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仙明 《河北中医》2007,29(12):1155-1156
一、填空题1、瘀血,心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无论产妇及吐衄家,有此证者为危候,急将其血,而保其心,用)加琥珀、朱砂、麝香治之,或归芎汤调血竭、乳香末亦佳。瘀血,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用保肺去瘀,此皆危急之候。2、瘀血在,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碍而痛  相似文献   

2.
水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齐鸣  王逢民 《中医杂志》1992,33(12):21-22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能破血逐瘀。系痰瘀同治之品,具有破瘀血、利水道之功,是破瘀血消痰水而不伤阴之良药。张锡纯盛赞水蛭功效:“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主张“最宜生用,甚忌火炙”。因水蛭为逐瘀猛将,  相似文献   

3.
“下瘀血汤”出自《金匮要略》,为产后腹痛、干血内结,着于脐下,或因瘀血所致经水不利而设。本方纯以急逐瘀血为用,药力颇为峻猛。笔者遇一生殖器官畸形之不全流产患者,西医治疗颇感棘手,经投“下瘀血汤”3剂而愈。报道如下:患者,女,25岁。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炎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变以脾肾亏虚为本,标实则以湿、热、瘀多见。而顽固性蛋白尿的病机往往主要表现为脾肾亏虚兼有瘀血内阻,故在补益脾肾的同时重用活血之法是巩固疗效、渐消蛋白尿的要法,一般长达3~6月。据辨证采用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活血、温阳活血、滋阴活血等法。强调即便是瘀血之征不显,也可因其病机而用之,不可拘泥瘀血征象。  相似文献   

5.
临床用药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祛肝胃瘀血,水蛭有奇功水蛭者,水中吸血之虫也。其性味咸平,有破血逐瘀,通经散结之功,乃血肉有情之品。水蛭用量大力猛,在慢性病中用小量取其微而缓,久服疗疾而不伤正。笔者用水蛭治疗慢性肝炎(因肝为藏血之脏,肝病后期常导致瘀血)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因初痛在  相似文献   

6.
三七治疗中风、顽固性头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治疗中风:所治中风,均系急性脑血管病,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皆用之。视病情以三七粉5~10g冲服,不能口服者鼻饲。因三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有止血而不留瘀血,行瘀而不伤新血的特点。笔者在治疗脑出血时,除取三七止血之功外,更取其行瘀之力。因出血之后必有瘀血,往往瘀血是导致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及时应用三七,既可止血,又能促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述,指内科杂病中之湿热证多有瘀血而言,非湿热温病也。此证,一般医家多用传统治法,予以清利湿热而忽视祛瘀。近年来不少名老中医积多年之经验,认为久病湿热多夹瘀血,用清利、通络法治之,疗效显著。笔者尽师其法,多获良效,今浅述如下。一、病因病机内科杂证之湿热,有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冯兴华教授疏肝化瘀法治疗痹病的学术思想,指出瘀血痹是基于气血理论肝气痹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并阐述了冯兴华教授运用辛香行气法治疗瘀血痹,而行气行的是肝之气,最后介绍了用疏肝化瘀法治疗瘀血痹的典型病案。  相似文献   

9.
刘宝琴 《河南中医》2003,23(8):80-81
人体之气血是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凝 ,血凝则气亦滞 ,滞而不通则痛。经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就瘀血而言 ,或情志不遂 ,忧思恼怒 ,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 ;或内有郁热 ,耗气伤血 ,阴血亏虚 ,血脉不充 ,血行不畅而致瘀 ;或跌打扭挫 ,损伤机体 ,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血瘀 ;或寒邪侵袭 ,寒者血凝而致瘀 ,或气虚及阳虚体质 ,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也可致瘀。许多病证发展到某种程度时 ,往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而产生瘀血之证。瘀血之证虽可见于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  相似文献   

