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多发血管瘤破裂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痛20 h急诊入院,按急性阑尾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示:阑尾未见异常,肝脏增大,肝右叶外下(第5段外侧)有一直径3 cm的肿块破溃出血,肝脏表面有多发粟粒样质硬结节,因术中无法确定肿块性质,予局部止血、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同时取少量出血肿块周边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无活性出血后关腹。术后病理报告:肝脏肿块为退变肝细胞,其外有纤维素及炎性细胞,结合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破裂出血,为明确出血原因,经追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明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予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肝血管瘤(右叶外下)破裂出血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有关,且由于瘤体位置关系,临床症状与体征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并发脑内血肿较少见,我们1988~1992年收治6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现就其发病机理、病理特点、CT 表现及手术治疗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3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及护理经过,探讨介入手术前、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分为心理、术前及术中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如何有效做好介入护理工作,总结护理经验,进一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女,47岁.主因2周前突然出现右小腿肿胀、疼痛,急到当地某医院,未做特殊处理,嘱患者回家后热敷后观察,未见好转,为求彻底治疗,遂来我院治疗.查体:T 36.1 ℃,P 82次/min,BP 120/80 mm Hg.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王长霞  关太平  刘淑娟 《临床荟萃》2006,21(10):728-729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直径大于5 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该型血管瘤有潜在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外科手术切除困难.随着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肝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全新途径.本组17例患者,均采用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经肿瘤供血动脉多级栓塞,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 6年 ,加重伴腹胀 1个月于 1993年 12月入院。 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 ,觉右上腹隐痛不适 ,断续铁剂治疗 ,症状反复。 1个月前症状加重 ,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 :T 36 5℃ ,P 96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6 /9kPa ,重度贫血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发现 ,腹部膨隆 ,无腹壁静脉曲张 ,腹软 ,肝右肋下 3cm ,剑突下 5cm ,质中 ,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阳性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8.
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起病隐匿,生长缓慢,对肝脏功能多无影响,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HCH瘤体较小,无明显症状,可临床随访观察;当生长趋势明显,或瘤体大到了产生临床症状时,则需要积极治疗。目前,外科、介入治疗等专业的医师在尝试着不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为7.3%,国内外对其CT诊断的研究亦有不少报道,本文分析总结了7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提出我们的体会。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文搜集经CT检查并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70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3例,另27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并行介入治疗。男23例,女47例;年龄22~73岁,平均41.2岁。 2.扫描方法和程序:采用西门子Somaton AR Star螺旋CT机,层厚10mm,进床速度10mm/s,部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28例经MRI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分析其MRI表现。男16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MRI用05T超导型机,常规T1加权及T2加权扫描后,再行重T2加权成像,TR=4000~6000ms,TE=140~180ms。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为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发病灶12例,单发16例。瘤体在SE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在重T2加权像上亦呈明显高信号,边缘均清楚锐利。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持久强化,较大病灶呈向心性强化。结论重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扫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 Vue2.4mL,观察时间〉5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病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 ,3 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感 ,呈持续性 ,无放射痛 ,伴腹胀恶心 ,无呕血及黑便。 2年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病。曾先后 2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 ,经治疗好转。查体 :体温 3 6.5℃ ,脉搏 85次 min ,血压 10 7kPa ,营养中度 ,发育正常 ,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 ,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部大弯侧见约 2 .0cm× 3 .0cm膜下隆起肿物 ,肿物表面黏膜光滑 ,与胃窦部黏膜着色一致。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0 .5cm× 0 .6cm浅表溃疡 ,轻度充血水肿。诊断 :①胃内肿物 (考虑平滑肌瘤 )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超声检查 :饮水后观察 ,胃窦…  相似文献   

14.
15.
病例男,27岁.持续剧烈头痛伴恶心40余天入院.查体:浅昏迷,查体不合作;两侧瞳孔不等圆,左侧直径约2.0mm,右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消失,颈部抵抗,病理反射征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3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栓塞后综合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3~24个月B超、CT随访复查: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完全消失21例;病灶缩小50%者12例;病灶缩小25%~50%者4例.结论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栓塞,一周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点注入无水酒精。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和无水酒精的注射。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9例,〉30%者2例。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2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在治疗肝海面状血管瘤上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2 8岁 ,两年前发现右上腹肿块 ,因无自觉症状 ,未行检查和治疗。两个月前右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 ,伴坠胀、纳差、乏力而就诊。体格检查 :肝右肋缘下可扪及 13cm× 15cm肿块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阴性 ,脾肋下未扪及。AFP3ng/ml。肿块穿刺活检见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及其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的解剖学特征及强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4 6月~199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B超观察半年以上,临床证实的肝血管瘤21例34个病灶,观察其CT表现解剖学特征及动态扫描特点,并对照观察肝癌5例。结果:位于肝脏隔面血管瘤15例,均无明显外凸现象,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伴有所在肝叶萎缩(无肝硬化)。边缘结节样强化出现率82%(28/34),瘤体内外相连的强化灶显示率为29%(10/34)。3、10、15分钟各充填5个、15个及12个。结论:位于肝脏隔面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CT肿瘤无肝被膜限局外凸,具有鉴别意义。边缘结节样强化及瘤体内外相连的增强灶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CT表现,与文献报道59%、83%、76%相比,本组显示率较高(82%)。在扫描技术方面连续床动逐进增强CT优于最大径层面同层动态CT。  相似文献   

20.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脑干出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女,70岁。因左侧肢体麻木2年,近日加重入院。2年前曾因左侧肢体麻木做头颅CT及MRI检查,报告为脑干出血,收入院治疗,症状改善后在院外长期门诊随诊,肢体麻木症状未能消失。近日以上症状加重。查体:体温36℃,脉搏70/min,呼吸20/min,血压120/7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语言流利,右面部痛、触觉减弱;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左侧肢体痛、触觉减弱,左侧巴宾斯基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