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精细化分级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的接触性皮炎实施护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4年留置PICC管并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三区住院的患者326例,运用精细化分级护理处理PICC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接触性皮炎,并记录护理效果。结果:326例患者中74例发生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22.7%。其中接触性皮炎为1级50例,2级21例,〉2级有3例,分别占接触性皮炎的67.6%、28.4%、4.1%;启用精细化分级护理,1级接触性皮炎2~4 d皮疹消退,2级7 d内皮疹消退,无复发,〉2级7~14 d皮疹消退,无复发。结论:精细化分级护理防止接触性皮炎进一步加重,促进已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尽早痊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环氧玻璃钢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30例接触性皮炎。该生产分模型、调胶配料、固化浇铸与加工四道工序。接触物主要为:环氧树脂、乙二胺、间苯二胺、滑石粉与玻璃纤维等。环境中烟雾弥漫,且可闻及强烈刺激性臭味。工人徒手操作。 30例操作工均发生接触性皮炎。其中男性20例,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5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斑贴试验结果。致敏原分别是硫酸镍、甲醛、香料、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橡胶、乙二胺和环氧树脂。斑贴试验不仅有助于确定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还有助于确定职业性皮炎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及斑贴试验对常见环境接触因素在48例手部皮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确诊接触性皮炎7例(14.6%),其中5例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其余41例为可疑接触性皮炎。手部皮炎患者斑贴阳性率偏低(51%);洗涤剂引起或加重患者病情的占41.7%。水引起或加重患者病情的占39.6%;说明刺激因素在手部皮炎中也很重要。可疑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阳性率为46.3%,接触过敏因素在这部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仍不能忽视。明确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疾病的联系是进一步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并对13例硫酸镍(5%)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占35.5%),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2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48-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916h-5d时表皮轻度增生,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标准系列中11种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20%新霉素0. 5%重铬酸钾、30%羊毛醇、2%巯基合剂、5%硫酸镍、1%环氧树脂、1%氯化钴、1%秋兰姆合剂、1%对苯二胺、1%甲醛、16%香料合剂)对390例皮炎患者进行了接触  相似文献   

7.
182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者斑帖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病因及规律。方法 用IQ标准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82例患者中阳性者 12 2例 ,阳性率为 6 7 0 3% ,其中接触性皮炎组斑试阳性率为 79/ 10 1(78 2 % ) ,湿疹组斑试阳性率为 4 3/ 81(5 3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 84 ,P <0 0 1)。结论 斑贴试验对了解接触性皮炎、湿疹的病因及指导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过敏反应可做斑试 ,以排除过敏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南平市接触性皮炎人群的常见致敏物质,为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南平市318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总阳性率84.0%(267/318),有≥2种致敏原的患者占71.9%(192/267);斑贴试验阳性率前5位的致敏原,分别为氯化钴(28.9%)、十二醇硫酸钠(28.9%)、重铬酸钾(26.7%)、对苯二胺(17.0%)和硫酸镍(16.0%);男性患者阳性率(84.8%)与女性(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结论 南平市接触性皮炎人群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4.0%。斑贴试验是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致敏原的简单、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起环氧树脂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事故原因,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方法对事故发生的经过、生产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监测评价,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名作业工人因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手直接接触环氧树脂发生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名婴儿因间接接触而发病。结论应加强对环氧树脂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境接触性因素在面部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常见环境过敏原斑贴试验及问卷调查,对60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46.7%)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其中1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0例其他原因皮炎;22例不能排除环境接触因素的作用,为可疑接触性皮炎。这些患者斑贴阳性率为60%,仍不能忽视接触过敏因素的作用。结论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疾病的联系是寻找病因或加重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回肠造口术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回肠造口术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伤口感染患者68例为感染组,同期回肠造口术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未合并伤口感染患者60例作对照,为未感染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疑似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疑似因素并制定相应防治策略。