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 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 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 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 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肺静脉异位连接于上腔静脉者比较少见。我科1987年4月手术治疗成功1例。 一、临床资料及手术步骤 患者,女,17岁。右心导管检查:导管自右房进入右上肺野,上腔静脉血氧含量(17.1vol%)、血氧饱和度(94.1%)和压力2/0kPa(15/0mmHg)明显高于下腔静脉的血氧含量(14.8vol%)、血氧饱和度(81.2%)和压力1.06/0.053kPa(8/4mmHg)。右房中部血氧含量(16.0 vol%)高于右房上部(12.8vol%)和下部(13.1vol%)。术中见上腔静脉于右心房入口处膨隆突出成鸭爪蹼状,右上肺静脉异位连接于上腔静脉,合并房缺(上腔型),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 2例TAPVD患者 ,其中心上型 16例 ,采用心房横断 (14例 )和心上吻合 (2例 ) ,行左房 共同静脉吻合 ;心内型 4例 ,将房间隔缺损扩大 ,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房 ;混合型 2例 ,上腔静脉用心包补片加宽。结果  2 0例痊愈 ,2例死亡。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个月~ 6年 ,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TAPVD患者一旦诊断明确 ,应及早手术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男, 30岁,活动后心慌气短 4年,无咯血、紫绀、下肢浮肿和其它不适。查体: R20次 /min, P86次 /min, BP16/10kPa。头颅无畸形,胸廓对称,胸壁未触震颤,两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柔和的Ⅱ级 /6G杂音,向颈部传导, P2亢进伴分裂,瓣膜区无杂音,余无异常。 ECG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B超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上腔型房间隔缺损约 2cm,伴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胸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稍凸,右心系统增大。   1996年 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主∶肺 =1.5∶ 1,上腔静脉明显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TAPVC患儿21例,其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心下型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2.6±21.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4.6±28.4)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42±2.01)d。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早期无死亡。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2例,肺高压危象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房性早搏3例,节性心律2例,延迟关胸1例,均经治疗后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心上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死于严重心衰。余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紫绀消失。多次复查心脏彩超,吻合口无梗阻,房室腔较前减小或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对TAPVC患儿,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监护治疗,防止术后低心排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onous puhn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是一类低发病率的复杂心脏畸形,患者肺静脉血流人右心房,右心系统负荷增加,肺静脉回流受阻,造成淤血性肺静脉高压,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同时也由于肺静脉血未回流左心房,使左心系统发育延缓,甚至发生退行性变,自然病程预后极差,其中50%于生后3个月内死亡,80%于1岁以内死亡,所以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现将我院1991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9例TAPVD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32例,其中心上型18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心上型经心内法吻合12例,心上法吻合6例。心内型均扩大共同静脉至4个肺静脉开口,再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心下型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将左房后壁与共同静脉作侧侧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68个月,1例心内型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余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3.0%. 本院于2002年12月~2006年11月共收治了1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占同期手术的1.54%,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总结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人9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包括心上型及心内型的矫治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的修补,三尖瓣成型手术.结果组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I~II级,无心律失常发生,术后随访3~6月,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满意,以免发生肺静脉梗阻影响手术效果以及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右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 ,临床上较少见。我们在 1 992年 5月~ 2 0 0 1年 9月间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女各 2例 ,年龄 6~ 2 3岁 ,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 ,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与继发孔型房缺无差异 ,主要为胸骨右缘第 2~ 3肋间可闻及Ⅲ /Ⅵ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P2 亢进 ,固定分裂。术前诊断为继发孔型房缺 ,房缺大小为 2 2~ 2 6cm。平均 2 4cm。手术要点 :胸骨正中切口 ,手术经升主动脉插灌注管 ,3例经右心耳插上腔静脉管 ,1例经上腔静脉插上腔静脉管 ,右心房插下腔静脉管 ,体外循环下阻断…  相似文献   

11.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士3.6)个月,平均体重(5.85±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对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病人进行术前诊断和手术的体会,术前诊断主要依靠UCG确诊,手术径路可选择右路及后路。结果:4例中有1例术前漏诊,4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心上型安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诊断主要依靠UCG检查,手术径路多选择右路横切右房一房间隔一左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l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23例、心内型l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l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l6年,心功能NYHA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例接受外科手术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历资料。全组12例患儿术前均行经胸心脏超声(TTE)和64层螺旋CT(MSCTA)检查。结果手术证实共有49支异位肺静脉干,心脏超声检出42支,而MSCTA全部检出。MSCTA、TTE异位肺静脉干检出率分别为100%、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全组手术顺利,围术期无死亡,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确诊TAPVD切实可靠;外科手术治疗TAPVD安全有效,减少术中手术创伤、保证吻合口通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7例,手术切口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行根治性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SVC)置换术3例,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纵隔肿瘤部分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2例,纵隔炎性病变行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5例采用绦纶人造血管,2例采用螺旋形的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通过采取SVC置换术、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平均压由术前28.4cmH2O降至术后的9.5cmH2O。患者SVCS症状一般在3d内消失。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尽量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在人工血管置换时,可采用先吻合近心端的方法,即将肿瘤游离后不切断上腔静脉,先完成人工血管与右心耳的吻合后,再阻断SVC,切除肿瘤,最后行人工血管与SVC远端的端端吻合,这样可显著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有效预防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月行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6例,其中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4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自体心包修补术1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缝合术1例。结果 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发生。1例术后生存13个月,1例术后生存24个月,余4例患者目前均健在。结论 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可扩大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的外科手术适应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TAPVC)属于少见先天性心脏病(CHD),占先天性心脏病1%~5%,其中心上型(Ⅰ型)肺静脉异位回流(STAPVC)是最常见的.自1995年至2007年,我院共完成12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6年8月到1991年11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其中3例为心上型,1例为心内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心上型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左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的大小;心内型均须切除房间隔缺损与冠状静脉窦开口或肺总静脉开口之间的隔膜。4例随访6个月~5年,病人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上腔静脉综合征常常是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所形成的临床症候群,往往提示肿瘤已属于晚期,自然生存约3个月,单纯放、化疗及血管内支架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难度及风险较大。自2002年12月~2007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