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各种感觉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最后都到达大脑皮层,引起感觉。大脑皮层不仅在内脏痛觉的发生中,而且在感觉的整合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大脑皮层在针刺抑制内脏痛过程中的作用对阐明针麻原理是重要的。为此,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腹部内脏痛的主要传入神经),模拟内脏痛,观察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及细胞放电的变化,以探讨内脏痛与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电针对其影响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内脏大神经A类和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皮层的电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内脏大神经是传导腹腔内脏感觉的主要神经。它有多种类型的传入纤维,分别传送不同的内脏传入信息。本文探讨不同的内脏传入信息是否都能到达大脑皮层,诱发电反应,为阐明“针刺与内脏-皮层相关的关系”提供资料,也将有助于内脏痛觉和牵拉感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量临床和实验材料证明了针刺镇内脏痛的作用原理之一是针刺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与痛觉信号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后者受到抑制,从而清除或缓解了疼痛。我们过去的工作详细地说明了延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国内外在医学和兽医学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了针刺镇痛.并对针刺镇痛原理也进行了比较广泛地研究,提出针刺镇痛是痛觉传入信息和针刺传入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相互整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针麻原理的研究,为探讨经络实质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工作表明,针刺有一定的镇痛效应,它的机理可能是针刺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与痛觉信号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后者受到抑制,产生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结果。鉴于内脏神经是腹腔脏器痛觉的主要传入途径,本文拟以刺激内脏神经在脊髓背角引起的单位放电为指标,研究针刺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为临床针刺解除内脏痛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腺苷A3受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探讨腺苷A3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传导通路及浅筋膜的表达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分析腺苷A3受体在大鼠L4-S1脊髓神经节段、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及后三里、腹股沟中点处、腹膜浅筋膜的表达分布;鼠尾光照测痛仪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对热辐射痛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IB-MECA及Reversine对针刺镇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腺苷A3受体在痛觉传导通路中的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均有分布,且在脊髓表达最高,依次是丘脑,大脑皮层,脑干。腺苷A3受体在后三里、腹股沟中点处、腹膜浅筋膜亦有分布,Western Blot法分析腹膜表达高于腹股沟和后三里,但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组光密度这一趋势并不明显。针刺后三里穴位进针后5、10、15、20、25、30 min甩尾潜伏期明显延长,具有时间依赖性,且在进针15~20 min镇痛效果最佳。腺苷A3受体激动剂IB-MECA可加强针刺效应,而腺苷A3受体拮抗剂Reversine可减弱该效应。结论:腺苷A3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传导通路及浅筋膜均有丰富表达,参与针刺镇痛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提出经络中枢很可能是在内髓板的中央中核内,主要依据是:1.中央中核是人体上不同来源传入冲动的汇集中心,是痛觉的调节中枢。2.中央中核与去皮层后的人体剩余的感觉机能有关,可能有精确的定位能力。3.对施行针麻手术的患者或人的脑电频谱分析表明,针刺可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抑制过程,通过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实现,而中央中核正是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前脑的伏核和针刺镇痛、吗啡镇痛有关。电刺激伏核能引起痛阈明显升高。脑内存在着一个与痛觉调制有关的前脑神经线路,其中束旁核是这一线路中主要的痛觉接受中枢,束旁核还是针刺传入信号和痛觉信号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之一。伤害性刺激或针刺可分别引起束旁核内痛兴奋和痛抑制单位电活动的改变。电刺激丘脑的中央中核、中缝大核以及前脑的隔区视前区均可抑制束旁核的电活动。因而研究伏核与丘脑束旁核的  相似文献   

9.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方面曾有报道认为:丘脑束旁核(Pf)为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其神经元的痛放电可被针刺穴位所抑制。而传导痛觉的 C 类纤维的传入信号,可在皮层引起潜伏期较长的诱发电反应。本实验室也观察到:用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皮层体感(?)区(S(?))或给予 r-氨基  相似文献   

10.
<正> 针刺可以抑制痛觉的皮层下各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已有大量的实验证明,而大脑皮层在痛觉的产生以及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本室过去的工作已证实,中脑网状结构(Mesencephalic Reticular Formation,MRF)对痛觉不仅起着传导通路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11.
伤害性刺激对躯体感觉皮层单位放电的影响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课题之一,以往我们曾在正常人、颅脑手术病人以及实验动物上,用大脑皮层诱发电为指标研究机体对痛刺激(或伤害性刺激)时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并观察某些镇痛药及针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针麻的特点之一是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近年来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多在急性实验条件下进行,并获得一些可贵资料,阐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针刺镇痛。我们认为在清醒的不麻醉状态下进行慢性动物实验研究也可能是研究针麻原理的另一个方面,条件反射即为其中的方法之一。最早,条件反  相似文献   

13.
ItiswellknownthatthesPOntaneousbrainwaves(EEGs)aswellasevokedcorticalPOten-tialsarechangedduringsleeporinanaesthetized.t.t.[1].Inhumans,theevokedcorticalP0ten-tialamplitudesaresomewhatcorrelatedtotheongoingEEGs[2J.Now,whattherelationwouldbebetweenthemundertheinfluence0facupunc-ture-Possibly,theacupuncturechangesthefunctionalstateofthebrainandthuschangestheEEGs,resultinginthechangesofevokedcorti-calp0tentials,i.e.,thelatterchangesecondar-ilytotheEEGchanges.Ifthisistrue,inthestudyonthefu…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曾报导了电针单侧“胃俞”、“足三里”穴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电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证明了这些诱发电位与内脏痛觉有关以及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并分析了电针“足三里”穴抑制内脏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外周传入途径。为了进  相似文献   

15.
高美兰  李倩茗 《针刺研究》1990,15(4):264-268
<正> 大脑皮层体感Ⅰ区、Ⅱ区、额叶皮层等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也有研究表明PAG是电刺激脑、和吗啡、内啡肽、脑内微量注射产生镇痛作用的最有效部位。PAG内阿片受体分布密集,内啡肽含量很高。电刺激大鼠PAG能进一步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损毁大鼠的PAG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因而认为PAG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过去的交叉循环实验中曾提示外周单胺类物质可能参与了电针供血猫对刺激未受针刺的受血猫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随后又采用血浴器官生物测定法初步证实电针穴位确能促使猫外周单胺类物质的释放。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从颈动脉注射单胺类物质对平均迭加的皮层  相似文献   

17.
<正>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多个水平共同参与丁针刺镇痛过程。过去我们的工作已证实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Hecaen 等1949年首先报导了破坏中央中核能缓解丘脑痛,以后一些资料进一步表明破坏丘脑中央中核能缓解顽固性疼痛。毁损束旁核(pf)、中央中核(CM)或附近其他连接的丘脑核团能有效地取消猫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大鼠SEP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志强  赵毅 《针刺研究》1996,21(4):34-40
利用Wistar大鼠,采用线检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通过病理、生理的检测,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脑缺血3小时后大鼠胫神经刺激记录的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住(SEP)之P1-N1波幅明显降低,P1和N1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拔出线栓造成再灌流2小时后,SEP的各异常参数均未见好转,提示缺血损伤后的皮层及皮层下神经元又受到再灌流损伤而发生了不可逆性改变。对大脑进行的组织学切片染色结果显示梗塞灶位于尾状核及大脑半球外侧皮质。而于缺血后期进行“环跳”穴电针处理的大鼠,SEP各异常成份均有较好的恢复,并保持到再灌流2小时,与正常大鼠的检测结果相近。提示针刺对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再灌流的损伤具有预置性保护作用;认为针刺的效应是对机体全身各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性、良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