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不仅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在非手术患者中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后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PE是DV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运行至肺动脉及其分支,并阻塞于此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例PE患者,应用IVCF置入术预防致死性PE发生的情况。结果:20例病人成功置入IVCF后,无致死性PE发生:随访6~28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PE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34~90岁,平均66.7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24例,左下肢34例,双下肢3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到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其中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2例在超声定位下释放,其余均在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18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患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年龄≥60岁的48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29例为非老年组,2组均置入腔静脉滤器,术后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23例,外周血管溶栓54例,以治疗3 d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较治疗前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置入腔静脉滤器,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肺动脉栓塞发生。与治疗前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治疗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上15 cm周径变化差值无明显差异(P=0.324)。接触性导管溶栓较外周血管溶栓治疗效果更佳(P=0.000)。1例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13例次出现抗凝过度情况。结论腔静脉滤器及温和的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老年患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6.
临时腔静脉滤器植入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伴有下肢大量血栓时,溶栓治疗可能造成部分血栓脱落,引起肺再栓塞的发生,联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预防再栓塞。我院2002-2005年共为7例患者行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并应用溶栓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燕石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22(2):104-106
DVT可能并发PE,迄今没有一种理想的滤器,既能保持腔静脉通畅又能截留血栓。本文介绍腔静脉滤器的要求、指征、禁忌症和并发症,并列表比较8种滤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人选患者分两组,抗凝组和抗凝+IVCF组,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栓塞再发生率方面,抗凝组明显高于抗凝+IVCF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0%(6/30)vs.0,P〈0.05]。结论IVCF可以有效应用于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致肺栓塞中的的临床作用。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栓塞置入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随访观察无滤器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的出现。结果35例在放置12~14天取出,11例患者因滤器周围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置管溶栓5~7天,5例血栓消失,滤器成功回收,另6例溶栓效果不佳,长期留置滤器。在取出的40例中,12例肉眼可见絮状血栓。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接受Opt Esae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DVT患者142例,其中48例表现为有症状的肺栓塞(PE)、64例表现为有症状的下肢DVT、10例同时表现为PE和DVT、20例B超检查提示下肢DVT而无临床症状。术后进行胸部CT、腹部CT、盆腔及下肢CT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滤器置入时、置入后、取出时的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成功置入与取出滤器数量、血栓形成率。统计滤器置入后有临床症状PE或经CT血管造影证实PE的发生率,统计有症状的及经CT、超声检查证实的无症状复发或新发DVT、下腔静脉闭塞发生率。结果 141例(99.3%)成功置入滤器,其中28例成功取出滤器。1例滤器置入术后出现双下肢肿胀伴疼痛,经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腔静脉闭塞,进行溶栓治疗并取出滤器。113例长期置入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滤器断裂或移位,无滤器穿透下腔静脉壁或滤器倾斜,2例发现滤器内有血栓但无下腔静脉闭塞。滤器取出者随访1~64个月,未出现PE复发症状。滤器长期置入者随访时间1~78个月(平均12个月),分别有22、14例在滤器置入后出现有症状的PE、DVT,但CT检查未提示PE,仅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新发下肢DVT。结论 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DVT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少,并可有效减少PE、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肺栓塞的最主要原因,预防血栓脱落至肺动脉尤为重要.近年来,下腔静脉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肺栓塞.本文就下腔静脉滤器的发展史、适应证、并发症、临床效果评价及新型下腔静脉滤器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显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2):76-78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一多发病,也是老年医学临床经常遇到并需及时处理的急重症疾病.其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为6%~8%,而治疗不当的患者高达20%~25%. 相似文献
13.
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抗凝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栓和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及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4例急性或亚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14~86岁,平均52.4岁.24例患者经皮经股静脉植入静脉滤器.2例在术中辅以深静脉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20例在术后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d.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介入操作成功.对全部病例临床平均随访15个月(10~48个月).术后一周内18例患者的下肢水肿及疼痛迅速消失,其余6例患侧肢体肿胀、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本组没有发生滤器移位及腔静脉血栓阻塞和肺栓塞病例,也没有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是治疗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能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动脉栓塞34例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秦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9):561-562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4例PTE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的重要性。结果:①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疑诊的重要线索;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及肺灌注扫描,D2聚体检测,螺旋CT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相对特征性改变;③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提高PTE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28例常规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1个月~4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和57.1%,P<0.01),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0%和75.0%,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4.0%和28.6%,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和17.9%,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0%和14.3%,P<0.01)。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肺栓塞(PE)临床和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其诊断率逐年提高.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有95%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如能阻止下肢静脉血栓进入肺动脉将明显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1].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捕获来自下肢深静脉的大块血栓,使严重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下降[2].现将我院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51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3~46个月随访。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 vs. 58%,P<0.01),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 vs. 79%,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4% vs. 27%,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vs. 15%,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上有显著降低(观察组0%,对照组12%,P<0.01)。结论: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安置下腔静脉滤器(VC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6月确诊的39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VCF治疗分为两组:滤器组19例,非滤器组2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抗凝、溶栓或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滤器组与非滤器组住院期间总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 a两组PE复发以及总病死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滤器置入并发症3例,其中滤器倾斜、穿孔、滤器向足侧移位各1例。与非滤器组相比,滤器组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或加重的趋势。结论对于PE或存在PE高危因素患者安置VCF预防PE或PE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48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的21例患者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置入组,余为对照组。结果 在3个月~37个月的随访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对照组中有3例再发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