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慧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67-1569
【目的】探讨碘仿与甲硝唑两种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青少年健康恒牙外伤导致冠折、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78例,按使用不同糊剂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32例用甲硝唑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结果】试验组根尖诱导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氢氧化钙糊剂对无髓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优于甲硝唑氢氧化钙糊剂。  相似文献   

2.
三维CT影像诊断磨牙牙根形态变异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CT在诊断磨牙牙根形态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一个常规临床探诊诊断为颊侧Ⅱ度根分叉病变、牙髓活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左上颌第二磨牙及其牙槽骨进行三维CT扫描。其影像与常规的X线牙片以及随后因意外而被拔除的该牙离体进行比较。【结果】三维CT扫描影像反映了常规的X线牙片没能显示的该磨牙牙根形态的特异性和牙周病变累及根尖区的情形,而且离体牙显示牙髓呈现部分坏死。【结论】三维CT在诊断磨牙牙根形态的特异性和牙周与牙髓病变的关系方面具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尖挺是一种常用的拔牙器械,由于挺喙窄而细,如果能在拔牙术中灵活应用,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体会如下: 1 做过牙髓治疗的死髓牙,牙髓硬组织长期失去牙髓的营养,脆性加大,特别是塑化治疗后的牙齿,由于以酚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塑化液渗透性很强,在导入主根管后可能会通过侧支根管、副根管和牙本质小管渗出而使牙根与周围牙槽骨发生粘连。  相似文献   

4.
年轻恒牙牙髓病 根尖周病51例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年轻恒牙因外伤 (主要是前牙 )或龋坏齿 (主要是后牙 )患者 ,分别用活髓切断术或根尖诱导形成术进行治疗 ,并经1年观察 ,对各种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8~1999年经本科门诊的部分因前牙外伤露髓和后牙因龋损致牙髓病变而不能保留牙髓者 ,或者死髓牙引起的慢性尖周炎 ,年龄为9~15岁 ,共51例 ;口腔全景片示根尖喇叭状。其中前牙27例 ,后牙24例 ,51例中死髓牙19例 ,意外露髓者32例。1 .2诱导材料新鲜氢氧化钙糊剂。1 .3方法首先检查牙髓活力,对牙髓炎判断炎症是否局限 ,摄口腔全景片观察根尖孔呈喇叭状。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149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实例,讨论外伤冠折牙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2例(149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将使根据不同症状、病史等分别进行了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术、根管治疗术。结果:149颗冠折牙经过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术、根管治疗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后,应尽可能保存并保持活牙髓,以利于牙齿的继续发育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O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根尖手术是牙槽突外科常见手术,手术需要去除囊肿唇侧和颊侧骨壁、截除部分牙根并完成根尖倒充填,传统方法是用骨凿或涡轮气钻完成,然而,由于精确性和可控性较差,可能造成较大创伤,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有较强烈的术后反应.同时,由于术野受限,并缺乏合适工具,倒充填操作困难,使术后复发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超声骨刀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并进一步开发出针对牙齿拔除和根尖手术的工作端,多个文献报道指出超声骨刀可以有效提高外科操作的精确性,并有更高的安全性[1-4].  相似文献   

