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HER2阳性人胃癌NCI-N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胃癌NCI-N87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裸鼠随机分为8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南方红豆杉低、中、高剂量组,西药赫赛汀组,南方红豆杉低、中、高剂量联合赫赛汀组;给药处理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剥离瘤组织,称瘤重、测量瘤径,计算移植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瘤重得抑瘤率;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P0.05),且联合组表现出比单药组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中剂量联合组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红豆杉高剂量及赫赛汀单药组(P0.05)。对照组凋亡细胞数少,凋亡率低,低、中、高剂量单药组均可见到凋亡细胞,凋亡率同对照组比较(P0.05);各剂量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数目较多,与单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联合组差异性最为显著(P0.01)。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HER2阳性高表达NCI-N87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联合赫赛汀可以增强其增殖抑制效果,中剂量联合组显著提高赫赛汀的抑瘤作用;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联合赫赛汀能增强其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抑制T790M突变及c-MET扩增所致吉非替尼耐药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南方红豆杉水提物(0.25、0.5、1、2、4 mg/mL)和吉非替尼(3、6、12、18、30μmol/L)对H1975、H820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根据结果筛选最佳后续实验药物浓度,计算各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两药联合指数(CI);将对照组(1640培养液)、南方红豆杉组(0.25μmol/L)、吉非替尼组(3μmol/L)及联合组(南方红豆杉0.25μmol/L+吉非替尼3μmol/L)H1975和H820细胞药物处理7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GFR、p-EGFR、AKT、p-AKT及PI3K蛋白表达,采用qRT-PCR检测EGFR、PI3K及AKT mRNA表达。结果在H1975和H820细胞中联合组达到IC_(50)所需的吉非替尼浓度明显小于吉非替尼组,且CI1。在H1975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南方红豆杉组EGFR、p-EGFR、PI3K及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吉非替尼组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联合组EGFR、p-EGFR、AKT、p-AKT及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南方红豆杉组EGFR、p-EGFR、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联合组EGFR、p-EGFR、PI3K及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在H820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南方红豆杉组EGFR、PI3K、p-AKT蛋白表达下调(P0.01),联合组p-EGFR、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南方红豆杉组EGFR、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联合组p-EGFR、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在H1975及H820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AKT及PI3K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南方红豆杉组及联合组EGFR、AKT及PI3K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联合组EGFR、AKT及PI3K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能增强吉非替尼对H1975、H8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抑制T790M突变和c-MET扩增所致的吉非替尼耐药,其机制与抑制EGFR/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抑瘤作用及对荷瘤裸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BALB/C-NU裸鼠建立A549肺癌模型后,分为5组:模型组、CTX组及南方红豆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TX及低、中、高剂量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处理,比较各组药物的抑瘤率及各组裸鼠的生活质量.结果:CTX组抑瘤率41.89%,明显高于南方红豆杉水提物组(分别为15.08%、24.58%和36.87%),但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在改善荷瘤裸鼠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治疗肿瘤,可能使患者在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崔庆丽  邵梅  舒琦瑾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549-3553
目的: 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裸鼠A549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 方法: 建立荷A549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实验组,24 h后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给药7周,每3 d测移植瘤长短径,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给药7周后处死裸鼠,取瘤组织,计算抑瘤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 结果: 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各剂量组均有明显抑瘤效果(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EGFR及Survivin 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VEGF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灰度值之比分析显示: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EGFR及VEGF蛋白水平均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rvivin及p-EGFR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 结论: 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血管生成无明显影响,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抑制EGFR磷酸化,起到抑制移植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郁金醇提物对多药耐药人胃癌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制及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的影响。方法将人耐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胃腺癌细胞SGC7901(vincristine-resistant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SGC7901/VCR)接种于50只BALB/c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2~3周后选取瘤体大小相近的裸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模型组,VCR组,温郁金醇提物低剂量(温低)组,温郁金醇提物高剂量(温高)组,温郁金醇提物低剂量联合VCR(温低+VCR)组,温郁金醇提物高剂量联合VCR(温高+VCR)组。各组动物按各自药物和剂量给药,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剖取瘤体组织,计算抑瘤率以及应用RT-PCR检测移植瘤中GCS-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C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高+VCR组瘤重明显减轻,VCR组GCS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温高组、温低+VCR组以及温高+VCR组中GCS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温低+VCR组以及温高+VCR组中GCS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温高组(P0.05)。结论温郁金醇提物联合VCR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异位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温郁金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异位移植瘤对VCR的耐药有关。