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提高颅颈交界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我院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神经鞘瘤全切率(7/8);室管膜瘤全切率(5/8);脑膜瘤全切率(4/6);胶质瘤全切率(4/6),平均随访时间4.5年,神经鞘瘤、脑膜瘤恢复工作及生活自理者占(12/14),室管膜瘤(4/6),胶质瘤占(3/6)。结论术前MRI检查对颅颈交界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手术设计有重要的帮助,显微外科技巧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25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上肢肌力下降和声音嘶哑症状加重.术后随...  相似文献   

3.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颅眶交界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科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住院的颅眶交界区肿瘤病人19例,应用规范的瓣颅眶交界区手术入路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本组颅眶交界区肿瘤全切除率达84.5%(17/19),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93.3%(14/15),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本课题设计的新颅眶交界区手术入路方案,对提高颅眶交界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颅颈交界区肿瘤位置深且毗邻脑干、高位颈髓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推广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的应用,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综合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颈交界区是包括枕骨大孔区与寰、枢椎复合体在内的区域,多数涉及此区的病例需要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异常按解剖学角度可分为枕骨异常与寰、枢椎异常,从外科治疗角度将脱位分为可复性与非可复性两种类型。颅颈交界区疾病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放射学检查。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手术指征包括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顽固性疼痛以及各种原因所致颅颈交界区不稳定。根据病变类型不同应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女性,53岁,因头晕一天伴恶心、呕吐数次入院。不头痛,双下肢活动自如。体格检查:神志清,言语清晰,应答准确,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直径2.5mm,直、间接对光反应均存在。眼球运动自如,视力正常。颈软无抵抗,颅颈交界区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不能引出。颅脑CT:后颅窝底部见一类圆形高密度肿块,部分突入枕大池,并向下延伸至枕大孔水平,延髓及小脑扁桃体受推前移。脑室系统明显扩大。入院诊断: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将32例颅眶交界区肿瘤分为眶颅型(7例)、颅眶型(11例)、颅鼻眶型(8例)和眶尖-视神经管型(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采用经额下硬膜外入路11例,眶-翼点入路15例,额颞眶颧入路6例;对8例颅鼻眶型肿瘤联合使用经鼻内镜、鼻侧切开入路。术后按颅底缺损位置和范围分别采用游离骨膜瓣、人工脑膜补片及带蒂膜瓣修补硬膜缺损,并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进行肿瘤分型和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交界区肿瘤,同时修复颅底缺损,能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显微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经枕下后正中入路29例,远外侧入路14例.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出院时按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38例,差(2~3分)4例,死亡(1分)1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依据术前MRI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颈交界处延颈髓腹侧的肿瘤位置深在,后方被脑干、上颈髓及颅、脊神经阻挡,手术十分困难。通过后方入路不仅难以切除肿瘤,而且可能因过分牵拉延、颈髓等神经组织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本院近两年来经前方入路切除该区肿瘤4例,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颈交界区(craniocervical junction,CCJ)系围绕枕骨大孔的枕骨、寰椎、枢椎及其周围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解剖功能复合体。这一骨性复合体使得颅颈部在维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这些骨、韧带结构包绕了延髓、延颈髓交界区以及上颈髓。故而,颅颈交界区的异常可引起神经、血管损害以及脑脊液的动力学改变。笔拟就颅颈交界区的解剖及生物力学、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一期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9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1例脊索瘤次全切除术后2年复发。结论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是治疗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全切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s are found with equal low frequency in bone and soft tissue. The CNS is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site of extraosseous origin of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s. This report concerns the CT, MRI,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s well as 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of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相似文献   

13.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pathology in the area of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nd the cervical spine have been studi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using the Inversion Recovery and Spin-Echo technique. The value of MRI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s compared, in retrospect, to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and Myelograph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RI can replace CT and myeolography in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many patients with pathology of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nd the cervical spine.  相似文献   

14.
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经口入路处理斜坡至上颈椎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头上模拟经口入路手术过程,逐层解剖至延髓和上颈髓,观察并测量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和脑神经等结构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经口入路手术可以达到斜坡下缘至C3椎体上缘.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2为19.7 mm,C2,3为15.9 mm.结论经口入路手术在处理下斜坡到上颈段病变中具有手术径路短,显露好,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颅底陷入35例,寰枕融合25例,颈椎分节不全6例.病人均行颅后窝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21例.固定方式采用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41例,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15例.结果 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切口漏1例.55例随访6~60个月,平均42个月;植骨融合满意52例,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植骨未能融合3例;症状改善51例(92.7%),无变化4例(7.3%);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应行颅颈交界关节稳定性检查及评估,对有潜在颅颈交界不稳定病人应行后路减压并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后路减压可能加重颅颈交界不稳定,症状难以缓解甚至加重.  相似文献   

16.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枕下后正中入路C1半椎板切除引流静脉切断术9例,1例合并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仅行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观察随访1例。结果9例引流静脉切断病人中,6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前双下肢肌力0级.大便困难、小便失禁者术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控制;2例以肢体麻木就诊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脊髓动脉造影显示原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动脉瘤样改变等均消失;随访1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应尽量全面,避免漏诊。枕下后正中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引流静脉切断术适用于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中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的2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颅底交界区畸形病变模型体外预手术方案;术中C型臂X线检查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3例。经病理学证实室管膜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脑膜瘤6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1例因术后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7例因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因严重感染并脑积水死亡。术后配合放疗和/或化疗19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2例轻残,10例生活自理,15例可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病人预后。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恰当的导航辅助可避免损害脑功能,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恶性肿瘤术后行个体化放疗和/或化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