8.
双颌外科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颌外科手术[1](twojawsurgery,bimaxillarysur-gery)为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升支(或体部)截骨术+颏水平截骨(或下颌根尖下截骨)术,是正颌外科中高难度技术,也是矫治复杂牙颌面畸形最常用的方式。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但目前还存在需实施全身麻醉,手术范围广、出血多等问题。因此,重视正颌手术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此类手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94年1月~1999年2月为84例牙颌面畸形的病人做了双颌外科手术,疗效显著。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方法】对89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X线片的测量评估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然后采用术前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和假体植入位置,同时术中标记和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点的间距,尔后在术前估计的位置进行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试模之后再次测量两标志之间的距离,最后通过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或头部长度进一步进行纠正。【结果】术前患肢短缩1.5~5cm的58例患者中.术后仅7例患肢短缩或延长1.5~2.0cm。术前双下肢等长的31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侧延长超过1.0cm。【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用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水平,采用术中骨标志间距测量,置入假体试模后再次测量,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及头部长度等方法是预防和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髓病变程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以及牙髓再生术对犬牙体牙髓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4个月龄雄性比格犬10只,随机分为根尖感染组和去牙髓组各5只(每组各20颗牙)。每组再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牙髓再生术亚组和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各10颗牙。4个亚组患牙均行X线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牙髓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水平。结果造模4周时,根尖感染组和去牙髓组X线检查可见患牙根尖暗影;术后12周,4个亚组患牙根尖病变区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或消失,根尖孔闭合,根尖感染组牙髓再生术亚组较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牙髓组织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术后12周,4个亚组犬牙髓组织SP、VEGF、TNF-α和IL-1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根尖感染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牙髓组织SP[(33.28±2.39)ng/L]、VEGF[(41.35±9.35)ng/L]、TNF-α[(67.08±10.62)ng/L]和IL-1[(85.26±4.23)ng/L]水平低于牙髓再生术亚组[(82.12±2.66)、(98.18±7.82)、(124.62±9.20)、(120.75±5.40)ng/L](P0.05);去牙髓组的牙髓再生术亚组牙髓组织SP[(48.64±3.90)ng/L]、VEGF[(56.38±4.46)ng/L]、TNF-α[(58.25±9.04)ng/L]和IL-1[(42.42±5.68)ng/L]水平低于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88.05±3.56)、(110.20±6.90)、(96.38±7.85)、(90.28±6.40)ng/L](P0.05);去牙髓组的牙髓再生术亚组牙髓组织SP、VEGF、TNF-α和IL-1水平低于根尖感染组的牙髓再生术亚组(P0.05),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牙髓组织SP、VEGF、TNF-α和IL-1水平高于根尖感染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亚组(P0.05)。结论牙髓病变程度与牙髓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SP和VEGF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牙髓再生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均可修复牙髓病变,但牙髓再生术对去牙髓患牙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矿物三氧化聚合物(MTA)在年轻恒牙行切髓术或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 对96例9~16岁患者共98颗有牙髓病变、牙根发育未完伞的患牙纳入研究,分为MTA组和氢氧化钙组(对照组),分别用MTA和氰氧化钙作为盖髓剂或诱导剂对患牙进行切髓术或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各组活髓牙在切髓术后的活髓保存率、死髓牙在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尖孔关闭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MTA组活髓保存成功率达100%,根尖孔关闭(钙化屏障形成)率为94%,对照组为66.7%和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髓病治疗新材料MTA用于盖髓和诱导根尖成彤的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材料氢氧化钙;护理配合要点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熟悉新材料的特性和调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后牙纵折保存治疗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32例32颗纵折牙,病例来自郑州大学一附院口腔门诊患者,根据纵折线、折裂片松动,叩痛,咬合痛,自发痛可确诊。常规X线摄片了解牙周根尖周情况。其中男20例,女12例,上颌磨牙21颗,下颌磨牙9颗,前磨牙2颗。死髓牙23颗,占72%,其中未做过牙髓治疗4颗,干髓治疗后13颗,根管治疗后6颗。活髓牙9颗,占28%。  相似文献   

13.
谢桂英  赵华  付刚  黄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50-2251
【目的】比较两种根管预备方法预备死髓牙根管后诊次间痛的发生情况,探讨死髓牙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对89例患者的102颗死髓牙随机分为二组分别应用逐步深入法和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观察诊次间痛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逐步深入法)有9.8%发生诊次间痛,对照组(逐步后退法)有29.4%发生诊次间痛,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死髓牙患者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诊次间痛,根管预备时应注意准确性和精确性,最好选用逐步深入法进行根管预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0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X线与电测法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数字化 X线与电测法进行根管测量 ,将效果及体会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牙选自患者需根管治疗术的磨牙 6 0例 ,年龄 18~ 70岁 ,共 15 6个根管 ,均为首次牙髓治疗 ,经术前照数字化 X线片检查 ,无根尖病变者 94个 ,有根尖病变者 6 2个。采用美国Cygus数字化 X线成像系统 ,日本 MORITA的 Root ZX,普通牙片机 (SATEL EC)。1.2 方法 患牙均由同一医师操作 ,术前照数字化 X线片检查根周状况 ,常规开髓 ,拔髓 ;1数字化 X线法 :测得根尖至牙尖的距离 ,通过传感器上的比例尺计算出的长度减去 0 .5 mm。2电测法 :擦…  相似文献   

