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bFGF、NGF和Trk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促进损伤坐骨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建成单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为复方红芪减方组:术后每日灌服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2ml。B组为对照组:术后每日灌服生理盐水2ml。分别在损伤后1周、2周、3周及4周时每组处死6只取坐骨神经损伤处的远近端,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观察bFGF、NGF和Trk的表达。结果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在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和NGF的表达在术后1、3、4周时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但在术后第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k表达在术后第1周时两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或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探讨利用传统中药治疗周围神经的损伤。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原位缝合模型。A组为健康对照组,6只大鼠;B组为复方红芪减方组,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只大鼠。分别在损伤后第8周和第12周时各取6只大鼠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之后取坐骨神经损伤处远、近端神经作冰冻切片,S100和NF200免疫荧光双染,DAPI复染核和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B组明显高于C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B组也明显多于C组。结论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对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局部应用复方红芪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应用复方红芪提取液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效果 ,并观察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 3 5只 ,各鼠编号后分成 4组。建立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于神经损伤段周围肌肉间隙内注射药物。红芪组每侧注射复方红芪提取液 0 .4ml;NGF组每侧注射 10 0U ;对照组每侧注射生理盐水 0 .4ml ;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前、术后 4周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NCV)。结果 SFI :红芪组优于NGF组和对照组(P =0 .0 11、0 .0 0 4) ,和正常对照组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5 2 )。MNCV :红芪组与NGF组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5 2 ) ,但均优于对照组而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复方红芪提取液可有效地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且运动功能恢复指标优于NGF。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60 只SD大鼠损伤左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LSG),实验组在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左足皮肤温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结果:实验开始后1、2周实验组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 0.01).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2、4、6周恢复均快于对照组(P〈0.01).分别测实验组、对照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2、4、6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于对照组(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和局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比较经颅磁刺激和局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建立 2 0只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 ,分别用经颅磁刺激动物头颅正上方 2cm处 (相当于运动皮层 ,为经颅磁刺激组 ) ,和直流点送电刺激坐骨神经缝合口近端 (局部电刺激组 )。刺激 2 0min·d-1× 2 0d ;每组 10只大鼠。术后 2 0d取材 ,观察 2组新生神经的形态学变化和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结果 电刺激组可见许多新生有髓神经纤维 ,但同时可见到有神经纤维髓鞘的退变现象。磁刺激组则有大量新生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较薄但结构完整 ,板层清晰。经颅磁刺激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明显多于电刺激组 (P <0 0 5 )。结论 经颅磁刺激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恢复传导功能的作用优于局部电刺激。  相似文献   

6.
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48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于术后 2、4、6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得宝松组在各时间点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 ,有髓神经纤维数和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等的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和按红芪减方由淫羊藿苷、红芪多糖、地龙水提液组成的混药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备浓度为0.005 g/mL的淫羊藿苷溶液和浓度约等于1 g(原药材)/mL的由淫羊藿苷、红芪多糖、地龙水提液组成的混药.取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淫羊藿苷组(C组)和混药组(D组).A组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不钳夹神经:B、C和D组以钳夹左侧坐骨神经的方式制备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次日开始每日定时灌胃给药,A组和B组给予生理盐水;C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D组给予混药,均为2 mL/d.给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给药后第21天检测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坐骨神经纤维形态及数量.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存活至实验完成,一般状况良好.第21天,A、B、C及D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66.94±14.0)、(370.14±16.3)、(373.3±19.6)及(374.0±11.4)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功能指数,A组与B、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神经功能指数,A组与C、D组间、B组与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5.0±2.9)、(8.0±2.6)、(13.4±6.8)及(19.6±9.3)m/s,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D组间,B组与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锇酸染色观察B、C、D组的再生有髓坐骨神经纤维较A组细;B、C、D组再生有髓坐骨神经纤维数分别为A组的93.3%±35.6%、90.6%±37.1%和115.4%±40.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苷和混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混药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较淫羊藿苷显著,提示应整体研究红芪减方,以期发现有效部位或多个化合物以固定配比组成的有效成分群.  相似文献   

8.
