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所收治的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并复习国内有关文献,阐述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6岁、42岁、61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肛门坠痛、便秘、血便、大便变形、腹泻,其中一例出现排尿困难。肛门指诊均触及肿物,大小在3cm~5cm,肿物较光滑,固定或半固定,指套带血少许。术前确诊1例;诊断直肠癌2例,术后确诊为直肠平滑肌肉瘤。3例患者均行根治术,术后行放疗。其中1例术中发现有腹膜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度很高的肿瘤,本大共收集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67岁,平均54.4岁。二、临床症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主要症状与直肠癌相似,主要有粘液血便(4/5),大便时肿物脱出(3/5),大便困难(2/5)。本组5例中仅1例首次就诊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余4例均有误诊史,误诊为痔3例,误诊为直肠息肉1例。三、病理资料:①肉眼所见:肿瘤位于肛管2例,位于直肠3例,其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分别为0.9cm,2.1cm,2.9c…  相似文献   

3.
直肠类癌罕见,至1994年世界文献有1600例直肠类癌报告,我院自1958年至1996年外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直肠类癌28例,现结合本组资料对直肠类癌作一文献复习。临床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1:0.64,年龄范围是ZI-58岁。从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为1月一20年,全部病例均无家族遗传倾向。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肛门部不适、腹泻等。有半数病例是体检发现直肠肿物而无临床症状。肿瘤大多位于齿线周围,25例肿瘤距肛门7cm以内,3例位于7cm以上,多数肿物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类癌,…  相似文献   

4.
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医院对早期直肠癌采用局部切除治疗,5年生存率达70~100%[1]。我院从1982年以来对25例早期低直肠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现就其疗效和手术适应症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1982~1992年我院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置直肠癌25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64岁,平均45.4岁。肿物直径小于1cm的3例,1~1.9cm的12例,2~3cm的10例。形成为隆起形5例,息肉形15例,平坦形2例,溃疡形3例。指诊肿物均距齿线10cm之内,基底活动度均良好。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充分扩张肛…  相似文献   

5.
直肠间质瘤1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27~81岁。9例患者无症状,7例有症状者表现为便血4例,排便困难2例,便形改变2例,肛周疼痛1例。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Mason术)7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1例。肿瘤直径最小0.4cm,最大者18.5cm,其中小于2cm6例,2.1~5cm7例,5.1~10cm2例,大于10cm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5例,CD34阳性12例,Desmin阳性2例,SMA阳性4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间质瘤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腺癌在外检工作中经常遇到,但胆总管粘液腺癌伴肉瘤样癌却十分少见,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155医院自1980年一lop年外检资料并经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证实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9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疽,上腹部不适,经超声、ERCP确诊胆总管占位性病变而行手术治疗。一、病理资料1.大体检查:送检标本均为胆囊及部分胆管,胆囊粘膜粗糙,壁厚0.3cm-0.4cm,肿瘤位于胆总管近胆囊处,最大者SCmX3.SCmXZ.SCm,最小者2.5cmx2cmxlcm,其中3例肿物呈章伞型,l例呈弥漫浸润型,另1例则…  相似文献   

7.
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至1995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在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道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明确诊断6例。1例误诊为食道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3×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1972~1990年2月我科共收治6例。 一、临床资料 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58.5岁(47~76)。临床症状:便血、便频或脓血便;下坠感、里急后重及排大便困难;肛门部肿物或溃疡。肿瘤特点(见表)。6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二、讨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自1875年Moore首次报道1例后,至1982年Bolivar统计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管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确诊6例;1例误诊为食管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x3x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我院收治直肠类癌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直肠类癌有症状者以便血便频多见。肿瘤外观呈黄色,位于粘膜下者触诊肿瘤较硬、孤立、光滑、可动为其特征。2.肿瘤≤1.5cm4例,行电灼切除术或经肛局切术,无复发及转移;肿瘤≥2cm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一例于术后3个月盆腔复发。结论 1.直肠类癌一般较小、粘膜下生长,触诊肿块硬、孤立、光滑、可动感为其特征。2.肿瘤大小对判定其恶性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是很重要的,肿瘤<2cm,可行局部切除术;肿瘤≥2cm、或伴有溃疡者宜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1993年 5月至 1996年 5月在本科治疗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 18例 ,其中 ,转移灶位于上颈部者13例 ,位于下颈及锁骨上区者 5例。对转移灶位于上颈部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 ,疗效较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1~ 64岁 ,中位年龄 4 9岁。低分化鳞癌 7例 ,肿物直径 2 5~5 .0cm ,单侧 5例 ,双侧 2例 ;未分化癌 3例 ,肿物直径3 0~ 6.0cm ,单侧 1例 ,双侧 2例 ;高分化鳞癌 3例 ,肿物直径分别为 2 0、3 0、5 5cm ,均为单侧。这些病例均经详细的临床检查 ,包括内腔镜及影像学等检查 ,除上…  相似文献   

