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道憩室常发生的部位,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十二指肠降部,特别是乳头旁憩室多发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该区为胆管、胰管和血管通过形成的解剖学缺陷,而且十二指肠上方有幽门,下方为空肠.曲,故其肠内压比其他部位高,加上持续的反复的肠内压上升.使该薄弱区肠壁被挤出而形成内压性憩室。此外,肠壁外粘连的牵拉亦是少见成因之一.憩室腔内壁系肠上皮细胞组成,有时亦可有异位的胰、胃或其他腺组织进入  相似文献   

3.
含笑  胡茂能 《安徽医药》2011,15(10):1249-1250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与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6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按照大小、形态分组,分别分析各组憩室和消化道临床症状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组间采取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憩室直径>30 mm组及窄颈组其消化道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大小、形态与消化道症状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12例中,憩室切除术4例,憩室内翻缝合3例,十二指肠转流手术5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随访1年,除1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无明显缓解外,其他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憩室切除、憩室内翻缝合和十二指肠转流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应根据憩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憩室穿孔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十二指肠憩室穿孔5例临床经验。结果十二指肠穿孔行单纯修补加外引流2例,修补加十二指肠造口加外引流2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5例均痊愈。结论十二指肠穿孔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处理非常重要,十二指肠修补加外引流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较实用的手术。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极少发生,但可以较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憩室炎伴穿孔,因为憩室通常位于腹膜后腔,所以症状的发展常呈隐匿性,会贻误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运用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的经验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消化科2010~2011年收治的38例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结果镜下视野内观察到钩虫数量不一,视野内最少见1条,多者可见10条以上,38例患者中最多者15条。钩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各不相同,其中主要在十二指肠降部共有26例(占68.42%),十二指肠球部有7例(占18.42%),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均有者5例(占13.16%),伴有胃肠道其他疾病者32例,其中慢性胃炎者17例(占44.74%),伴有十二指肠炎的患者8例(占21.05%),7例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占18.21%)。驱虫治疗后38例患者复查胃镜未发现钩虫,7例大便潜血阳性患者经治疗后大便常规正常。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确诊率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兰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77-3078
十二指肠降部的憩室,通常与胆总管进人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十分靠近,大多在距乳头2.5 cm范围内,称壶腹周围憩室或乳头旁憩室综合征、Lemm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0岁,5年前因胆囊结石在本地县医院行单纯性胆囊摘除术。近2年来常感上腹不适或隐痛、返酸、嗳气,时有恶心、呕吐,加重两天伴解黑便。来我院就诊,并作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距门齿35~40cm食管粘膜充血,散在纵行分布3个线条状糜烂。贲门正常,胃底、胃体大弯侧粘膜充血,散在条片状糜烂、出血、胃角正常,胃窦粘膜以红为主花斑状改变,幽门近圆形,开多闭少但无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正常,左右侧各有一腔,如同望远镜筒状,两腔直径右大于左,内镜先沿右腔进入约进3cm深,再一级两个腔,又进入约10cm深,又再…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69例PA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169例PAD中老年患者约占65%,45岁以下患者占8%:②PAD胆石检出率为30%,老年组检出率(36%)显著高于非老年组21%,P〈0.05;③PAD胰腺炎检出率为7%,老年组检出率7%稍高于非老年组6%,P〉0.05。结论PAD以老年患者占多数,胆石和憩室出血等并发症以老年患者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友兰  李晓燕 《云南医药》1995,16(3):167-169
本文对855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42例,进行了分析,憩室检出率为5%。本组憩室与胰胆疾病关系密切,均有胰腺或胆道疾病史,胆道疾病占胆管显影的95%,其中又以胆道结石最多,占67%。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6 4岁。上腹部饱胀 ,吞咽有阻塞感 ,有时吃干食时打嗝 2月余。查体 :T:36 .4℃ ,心肺 (- ) ,腹软 ,有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血沉稍加快。B超检查 :左上腹有包块 ,肝脾 (- )。 X线钡餐检查 :食道吞钡检查时在左支气管分叉处 ,见有 1.5 cm× 1cm和 2 .5 cm× 3cm大小、两个向右突出的椭圆形袋状突出物。食道贲门部示有明显狭窄 ,粘膜中断 ,管壁僵硬且边缘不规则 ,范围约长 4 .5 cm。其狭窄上方食道明显扩张 ,胃底似有软组织肿块影 ,胃泡变形 ,并且有分流征。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亦见有一 1.2 cm× 1.3cm大小、椭圆形囊状…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36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半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B超示:胆总管下段呈囊性扩张6.0 cm×4.0 cm.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后及降部各见一憩室,圆形,直径分别为2.0 cm和3.5 cm.经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切除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球部较小,触摸无异常,未做处理).术后10天痊愈出院.大体标本检查:切除的憩室底部隆起增厚,无粘膜破坏.病理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多发憩室伴类癌.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36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半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B超示:胆总管下段呈囊性扩张6.0cm ×4.0cm。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后及降部各见一憩室,圆形,直径分别为 2.0 cm和 3.5cm。经手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1992年-2002年进行纤维胃镜检查6931例,发现十二指肠降部病变7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5岁,一年来呢逆、腹胀,经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在此期间曾行2次胃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近1个月来有所加重,于1999-0405入院诊治,病人曾做过胆囊切除术,上消化道造影:食道胃均未见异常改变,十二指肠降段粘膜紊乱,于内侧沿十二指肠乳头(瓦特氏壶腹)处可见有一约3cm×4cm大小之意室,是蘑菇状,沿十二指肠乳头向四周均匀突出,并见硫酸钡向胆总管道流,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均显示良好。X线诊断:十H指肠瓦特氏壶腹部想室,伴十二指肠、胆总管道流。手术所见: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周围可见囊袋状想室交出胜外,瓦…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业巍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34-35,3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2月~2001年2月29例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5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寒战等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ERCP协助确诊。29例中采用憩室旷置,Billor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22例.效果满意。3例行憩室切除术,发生严重的十二指肠瘘并发症1例;2例行憩室内翻缝合;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结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首选方法。憩室旷置.Billor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较为安全,疗效确切可靠,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腹部闭合性损伤引起十二指肠损伤发生率虽低,但病情严重,且伴有多发伤,术前诊断困难,现就我院收治的1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