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内毒素的鲎试验法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Levin J发现鲎试验法,1971年Cooper JF首先建立标准的鲎试验,因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快速等优点,被医药领域广泛应用。7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对鲎试验开始研究,并用东方鲎成功制备了鲎试剂。随后,我国学者将鲎试验成功应用于药品和临床血液、体液等标本的检测及辅助疾病诊断。本文对我国用鲎试验检测临床用器具和样品中内毒素的情况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
热原反应是临床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输液中引入热原的主要途径有:药品因素、输液器具质量、输液操作中的污染。随着一次性输液器具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作为加药的主要工具一次性注射器,其对药液的再污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对一次性注射器的热原检... 相似文献
3.
鲎试验法检查输液中细菌内毒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该法系酶促凝胶反应,具有特异性,但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探讨其有关影响因素,以促进鲎试验法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血液净化》2017,(9)
目的探讨超声对检测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以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为研究对象,以超声等不同预处理血浆方式作为标准,分为6组,A组(超声辅助预处理富血小板血浆组)、B组(无超声只漩涡振荡辅助预处理富血小板血浆组)、C组(内毒素处理剂辅助预处理富血小板血浆组)、D组(超声辅助预处理贫血小板血浆组)、E组(无超声只漩涡振荡辅助预处理贫血小板血浆组)、F组(内毒素处理剂辅助预处理贫血小板血浆组),每组5个样本,应用终点偶氮显色法鲎试剂定量检测血浆中微量内毒素。结果 (1)A组与B组间回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t=9.424,P0.001),但最优回收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χ~2=1.111,P=0.500);A组与C组间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t=-0.815,P=0.439),且最优回收率数量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778);D与E组间回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t=30.395,P0.001),但最优回收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χ~2=2.500,P=0.222);D与F组间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t=-0.375,P=0.717),且最优回收率数量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527);A与D组间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t=0.355,P=0.732),且最优回收率数量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476,P=0.500)。(2)超声法变异系数小,分别为2.7%,3.5%,且测试回收率在90%~100%之间,比国家标准要求的50%~200%更加准确。结论采用超声辅助预处理血浆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靠和检测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尿路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妇女和儿童中发病尤高,其病原体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往常规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尿细菌培养,不仅需18~24小时以上,且需一定的实验条件.为了观察鲎试验对尿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我们于1996年1月~12月,对69例患者尿液标本进行了鲎试验与尿常规检验及细菌培养的初步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鲎试验检测尿中内毒素用于尿路感染诊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Levn等报告鲎变形细胞溶解物在极微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参与下即形成凝胶化反应”’,这种试验称鲨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Limnius。meb0CytelyS8tetest)简称鲎试验。此后,尝试验便广泛得到临床医学、注射药品检验及制药工业等方面的重视与应用,成为检测微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一个快速、简便、灵敏的方法。目前尿略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妇女及儿童中发病尤高,其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往常规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不仅需18~24h以上,且需一定的实验条件。为了观察自试验对尿路感染诊断的价… 相似文献
7.
周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0,(1)
绪言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在0.01μg/kg以下时,除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外,还能引起各种反应,如致死、骨髓坏死、白血球减少以及引起补体系统、凝固系统的激活等。在正常人,肠道菌丛的内毒素虽被吸收,但能由肝脏进行解毒。可是当肝机能、肠道机能损害、或有感染病灶存在时,内毒素就在血液中出现,从而形成内毒素血症(Eendotoxemia),并常发生死亡率很高的休克。正由于内毒素定量的困难,以致对内毒素病因的意义,迟迟不能阐明。及至鲎试验的出现,方促进了内毒素临床研究的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8.
9.
内毒素检测与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 ,它主要是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分泌到体外 ,它可使机体出现许多病理情况 ,它又可发挥诸多对机体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凝胶法、浊度法、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技术 ,其在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等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它主要是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分泌到体外,它可使机体出现许多病理情况,它又发挥着诸多对机体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凝胶法、浊度法、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技术,其在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等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6)
<正>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细菌死亡后,内毒素从细胞结构中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可对机体产生许多致病作用,如作用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激活补体、凝血系统及降低血压,严重时会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内毒素从被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986年,Levin和Bang首次发现并建立了鲎试验法检测细菌内毒素,而该 相似文献
13.
过氯酸新法预处理血浆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的鲎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介绍采用改良过氯酸新法预处理血浆,应用国产鲎试剂定量检测血液中微量内毒素的偶氮显色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小,分别为2.9%、3.8%,且回收率比传统的稀释加热法显著提高。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及动物实验中有关内毒素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主要综述了鲎试验在临床检验领域应用的三方面内容与进展 :(1)内毒素血症与器官损伤、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相关性 ;(2 )鲎试验方法与临床检验的应用 ,包括试验方法、血浆 /全血的处理方法及试验的专一性 ;(3 )鲎试验进入临床检验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有内毒素标准的不统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污染的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内毒素含量对照。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定性全部为阴性;而有感染危险的患者组内毒素定性阳性率为68.19%。结论 血浆内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进一步评价严重感染性炎性疾病临床进程与预后,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临床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菌)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1,2],由此产生的败血症和内毒血症(endotoxemia)是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体液内毒素(endo-toxin,ET)检测可对G-菌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做出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对体液中毒素检测方法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1内毒素化学结构和生物学作用1.1内毒素化学结构内毒素(endotoxin)是在研究致热原(pyrogen)过程中提出的,随后Morgan等提取并阐明了痢疾志贺菌(S.dyaenteriae)内毒素的化学结构。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特殊组分一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17.
18.
鲎试验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与微量细菌内毒素(热原)起凝胶反应,来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一种生物学实验技术。鲎试验检测近年来发展很快,据国外文献报道,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确实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鲎试验在国内除在一些有关药检部门开展之外,现已在部分医院供应室应用,在供应的输液器具、头皮针、各种灭菌器械、各种敷料等方面,应用鲎试验来检测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在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协助下,对手术无菌器械作了鲎试验检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鲎试剂由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和上海生物 相似文献