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天民  张娜 《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1):649-652
 本文介绍了1992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 药物、脂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生化药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及生化药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1989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生化药物的生物工程研究及生化药物的分析检测。其中生化药物的分离提纯、药理作用及生物工程研究进展突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1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 药物、脂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生化药物的生物工程研究及生化药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1990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生化药物的生物工程研究及生化药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药物包括针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药物和临床征候的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常联合用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心血管药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主要药理作用分类,二是按照临床用途分类,国家基本药物阐述的心血管药物正是按照临床用途分类的。分为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力衰竭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休克药物、调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和血管扩张药。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老年药动学,是研究老年机体对药物处置的科学,也即研究药物在老年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药物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的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过程,称药物的体内过程或称药物处置.其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称为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而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改变则称为药物的转化或代谢.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直接影响着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持续时间,而组织中药物的浓度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强弱,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在体内过程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老年药动学改变的特点,总的来说是药代动力学过程降低,绝大多数口服药物(被动转运吸收药物)吸收不变、主动转运吸收药物吸收减少,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构架中药药物创新思维及其顶层设计,以提高中药药物创新水平,指导中药理想药物创制。在研究中,应用药物体系基本特性表征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有效物质基础,导向药物制备与质量表征关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所构架的药物创新顶层设计及其系列创新模式,可适用于中药药物优质制备、质量精准控制与药动学特性表征,从而指导药物创新目标的实现。因此,药物体系导向中药药物创新,可更新颖、本原、精准、有效地进行中药理想药物研究,从根本上提升中药药物质量。  相似文献   

8.
代谢物组学应用的领域之一--药物代谢物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冉小蓉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5,27(5):497-500
本文就当前代谢物组学应用的领域--药物代谢物组学进行了综述.从药物自身的代谢和药物诱导的内源性物质代谢两方面介绍了药物代谢物组学研究的内容,指出药物代谢物组学以系统的研究方法对药物代谢过程进行研究,进而讲清药物作用于生命体的过程.此外,还就药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手段及药物代谢物组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价值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药化学成分与其药性关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着重参照文献[1]并查阅了近1年来有关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医药学杂志,根据每一药物的气或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对机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或作用部位,对427味中药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表3。 表1 427味中药药性统计结果 药 性 数量(味) 药 性 数量(味) 辛味药物 124 辛温或辛热药物 91 苦味药物 138 苦温或苦热药物 22 甘味药物 130 甘温或甘热药品 32 咸味药物 23 咸温药物 5 酸涩味药物 12 酸温药物 6 辛凉或辛寒药物 33 辛平药物 16 苦凉或苦寒药物 95 苦平药物 21 甘凉或甘寒药物 58 甘平药物 40 咸凉或咸寒药物 12 咸…  相似文献   

10.
介绍动态药物编盲方法的特点与优势.动态药物编盲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受试者不再从始至终服用一个药物编码的药物,其药物编码是动态变化的,即一个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有多个药物编码.认为药物编盲过程常常是多次的,适用于研究过程中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研究药物昂贵,需要节约药物以及研究周期长,可能出现药物过期等情况.与传统药物编盲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