16.
正牙槽骨骨开窗由美国牙髓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sts)定义(2007年)为一种位于根部唇颊侧的牙槽突窗口状的牙槽骨板开口或缺损,而不存在累及边缘骨的现象,通常发病率在7.5%-20%之间[1]。骨开窗造成正畸治疗的失败,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易使牙周手术的预后不良,因此,在正畸、种植及牙周领域多有报道[2-4]。虽然骨开窗可致牙根尖区压痛,牙齿疼痛甚至牙髓坏死,但在牙体牙髓学科中却鲜见报道。其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医生将患牙误诊为持续性根尖周炎(PRP),而没有诊断为根尖骨开窗。本文作者收治了1例根尖骨  相似文献   

17.
对我们收治的后牙劈裂 2 4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7例 ,女 10 3例。 35~ 4 4岁 4 8例 ,4 5~ 5 4岁 183例 ,5 5~ 6 5岁 9例。活髓牙 33例 ,活髓未充填 6例 ,充填 2 7例 ;死髓牙 2 0 7例。详见表 1。表 1 劈裂牙劈裂前牙髓治疗方法与疗效隐裂干尸塑化 /根管斜折干尸塑化 /根管纵折干尸塑化 /根管成功 2 9 16 72 86 7失败 1- 7 4 1831.2 治疗方法1.2 .1 隐裂型 活髓牙无任何临床症状 ,拍 X线片未见根尖有炎症等异常者 ,用全冠修复 ;活髓牙有过敏症状或疑有继发感染者 ,行完善的牙髓治疗后 ,再以全冠修复。1…  相似文献   

18.
背景:牵引成骨应用于患者的尖牙远中移动,能大幅度提高牙齿的移动速度,同时保护磨牙支抗。但关于牵引的速率、尖牙的牙髓活力、尖牙的牙周组织改建及该技术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研究甚少。目的:在成人患者中,评估使用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可行性,同时监测牙髓活力、牙根吸收及尖牙牙周组织改建情况。方法:选取9例成年错牙合患者,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双尖牙,通过改良牵张装置快速远中移动尖牙至预定的位置。利用头颅定位片及根尖片测量尖牙远中移动距离、支抗丧失、根尖吸收及牙槽间隔改建情况;并监测尖牙的牙髓及牙周情况。结果与结论:通过牙周膜牵张成骨能在12-16 d内快速远中移动上颌尖牙至预定位置,尖牙远中移动7.18 mm 及远中倾斜(13.24±2.87)°;支抗丧失为0.5 mm;未见明显根尖吸收及牙周组织丧失;尖牙的牙髓活力在牵引后迅速下降,但3个月后明显恢复。结果显示牙周膜牵引成骨可显著加快尖牙移动速度,缩短矫治时间,同时保护磨牙支抗;未见牙根明显吸收、牙齿松动、牙髓坏死及牙周组织丧失等不良反应。提示牙周膜牵引成骨能够快速有效移动尖牙。  相似文献   

19.
正年轻恒牙是指恒牙已萌出,但形态和结构尚未形成和成熟的恒牙。年轻恒牙萌出后3~5年后牙根才发育完全。这一阶段,牙齿外伤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年轻恒牙受损,牙髓暴露,影响牙根发育。年轻恒牙的牙髓抗感染及自我修复能力强,去除冠部感染牙髓,保存根部牙髓的活力,仍有可能使牙髓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因此,通过牙髓切断术保存年轻恒牙根部牙髓活力,促进牙根发育是口腔临床一大技术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是在局部麻醉下去除冠方牙髓组织,用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根尖周肉芽肿及慢性牙根尖周脓肿患牙体外充填处理后再植的临床效果 ,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和牙位对其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拔出患牙即刻进行牙根尖和牙体充填 ,刮除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及腐败坏死物 ,将处理的牙重新植入牙槽窝内并固定。 1个月后拆除结扎丝 ,术后 3年随访追踪观察。【结果】15 0例患牙经术后 3年复查 ,总有效率为 96 .6 7% ;16~ 2 9岁与 30~ 4 9岁年龄段比较 ,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牙组和的后牙组 (双尖牙和磨牙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牙体外充填再植术是治疗慢性牙根尖周病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年龄较小者为佳 ,前牙疗效优于后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