结果单因素中感染组糖尿病、手术时间、经表皮水分丢失、皮炎类型、预防性使用湿润烧伤膏、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糖尿病、手术时间、经表皮水分丢失是致患者合并伤口感染的独立性风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湿润烧伤膏、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医院回肠造口术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伤口感染因素多样,根据风险因素制定防治策略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碘伏与注射用维生素C稀释液外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局部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肿瘤科行PICC置管后,因碘伏消毒剂刺激引起的局部接触性皮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于PICC换药时,用0.5%碘伏正规消毒皮肤3遍,待干燥后,再以维生素C稀释液退去皮肤上残余碘,进行局部皮肤维护性护理;对照组采用0.5%碘伏按常规流程换药。结果:观察组皮炎、瘙痒症状消退时间1.8d,换药总次数2.2次;对照组皮炎、瘙痒症状消退时间4.6d,换药总次数6.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与注射用维生素C稀释液联合用于PICC接触性皮炎换药有效时间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例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8例不同程度接触荒酸二甲酯的患者,在接触后10 d左右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水疱型和红斑型两种皮损表现。在实施了清除沾染毒物、保护受损皮肤、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皮损区愈后未出现瘢痕。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多形红斑、大疱形成、表皮松解、剥脱等典型的临床特点,患者皮损广泛,但经积极临床救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水胶体敷料在临床广泛用于压疮的防治、皮肤保护和各种导管所致静脉炎的防治,但因使用水胶体敷料所致接触性皮炎却鲜见报道。该文报告1例因使用康惠尔透明贴所致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目前常用的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方法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局部氧疗在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疗效方面的优点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74例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使用局部氧疗治疗的患者23例;对比1组使用氟哌酸粉外用治疗的患者17例,对比2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治疗的患者15例;对比3组使用激光外照联合维生素E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对比4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使用局部氧疗治疗的23例患者3-5d创面完全愈合;对比1组使用氟哌酸粉外用治疗的17例患者受损局部皮肤于5-15d结痴换肤;对比2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治疗的15例患者受损局部皮肤于10~14d恢复正常弹性,未留疤痕;对比3组使用激光外照联合维生素E治疗的19例患者受损局部皮肤于5~7d基本愈合.结论 者目前常用的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方法均能治愈,但在症状减轻及治愈时间上,局部氧疗优于其他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面部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分析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香洲康宁路,519000)黄惠新接触性皮炎在职业性皮炎中占有一定比例,斑贴试验是公认的鉴定接触性皮炎致敏原的方法。为了解本地区面部接触性皮炎的常见病因,我们对门诊76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斑贴试...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中国校医》2015,29(6):447
目的 观察中药康复新液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接触性皮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内服氯苯吡胺,外用康复新液.对照组内服氯苯吡胺,外用硼酸溶液(3%)和氧化锌软膏(10%);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 结果 观察组痊愈22例(36.67%),显效17例(56.67%),有效13例(21.67%),无效8例(13.33%),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7例(11.67%),显效16例(26.67%),有效11例(18.33%),无效26例(43.33%),总有效率56.67%.2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红肿、灼热或刺激等不良反应. 结论 采用中药康复新液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蔡恩旦  牟春雨  方春燕 《健康研究》2023,(5):579-583+588
目的 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皮肤损伤(CASI)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5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发生CASI情况,以是否发生皮肤损伤分为CASI组和无CASI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39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183例出现CASI,发生率为33.95%,其中机械性损伤98例(53.55%),接触性皮炎51例(26.23%),压力性损伤15例(8.20%),穿刺点渗液12例(6.56%),局部感染10例(5.46%)。CASI组患者年龄61~74岁、使用刺激性药物、在夏冬季置管、PICC置管时间≥5月、导管维护周期≥7 d、存在导管正压接头压迫、使用3M敷贴、皮肤敏感体质者的占比,均高于无CASI组,血清Alb及Hb均低于无CA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102)、导管维护周期≥7 d(OR=23.430)、存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期诊治1例职业接触亚甲基二苯二异氰酸酯(MDI)患者,除了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外,尚出现皮肤红斑、水肿等接触性皮炎症状,在糖皮质激素使用方面与单纯呼吸系统疾病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年龄为20岁,既往健康。2010年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及时查明和处理灾区消毒杀虫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和中毒事件.方法 调查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掌握中毒药物的来源、品种、主要成份、使用方法及对人的危害.结果 2008年6月5日江油市彰明镇北江村7名消杀人员进行杀虫,喷洒药物后1 2h均出现眼睑部发痒、眼睑肿胀,手、颈部皮肤局部发热和烧灼感,局部出现红疹.2008年6月7日彰明镇福田村7名村民误服杀虫药中毒,主要症状为舌头发麻、喉管麻痹、发痒、恶心、呕吐.14名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有密切接触消杀药物高效氟氯氰菊酯(优士牌)史. 结论 该两起事件分别为直接接触杀虫药(高效氟氯氰菊酯)致接触性皮炎和误服杀虫药致中毒事件,灾区需进一步规范消杀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