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GCS途径,提高了肿瘤细胞对VC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联合顺铂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顺铂组、不同浓度南方红豆杉水提物组及空白组,用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再将A549细胞分为低浓度顺铂联合不同浓度南方红豆杉水提物组、低浓度顺铂组、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RT-PCR检测细胞内Bcl-2、Bax、Surviv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可增加顺铂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步增强;顺铂联和红豆杉通过下调Bcl-2,Survivin,并上调Bax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发生凋亡,具有抗肿瘤作用。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联合顺铂能抑制A549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为凋亡相关基因Bcl-2,Survivin的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素联合厄洛替尼对肺癌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实验检测青蒿素和/或厄洛替尼不同浓度处理下A549肺癌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素和厄洛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下A549肺癌细胞凋亡行为变化;小鼠肿瘤内注射实验检测青蒿素和厄洛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对小鼠成瘤的影响。[结果]青蒿素联合厄洛替尼作用A549肺癌细胞时细胞活性下降91%,最佳的用药浓度为10μg/mL青蒿素和10μg/mL厄洛替尼;青蒿素联合厄洛替尼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高达90%,显著高于单独处理组;肿瘤内注射青蒿素和厄洛替尼,使小鼠体内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结论]青蒿素联合厄洛替尼能降低肺癌细胞活性,诱导其凋亡,也能有效地减少体内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大七气汤联合顺铂对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株构建60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复方大七气汤低剂量组(15.16g/kg)、中剂量组(30.33g/kg)、高剂量组(60.66g/kg),顺铂组(3mg/kg),联合组(复方大七气汤30.33g/kg+顺铂3mg/kg),连续给药14天,每隔两天测量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剥取瘤体称重。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瘤体积、瘤重均显著减小,联合组瘤体积和瘤重均显著小于其余各组。治疗组STAT3与Bcl-2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Bax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联合组STAT3、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最低,Bax mRNA及蛋白表达最高。结论:复方大七气汤对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STAT3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免抑瘤方对顺铂耐药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顺铂耐药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联合组(顺铂联合中药),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剥取瘤体计算瘤重及抑瘤率;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测定Bcl相关X连锁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表达;电镜观察瘤体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联合组抑瘤率最高,为(59.26±6.86)%,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促凋亡基因Bax mRNA联合组表达最高,对照组表达最低(P<0.01)。抑凋亡基因Bcl-2mRNA对照组表达最高,中药高剂量组表达最低,联合组Bcl-2mRNA的表达低于顺铂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Bax蛋白的表达最高,Bcl-2蛋白的表达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下中药各剂量组与联合组均可见凋亡中、晚期的表现。结论增免抑瘤方辅助化疗可逆转耐药卵巢癌裸鼠对顺铂的耐药性,增强其抑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和单独使用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厄洛替尼150 mg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治疗组在使用厄洛替尼治疗同时加服"人参二苓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疗效相似(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在毒副反应:如皮疹、腹泻、乏力、食欲减退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有增效解毒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Bax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将32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Na Cl溶液腹腔注射,化疗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中药组予健脾解毒方灌胃,联合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和健脾解毒方灌胃。测量各组皮下移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情况,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瘤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空白组,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体抑制率分别为22.84%、38.44%、51.53%,以联合组抑瘤效果最佳。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化疗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促进肠癌细胞的凋亡,且与化疗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OX-2、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皮下种植接种于裸鼠腋下,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裸鼠分为模型组、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10g/kg)、复方乌梅散中剂量组(15g/kg)、复方乌梅散大剂量组(20g/kg),每日灌胃1次,共11次,末次给药后剥离瘤组织称质量,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应用qRT-PCR检测瘤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83%、34.83%、55.26%,大剂量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均有降低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值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表达均呈降低趋势,qRT-PCR检测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COX-2、VEGF-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复方乌梅散可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COX-2、VEGF-C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机制研究中药"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1)将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随机分成模型组、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中药"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联合组(联合组),每组5只,按分组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计算各组抑瘤率和联合组增效率;(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3)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DK4、Rb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1)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74%、12.76%和31.25%,联合组增效率为111.11%,说明中药"扶正祛积汤"可以增效埃克替尼的抑瘤作用;(2)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例(54.51±0.35)%均明显高于埃克替尼组(49.39±0.27)%、"扶正祛积汤"组(47.59±1.05)%和模型组(45.88±0.24)%(P0.05),细胞周期G1/S阻滞最更明显;(3)联合组瘤组织Cyclin D1和CDK4表达水平均低于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模型组(均P0.05),Rb表达则均高于上述3组(均P0.05)。