12.
思密达肛门用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因盆腔肿瘤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直肠炎,以往常规口服消炎、收敛药物,轻者可缓解症状,但对于中度以上,尤其是重度病人则不能奏效。我们自1994年3月至1994年12月采用思密达肛门用药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2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患者来源25例患者均为妇科肿瘤。其中子宫颈癌20例,子宫体癌3例,卵巢癌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6岁。25例患者中度直肠反应15例,每日大便7~8次,呈粘液状带脓,镜检红细胞0~2;重度直肠反应10例,每日大便10~12次,呈血便或便中带血,均同时伴肛门下坠,下腹部疼痛不适。1…  相似文献   

13.
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6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月~1995年12月,应用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6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53.5岁。病程3~24个月。肿瘤占据肠腔1/4~3/4周,下线距肛缘5~10cm。术前均作活检,证实为直肠癌,术后标本病检二切缘无癌残存。直肠腺场51例,粘液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3例,未分化庙3例,印戒细胞癌2例,平滑肌肉瘤2例,类癌1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指征:肿物局限且活动,与周围组织无浸润,无明显转移。切除肿物近端肠管至少10cm后,可按Mile’s手术方式进行。在分离切断…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3年~1996年对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8例均为腹膜返折以下,癌肿距肛缘>4cm,<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2~67岁.癌肿距肛缘4cm~5cm者3例,5cm~8cm者15例.DukesA_2期3例,B期12例,C_1期2例,C_2期1例.病理检查:大体类型,隆起型7例,溃疡型9例,浸润型2例,癌肿侵占肠腔周径<1/4者5例,1/4~1/2者10例,>1/2者2例,>3/4者1例,直肠上下端切缘无癌残留者17例、直肠下端切缘有癌残留者1例,直肠系膜淋巴结阴性者15例、阳性者3  相似文献   

15.
食管平滑肌肉瘤比较罕见。本文结合我院及外院临床资料,报告了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平滑肌肉瘤6例。现将外科治疗结果和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51.3岁。病史2个月~3.5年,平均1年6个月。均有吞咽困难,部分伴有胸背痛、黑便及呕吐。肿物位于食管胸中段4例,胸下段2例,其长径4~6cm2例,11~13cm4例。术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FOE),l例行食管拉网检查。经活检病理或细胞学确诊者仅1例,余5例均误诊,其中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纤维肉瘤1例、1例因肿块巨大待除外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72年至1996年共收治食管癌2018例,按目前国内食管早期癌诊断标准:“病变局限于粘膜层的原位癌(0期)和小于3cm,侵入粘膜下层有浸润癌(I期)且无转移者,皆属早期癌”[1]。我院病例中,符合上述标准者共8例,通过对8例早期食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复习,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食管早期癌的诊治水平。临床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40~64岁,平均54岁;工人2例,农民6例。除1例为普查发现外,其余均经门诊检出。门诊7例均有症状,3例主诉为胸骨后不适伴吞咽疼痛,2例感吞咽梗噎,2例上腹疼痛伴呃道。症状持续时间不满4月2例,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术后5年以上的22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随访,其中因肿瘤致死的有45例,占19.8%,现对这些病例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术后失败原因。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18例,女27例,男:女为1:1.5。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8卫岁,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6.4岁,男性大于女性(58.2/54.4)。临床特点及诊断: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包括单纯淋巴结肿大)就诊,病史最短者一周,最长者47年,大部分在4年以上,且有近期生长较快特点。肿物最小1.0XI.ocm,最大25X18cm。其中单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24例。临床上能触及…  相似文献   

18.
食管肉瘤样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2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变化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病程从10余天到5个月。发生在食管中段者5例,下段者7例。大体形态:8例呈典型的息肉样生长,2例呈蕈伞型,另2例髓质型;病理均为鳞癌与肉瘤样成分,6例浸润深度位于粘膜固有膜或粘膜下层。5例术后时间超过5年者尚有3例存活,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样生长为主,因病程短,浸润深度常较浅,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使用DMF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2例,疗效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5岁(35-84岁);;颈段5例,胸段27例,鳞癌28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病变长度在5cm以下者7例,5-10cm23例,10cm以上2例。手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切口局部种植1例。二、治疗方法DDP20mg静滴,第1至5大;5-FU500-75mg静滴,第1至5天;MMC4-6mg静冲,第1天。28天重复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一、疗效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1]规定…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笔者自1989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7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的岁,中位年龄48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8月,平均3.1月。首发症状:腹痛伴血便3例,腹部包块2例,腹痛伴腹胀1例,反复不规则发热1例。病程中主要症状有:腹痛6例,腹部包块4例,腹胀、腹泻、血便。消瘦3例,不规则发热、盗汗2例。体征:腹部压痛6例,触及包块5例,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无肿大。外周血、骨髓学检查均正常。钡灌肠X线检查5例,4例显示为大肠肿瘤,1例显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