10.
水蛭俗称蚂蟥,味苦咸,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本经》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癜积聚,无子,利水道”。近代名医张锡纯则谓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又曰:“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人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近5年来,我用水蛭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属血瘀者,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农本草经》说: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按其作用:(一)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所谓瘀血即离经之血。大黄能使此血从便中排出,与仲景治蓄血破血结同。有瘀血者可以因瘀发热,故血闭(即经闭)之寒热可用,在临床上往往因血闭而有寒热,用大黄通血闭,而寒热亦除。又大黄本身亦有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在肺炎喘嗽治疗中的作用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炎喘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正气不足 ,客邪犯肺 ,引起肺气闭郁。主要表现为热、咳、痰、喘、煽等。治疗上多从风、热、寒、痰、湿论治 ,而活血化瘀之法常被忽视。1 前人论说清代《血证论》咳嗽篇中述 :“又有痰血作咳 ,其证咳逆倚息而不得卧 ,与水饮冲肺之证相似。盖人身气道 ,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 ,则阻碍气道 ,不得升降 ,是以雍而为咳。…卧则瘀血翻转…是以倚息不得卧也。若仍照水饮冲肺 ,用葶苈大枣汤 ,是得治饮之法 ,而未得治瘀之法矣。须知痰水之雍 ,由瘀血使然 ,但去瘀血 ,则痰水自消 ,宜代抵当丸加云茯苓、法半夏 ,轻则用…  相似文献   

13.
瘀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它是病理的产物,亦是致病因素.瘀血学说始于《内经》,该书虽无瘀血一词,但有和瘀血含义一致的恶血、留血等名称。《素问·调经篇》谓:“五脏之血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谓:“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首先提出瘀血可致百病和活血化瘀治则的意义。之后,张仲景发展了瘀血学说,在《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及《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中,明确提出了瘀血和蓄血的含义;并制订了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多种著名的活血化瘀方  相似文献   

14.
刘忠琴 《四川中医》2010,(10):29-30
肺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痰浊、水饮、瘀血与正虚互为影响而兼见。临床采用专病专方治疗,急性期用肺心病1号方,缓解期用肺心病2号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消、托二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以血为用,因经、孕、产的关系,女性在发病上多有致瘀的机会,故血瘀是妇科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病机,其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见出血、疼痛、瘕等症.治疗上以前人提出的"活血化瘀"为大法[1].然临床上见妇人因瘀血致病者,或因手术创伤,留而成瘀的同时气血受损,或因病深日久体虚,或因内伤七情,肝郁而脾伤,故在瘀血证的基础上易合并"正虚"之证,此时单用活血化瘀法以攻邪则正气更虚而瘀血难消,难以获效.消、托二法是中医外科内治法的常用法则.消法的主旨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亦即用方药使有形之邪得以消散,见血瘀者以和营化瘀.托法则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邪外出[2].消、托二法合用以治瘀血内留而正气已虚之证,既寓攻邪实之意,又有扶助正气以加强攻邪之功,使邪去而正不衰,正气足则邪实更易消散.笔者在临证时辨证运用消、托二法治疗妇人瘀血证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7.
由于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 ,一生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且易耗血 ,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 ,气分有余的状态 ,而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这些特点决定了妇女所患疾病多与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的血行瘀滞的病理改变有关。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目的 :试从雌激素如孕激素角度对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瘀血舌象组E2 的含量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低于慢性盆腔炎非瘀血舌象组 (P <0 .0 5 ) ;而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非瘀血舌象组 (P<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与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相比同样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瘀血舌的形成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崩中治法,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归纳为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奉为治崩之圭臬,余窃以为未必尽然。崩中原因颇多,因虚而崩者,固当塞流止血以为先。若因瘀血所致者,骤然止之,则瘀血更加凝涩,血未止而瘀益甚,即或止于一时,终因瘀血未除而复崩,法当活血化瘀抉其壅塞,惜医者多视为危途,惯以止血为万全。独王清任胆识超人,创少腹逐瘀汤治血崩。瘀血一去,血自归经,何患血崩不止。虽日活血,实则止血。  相似文献   

19.
“消者,去其壅也”。邪气留止、聚而不去,则变生以壅积为特征的病证。如宿食、瘀血、水湿、热毒等壅积为患,则癥瘕积聚,疮痈肠痈、痰饮肿胀等疾由生。故凡能去此诸邪之壅者,即可谓之“消”。《金匮要略》素称之为杂病论治之宗,八法无不赅备,虽未明言“消”,但就其论治已见消法之运用特色,兹简述于下。一、去瘀血之壅瘀为凝聚不散之血。瘀血壅滞,则因其所阻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病证。1.化癥:癥为有形之积,常因瘀血壅积而成。欲化其癥,必先  相似文献   

20.
瘀血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也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而活血化瘀法是瘀血证的主要治疗原则。瘀血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能引起各种疾病,临床中许多常见病、疑难病在其致病之因或疾病发展过程中,都可见到瘀血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