结论:中药"扶正祛积汤"可以增效埃克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增殖作用,其协同抑瘤机制可能和引起Cyclin D1、CDK4表达进一步下降和Rb表达进一步上升导致细胞周期G0/G1阻滞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优化治疗神经胶质瘤中药复方抗瘤丸(KLW)的组成,得出最佳处方配伍。方法:采用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模型裸鼠按瘤块体积随机分为10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替莫唑胺TMZ组),KLW-1、KLW-2、KLW-3、KLW-4高、低剂量组,每组7只裸鼠。)连续给药15 d,检测各组裸鼠体重、瘤块体积、瘤块重量、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KLW-1高、低剂量组,KLW-2、KLW-4高剂量组,TMZ组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KLW-4高剂量组,TMZ组移植瘤的MVD值明显降低(P<0.05);KLW-2、KLW-4高剂量组,TMZ组移植瘤VEGF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KLW-1、KLW-2、KLW-4高剂量组,TMZ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各给药组Bcl-2/Bax的比例增加。结论:处方KLW-1高、低剂量组,KLW-2、KLW-4高剂量组对C6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组织EGFR信号通路主要成员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裸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组(6 d、8 d)、模型组(6 d、8 d)、厄洛替尼组(6 d、8 d)、厄+双组(6 d、8 d)、双黄组(6 d、8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化疗骨髓抑制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给药6 d、8 d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GF表达,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髓组织中EGFR信号通路主要成员EGF、EGFR、K-ras的变化,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 PCR)检测骨髓组织中EGF mRNA、EGFR mRNA、K-ras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第8 d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一定回升(P0.01),双黄组化疗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P0.01);除厄洛替尼组血清EGF表达稍高外(P0.05,P0.01),其余各组别间血清EGF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双黄组小鼠骨髓组织EGF、EGFR及K-ras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厄洛替尼组及厄+双组(P0.01),而厄+双组表达明显低于双黄组,高于厄洛替尼组(P0.01)。给药6 d和给药8 d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可明显缓解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与EGFR信号通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莪术醇对人结直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莪术醇高、中、低剂量(80,40,20 mg·kg-1)组,模型组,空白组,每天ig给药1次,给药21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的瘤体积、瘤重及VEGF,COX-2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莪术醇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6.88%,42.08%,25.73%;模型组VEGF表达量与莪术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OX-2表达量与莪术醇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COX-2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874,P0.01)。结论:莪术醇抑制结直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COX-2表达有关,并且可能通过COX-2/前列腺素E2(PGE2)/VEGF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埃克替尼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0±1.2)个月,有效率(ORR)为30%,厄洛替尼组平均PFS为(4.0±0.6)个月,ORR为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厄洛替尼组为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ORR较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局部控制率以及远期生存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与2年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年与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高,患者耐受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考察制何首乌水提物作用后大鼠肝脏P450酶5种亚型的mRNA表达变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制何首乌高、低剂量组(5.40,1.08 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肝脏P450酶5种亚型mRNA表达。实验结果显示AST在高、低剂量组都显著下降;ALT在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在高剂量组显著升高。高、低剂量组的大鼠肝组织P450酶5种亚型mRNA的表达均下调,且下调程度与给药剂量成一定的剂量性依赖。特别是高剂量制何首乌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的CYP1A2和CYP2E1的mRNA表达。该研究发现大剂量制何首乌水提物具有肝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其肝损伤程度增加。其中制何首乌水提物5.40 g·kg~(-1)对大鼠肝CYP1A2和CYP2 E1的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体内胃癌裸鼠移植瘤及体外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胃癌细胞SGC-7901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裸鼠皮下,制备胃癌裸鼠模型。将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及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应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周一次。用药4次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组织,称取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myc的表达。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作用SGC-7901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c-myc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力,细胞黏附实验与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26±4.25)%、(44.81±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中剂量、高剂量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应用明显抑制c-myc的活化。中剂量、高剂量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作用SGC-7901细胞后,c-myc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G0/G1期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S期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姜黄素与吉非替尼联合可体内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体外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及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胃癌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c-myc参与调控的癌细胞增殖,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