复方红芪提取液对许旺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在对复方红芪提取液的研究中 ,发现其能促进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并发现其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复方红芪提取液对神经修复影响的机制 ,观察其对许旺细胞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s)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使用按 1∶160 0 ,1∶32 0 0 ,1∶64 0 0 ,1∶12 80 0稀释的复方红芪提取液 ,培养新鲜切取的SD大鼠坐骨神经。于培养后第 2 4、48和 96h时 ,使用 [Iγ 32 P]ATP掺入、液闪计数法 ,观察许旺细胞中PTKs的活性变化。使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作阳性对照 ,正常培养液作阴性对照。 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 ,离体神经中许旺细胞的PTKs呈无活性状态。神经生长因子组可见PTKs轻度升高 ,至 96h活性仍有活性且较前稍强 ,峰值为 0 15 48。红芪组可见PTKs活性显著增加 ,随后即下降。峰值出现在第 48h ,1∶160 0 ,1∶32 0 0和 1∶64 0 0三种浓度间变化不明显 ,峰值分别为0 44 60、0 332 6和 0 4169,1∶12 80 0浓度时PTKs活性无变化。秩和检验第 48h、1∶64 0 0以上浓度的红芪培养与神经生长因子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以后各时间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红芪提取液培养不同时间 ,PTKs活性呈负相关变化 ,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结论 复方红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制成左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损伤24 h后,将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指标:从运动功能、电生理、组织学等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4、6周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对照组在术后2周的神经变性程度比治疗组严重,治疗组在术后4、6周的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米波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神经毁损药物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n=5):正常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d组)、无水乙醇组(Aa组)、8%酚甘油组(Pg1组)、10%酚甘油组(Pg2组)、12%酚甘油组(Pg3组)和庆大霉素组(Ci组).于臀肌间隙显露左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穿入半膜肌和内收肌处注射相应药液各0.2 ml,C组:0.9%生理盐水,Ad组:5 mg/ml阿霉素,Aa组:无水乙醇,Pg1组:8%酚甘油,Pg2组:10%酚甘油,Pg3组:12%酚甘油,Ci组:4000 U/ml庆大霉素.于注药后21 d记录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为0.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A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其它药物组(P<0.05);Aa组及Pg3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与无水乙醇、酚甘油及庆大霉素相比,5%阿霉素对大鼠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提示其更适合作为神经毁损药物.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惠  陆兵  卢霖 《中国骨伤》1993,6(5):10-11
运用中药止眩汤加手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75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9.4%。中药由补阳还五汤合导痰汤化裁而成,具有补气活血。导痰祛瘀,镇惊安神作用。手法以提颈拔项法和旋转摇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oropoietin,EPO)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EPO组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组,用硅胶管桥接10 mm的坐骨神经缺损,EPO组和NGF组分别注射EPO和NGF.术后4周和8周时每组分别提取10只大鼠,以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形态学观察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EPO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 术后4周SFI,EPO组为[(-78.85±3.87),x-±s,下同],NGF组为(-79.98±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SFI,EPO组为(-60.26±2.91),NGF组为(-64.65±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和8周时,EPO组MNCV、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PGP9.5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均优于N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 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局部应用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对照组。在双目放大镜下切断两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神经损伤处和周围肌肉间隙内注射药物后立即行缝合术。2周后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学和组织形态学观测评定。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恢复、神经纤维的生长速度及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局部应用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早期再生,加快神经再生速度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康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电针对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每天穴位电针20分钟。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动态观察神经电生理、肌力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变化。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实验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优于对照组(P<0.01);排肠肌收缩力明显增强(P<0.05);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穴位电针能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成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神经外膜端端缝合,于小腿三头肌每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未被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术后3、6、9周动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以了解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组织学切片观察、肌湿重恢复率测定、9周后吻合口神经干的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动物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组织面积、髓鞘厚度、肌湿重以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显著优于未被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9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各项指标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将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修复的周围神经,使局部释放的NT-3加快轴突再生速度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减缓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16.
靶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大鼠靶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横断其左侧坐骨神经伤后立即作外膜缝合术。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高剂量组:靶肌肉注射ATP 0.5mg(0.2ml)。低剂量组:注射ATP 0.02mg(0.2ml)。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每日用药1次至取材为止。于术后4周、8周时每组各取8只大鼠,取左侧三头肌称肌湿重。术后8周时同时检测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的所有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但高、低剂量组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靶肌肉注射ATP对周围神经损伤有治疗作用;高剂量ATP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束内或周围给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采用血管夹压迫一侧坐骨神经2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8):损伤神经束内或周围注射生理盐水(Intra-NS组,Epi-NS组)、1%罗哌卡因(Intra-Ropi组,Epi-Ropi组)0.2 ml.于给药后1、3、7、14、21、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给药后14、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观察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各时点SFI均依次升高(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SFI恢复,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纤维和髓鞘无明显病理改变;与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比较,Intra-Ropi组给药后3~28 d SFI、给药后14、28 d时NCV降低(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神经纤维粗细不一,髓鞘较薄.结论罗哌卡因神经束内给药可显著延迟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恢复,而神经周围给药对神经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