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丹参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32批丹参饮片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作含量测定.结果:32批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较低,丹酚酸B含量较高,但丹酚酸B含量的高低差异较大.结论:加强丹参饮片的内在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提取时间、溶剂对丹参提取物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倪力军  史晓浩  高秀蛟  王宁 《中成药》2003,25(10):780-782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溶剂对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GEP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方法:用HPLC在不同提取时间下分别测定丹参90%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对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影响显著。结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宜用水提取,提取的时间为40~50min;丹参酮类成分宜用乙醇提取,时间为20~30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和比较不同大规模栽培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Synchropak PR100-5色谱柱,检测波长分别为270nm和286nm。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较高的是四川中江栽培品。山西芮城栽培品丹参酮ⅡA含量尽管最低,但丹酚酸B含量却最高。结论: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与产地关系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作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人工栽培群体不同变异类型裕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分析,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为裕丹参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变异类型裕丹参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各变异类型丹参药材中的量存在较大差异.小叶型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三叶型丹酚酸B含量较高.结论 裕丹参表型的变异已经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通过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培育高产、优质的裕丹参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SB-C18(4.6mmX250ram,5¨m)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IIA;以甲醇-5%乙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8nm测定丹酚酸B。流速均为1mL/rain,柱温均为25℃。结果:15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24%~0.47%;丹酚酸B的含量为3.16%~4.25%。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以10号样品(安徽太和)为最高,14号样品(江苏盐城)为最低;丹酚酸B含量以6号样品(河南焦作)为最高,l号样品(山东莒县)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最佳采收期。方法丹参干重以电子天平称定,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10月采收药材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隐丹参酮含量在9月采收最高,丹酚酸B百分含量在4月最高。结论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丹参最佳采收期初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最佳采收期。方法丹参干重以电子天平称定,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10月采收药材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隐丹参酮含量在9月采收最高,丹酚酸B百分含量在4月最高。结论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水杨酸对丹参种苗根部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部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种苗进行根部灌溉水杨酸处理,按照生测法和HPLC法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及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经水杨酸处理后,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均高于对照,SOD酶活性增强,在水杨酸0.1~3 mmol/L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续而含量增加。高浓度(5 mmol/L)处理下对根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部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也较最佳处理浓度(3 mmol/L)的效应有所减弱。结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下,浇灌水杨酸能促进丹参根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并能增加SOD酶活性,以及丹参根部的根长、根直径及根鲜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长和药材四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根部生物学特征采用称量法,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素。结果 4月4日移栽组的根长、根直径、根分支、根鲜重四项的值均为最大;4月19日组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四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物学特征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O/W型微乳用于提取中药丹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邓茂  易红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17-2617
目的:探讨以O/W型微乳液为溶剂同时提取丹参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可行性。方法:以O/W型微乳为溶剂提取丹参,采用不同溶剂(微乳、不同浓度乙醇)进行不同提取方法(加热、微波、超声波)的提取实验,用HPLC测定丹参微乳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微乳对于丹参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对比不同提取液薄层图谱的异同。结果:用微乳加热提取丹参,可同时提取药材中70%以上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微乳的配方组成和提取方法对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利用微乳的特性,可同时提取中药中不同溶解性质的成分,为微乳用于中药提取的适宜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18 色谱柱(150mm×3.9mm,5μm),以0.3%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6nm、270nm.结果:丹酚酸B、丹参酮ⅡA分离良好,两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4%和100.58%;8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占药材量的平均含量为5.371 7%,丹参酮ⅡA占药材量的平均含量为0.403 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同时用于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测定,为丹参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两类有效成分的集成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以此为评价指标,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集成提取工艺条件。此外,测定提取样品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12倍量67%乙醇,提取2次,每次48 min。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应用此工艺提取得到的丹参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地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其清除能力优于Vc。结论响应面法用于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集成提取工艺优化,预测性良好,此工艺得到的丹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防治中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HPLC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采用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冷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了其浸出物含量。结果:指标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大多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加工方法对指标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选活络效灵方中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为指标,首先比较水提取与70%乙醇提取、复方提取与单味提取,确定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丹参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两种成分含量70%乙醇提取高于水提取;复方提取丹酚酸B高于单味提取,而丹参酮ⅡA则相反,总体提取率复方提取优于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寻找其作用靶点。【方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浓度,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ET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6-ke-to-PGF1α、ET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作用靶点及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丹参的分步提取测定丹参的酯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含量,确定健脾益肾丸的制作工艺。方法:对本方丹参的酯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分步提取,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用分步提取法制成的健脾益肾丸(浓缩丸)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结论:用分步提取法提取本方中丹参的酯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达到了质量要求,可以作为本方的质量控制标准,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法优化丹参中4种活性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中迷迭香酸、隐丹参酮、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共4种活性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迷迭香酸、隐丹参酮、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对丹参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逐步非线性回归优选提取工艺条件。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甲醇(A)-0.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3 min,30%A;3~5 min,30%~40%A;5~13 min,40%A;13~20 min,40%~58%A;20~22 min,58%~75%A;22~24 min,75%A;24~50 min,75%~85%A),检测波长286 nm(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和268 nm(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结果: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200 mL·g-1,提取时间10 min;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提取量分别为0.33,11.19,0.63,0.59 g·g-1,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加热回流法相比,活性成分提取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该超声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时间短、低毒、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人工种植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每半月采挖白花丹参15株,除去根部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计算根单株干重平均值.采用Wond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水(74:26)和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分别作为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分离的流动相,流速均为1.0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0nm和286nm处分别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白花丹参10月底采收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含量在10月底采收时最高,丹酚酸B含量在8月底采收时最高.结论: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尔心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丹酚酸B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丹参酮ⅡA检测浓度在5.920-59.2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41%,RSD=1.64%;丹酚酸B检测浓度在27.30-273.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57%,RSD=1.53%。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舒尔心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香丹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鉴别制剂中的降香和丹参;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条件分别为Discovery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磷酸(15:65:20:0.3)和乙腈-水-甲酸(22:78:1.5),检测波长为270nm和286nm。结果:在TLC色谱图中均能检测出降香和丹参。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2.6~81.6μg.mL-1,回收率为99.19%,RSD=1.34%;丹酚酸B线性范围50~800μg.mL-1,回收率为98.84%,RSD=1.74%。结论:所建立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香丹滴丸的质量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