 ,受试制剂中较高。结论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不具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内2种规格(0.625 g和1.0 g)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方法取2种规格的国内及原研产品各6片进行溶出度测定,分别以900 mL蒸馏水和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浆法,转速为75 r/min,分别于5,10,15,30,45,60 min时进样测定;含量测定时以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RSD值均低于0.2%。4个批号的产品15 min溶出度大于90%,在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量略高出蒸馏水,但最终均能达到溶出平台。结论 2种规格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国内产品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高度相似,可作为原研产品的替代品使用。 相似文献
9.
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现行质量标准的科学性,评价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现行标准对抽验样品进行法定检验;建立并完善了用于探索性研究的多个方法:(1)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梯度条件代替原标准中的方法对抽验样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查;(2)采用LC-MS法[Agilent 1100 LC/MSD Trap液质联用仪,Shim-pack CLC-ODSC18(4.6 mm×150 mm,5μm,日本岛津公司)]研究本品的杂质谱,根据该研究结果,建立了分区域计算有关物质的方法;(3)采用交叉验证法验证和完善了现有的NIR定性定量模型并新建了NIR水分定量模型;(4)采用自动取样溶出仪(SOTAXAT7 Smart)进行溶出试验、采用新建立UPLC法(Agilent Technologies 1920 Infinity型超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溶出量,研究国内外口服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结果:法定检验显示,本次抽验样品绝大多数批次符合标准规定;杂质谱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制剂中有19个潜在杂质,不同来源的杂质具有明显分区,与阿莫西林有关的杂质主要集中在克拉维酸主峰后,而与克拉维酸有关的杂质则集中在克拉维酸主峰前,采用杂质归属分区域法检测杂质含量,得到的杂质含量更合理;本品溶液状态稳定性较差(温度>25℃时,3h降解2.0%~3.1%,尤其是克拉维酸组分);验证并完善了现有的NIR定性、定量模型并新建了NIR水分测定模型;新建的UPLC快速检测方法使两组分在1分钟内出峰完毕,满足了快速测定的要求;不同生产厂家片剂之间溶出行为差异显著,与进口片剂溶出曲线也明显不同。结论:目前绝大部分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产品质量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现行标准存在缺陷,如有关物质检查的计算方法不尽合理;新建计算方法能有效弥补现行标准的缺陷,测定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药品质量,有助于发现目前产品中的质量问题,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阿莫西林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人血清中阿莫西林,以进口阿莫西林片为参比制剂,研究了国产阿莫西林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片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模型,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国产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两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2制剂2周期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结果 受试胶囊和参比胶囊中阿莫西林的AUC0→10分别为(19.132±4.196),(19.001±4.076)mg·h·mL-1;AUC0→∞分别为(19.376±4.197),(19.301±4.086)mg·h·mL-1;Cmax分别为(6.294±1.819),(6.293±1.973)mg·mL-1;Tmax分别为(2.000±0.585),(2.100±0.447)h;克拉维酸钾的AUC0→10分别为(4.333±2.317),(4.275±2.231)mg·h·mL-1;AUC0→∞分别为(4.383±2.320),(4.320±2.236)mg·h·mL-1;Cmax分别为(1.722±0.961),(1.623±0.813)mg·mL-1;Tmax分别为(1.850±0.651),(1.950±0.647)h;两制剂的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8±14.8)%,(112.5±62.0)%。结论 两种胶囊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质量。方法采用现行的标准对抽检样品进行检测,使用方法:①采用中国药典中的梯度条件方面代替原来的物质检验;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样品中的杂质谱;③采用交叉验证法;④采用自动取样溶出仪对制剂溶液进行测定。采用以上方法对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测定,并与国外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法定检验结果显示,总共254批样品中,252批次符合标准,合格率为99.21%。阿莫西林的普通片以及分散片的平均溶出度分别为99.56%和9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的克拉维酸的平均溶出度为99.89%和9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在市面上的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质量大部分符合标准,检验标准中的相关测定标准需要完善或者创建新的检测标准,有助于相关药品的检验标准,对提高药品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单剂量、随机、开放、四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空腹及餐后试验均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2个给药顺序组,分别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375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药物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2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试剂后,阿莫西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 075.57±1 483.37)和(5 119.86±1 466.73)ng·mL-1,AUC0-t分别为(1.32×104±2 163.76)和(1.30×104±1 925.11)ng·mL-1,AUC0-∞分别为(1.32×104±2 175.40)和(1.31×104±1 ...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目的 建立HPLC双波长同时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的有关物质,并对克拉维酸钾的杂质谱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YMC ODS-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7.8 g,加水1000 mL使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值至(3.7±0.1)]为流动相A,以甲醇-缓冲液(90:10, 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和275 nm。通过降解试验及影响因素试验对克拉维酸钾的杂质归属进行分析。结果 克拉维酸钾对酸、碱、氧化、高湿及高温均不稳定,特别是对湿度极为敏感,杂质的含量与水活度成正相关;确定了复方制剂中克拉维酸钾的4个主要降解杂质与1个主要工艺杂质。结论 现行标准缺失克拉维酸钾杂质的有效控制方法,本方法能同时有效控制两个活性成分的降解杂质与工艺杂质。各企业进行该品种一致性评价时应关注其降解杂质与水活度,以保证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是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主要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耐多药肺结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副伤寒甲等疾病.本文旨在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试验制剂与对照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双周期交叉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800:114,mg)试验制剂和对照制剂。用柱切换HPLC内标法测定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血药浓度,由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药-时曲线均呈一室模型。阿莫西林试验制剂及对照制剂AUC_(0-8)分别为33.93±3.22及33.81±5.70 h·mg·L~(-1),C_(max)分别为13.22±0.91及12.09±2.88 mg·L~(-1),t_(max)分别为1.42±0.18 h及1.50±0.18。克拉维酸试验制剂及对照制剂AUC_(0-6)分别为5.01±0.77及5.51±0.18h·mg·L~(-1),C_(max)分别为2.39±0.31及2.72±0.29 mg·L~(-1),t_(max)分别为1.19±0.35及1.33±0.35 h。试验制剂对对照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F)阿莫西林为(103.4±30.5)%,克拉维酸为(91.0±27.0)%。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AUC和C_(max)经对数转换后双单侧t检验均P <0.05,阿莫西林试验制剂AUC_(0-8)90%可信限落在对照制剂97.0%~102.2%内,C_(max)90%可信限落在98.8%~118.1%内;克拉维酸试验制剂AUC_(0-6)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4.1%~102.6%内,C_(max)90%可信限落在81.9%~101.0%内,t_(max)经非参数法 相似文献
1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用微生物法测定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阿莫西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7.69±0.74)mg·L-1,tmax为(1.39±0.53)h,t1/2β为(1.30±0.57)h,AUC0-∞为(19.95±1.76)mg·h·L-1,CL为(27.83±3.97)L·h-1,24h尿累积排泄百分率为(61.34±23.45)%。T>MIC为4.7~>8h,占给药间隔比例为39%~67%,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株,T>MIC接近30%。结论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所常见敏感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5mg,每日2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88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的154例患者,设为比对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1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比对组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较应用阿莫西林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有利于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