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P<0.001)。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PTEN表达异常的程度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CC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0例BCC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5),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19例鲍温病组织、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鲍温病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二者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鲍温病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和COX-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64,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参与了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91805 鲍恩样丘疹病、鲍温病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实验研究/马俊红(山西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皮肤科),安金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7).-646~648选取35例鲍温样丘疹病(BP),32例鲍温病(BD),另取12例正常包皮作为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检测各组织中HPV16DNA,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在BP、BD中表达率分别为54.3%和57.6%,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和BD中HPV16+组与HPV16-组Survivin表达率为79.2%,43.2%,两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CL27、CCR10在鲍温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鲍温病发病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14例鲍温病患者组织和7例正常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结果:鲍温病患者皮损中,CCL27、CCR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4.34,P<0.01;t=-12.32,P<0.01),CCL27、CCR10的表达水平差别明显小于正常皮肤(t=4.20,P<0.01)。结论:CCL27、CCR10在鲍温病患者皮损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鲍温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ΔNp63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鲍温病及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ΔNp63的表达水平,并对该3组标本ΔNp6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鲍温病的皮损组织中,ΔNp63主要在表皮全层细胞中弥漫性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ΔNp63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P=0.004),即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ΔNp63在癌巢外周基底样细胞表达,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ΔNp63在癌巢中有弱弥漫性表达。ΔNp63在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的鲍温病和皮肤SCC组组织中,ΔNp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ΔNp63多考虑是未分化及低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CL27、CCR10在鲍温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鲍温病发病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14例鲍温病患者组织和7例正常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结果:鲍温病患者皮损中,CCL27、CCR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4.34,P〈0.01;t=-12.32,P〈0.01),CCL27 、CCR10的表达水平差别明显小于正常皮肤(t=4.20,P〈0.01).结论:CCL27、CCR10在鲍温病患者皮损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鲍温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p63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鲍温病及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p63的表达水平,并对该3组标本△Np6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在鲍温病的皮损组织中,△Np63主要在表皮全层细胞中弥漫性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Np63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p =0.004),即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外周基底样细胞表达,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中有弱弥漫性表达.△Np63在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的鲍温病和皮肤SCC组组织中,△Np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p63多考虑是未分化及低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粒相关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关系,对桥粒芯糖蛋白1 2在鲍温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8例鲍温病皮损中桥粒芯糖蛋白1 2的表达情况,以8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桥粒芯糖蛋白1 2在正常皮肤(8/8)表皮全层细胞间呈现较强的染色;鲍温病中4例(4/18)表达近似正常对照( ),12例表达为胞周灶状染色( ),2例表达为胞浆内近核颗粒状染色( )。结论:桥粒芯糖蛋白1 2在皮肤鲍温病中表达部分下调,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增殖蛋白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鲍温病、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A43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增殖蛋白2在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8例鲍温病、17例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以及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RISPR-Cas9法构建两组靶向敲除抗增殖蛋白2的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模型(KO299组及KO320组),使用Western印迹法证实其敲除效果,通过CCK8法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印迹法对AKT蛋白表达及其ser473位点磷酸化产物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抗增殖蛋白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90.00%)、鲍温病(66.70%)、日光性角化病(41.18%)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0.00%)(均P<0.05),皮肤鳞状细胞癌抗增殖蛋白2表达高于日光性角化病(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病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Broder分级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抗增殖蛋白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抗增殖蛋白2敲除组A431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p-AKT表达随抗增殖蛋白2表达水平的降低而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抗增殖蛋白2的表达可能促进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并且其机制可能与促癌基因AKT蛋白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p21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在Bowen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在Bowen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8例Bowen病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p21、CDK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p21与CDK2在Bowen病中均为高表达,而10例正常人皮肤标本中表皮均未见表达。28例Bowen病标本,其中22例(78.6%)呈p21阳性染色,26例(92.9%)呈CDK2阳性染色,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01)。结论Bowen病中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细胞,可表达高水平促增殖因子CDK2。p21在Bowen病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皮肤肿瘤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例鳞状细胞癌(鳞癌)、21例基底细胞癌(基癌)、19例鲍恩病、25例脂溢性角化病和13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生存素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皮肤肿瘤中生存素与hTERT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及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较正常人皮肤中显著增加;②脂溢性角化病中生存素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阳性率及hTERT mRNA阳性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脂溢性角化病中两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生存素与皮肤肿瘤发病关系密切,在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与hTERT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日光性角化病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Max Vision法)检测CD163标记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正常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日光性角化病中的分布。结果:每高倍镜视野下正常皮肤、鲍温病、日光性角化病真皮浅层中CD163+巨噬细胞个数为(9.5000±1.71594)、(43.9200±9.98716)和(49.4000±8.73830)个;基底细胞癌肿瘤间质中为(42.1724 1±11.73234),鳞状细胞癌的肿瘤间质中及肿瘤实质内为(65.8421±14.05649)。结论: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能与皮肤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